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徐和建(左)接受媒体采访 摄影/本报记者 王磊
本报讯(记者 王磊 张知依)昨天,2022北京新闻中心迎来试运行后的首场发布会,向来自全球的媒体记者介绍2022北京新闻中心“新闻+服务、新闻+文化、新闻+科技、新闻+形象”的四大理念和各种场地与设施的基本情况。据了解,2022北京新闻中心于昨天启动试运行,将在2月4日正式运行,一直持续至2月20日,其间将为冬奥会非注册记者提供符合奥运会举办城市规定、符合国际惯例的媒体服务。
在首场发布会上,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徐和建介绍,自2021年11月29日首次对外发布北京新闻中心的消息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据统计,共有432家1770名中外记者注册成功,其中境内媒体279家1251人,外国媒体130家453人,港澳台媒体23家66人,成为参与记者覆盖范围最广的一届冬奥会非注册记者新闻中心。
据悉,2022北京新闻中心将“新闻+服务、新闻+文化、新闻+科技、新闻+形象”四大理念贯穿于各项服务中。无论是丰富的新闻发布、鲜活的城市采访、多姿多彩的文化展示,还是细致周到的媒体服务,都让中外记者深刻体会到新闻中心的“新闻、科技、服务”三大关键词。据介绍,在冬奥会期间,2022北京新闻中心将为记者准备近百场新闻活动。
“服务是新闻中心之根本,为记者提供周到且有温度的媒体服务是我们的重要目标。”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徐和建这样概括媒体中心的职责。中心设立记者工作区,提供高速网络、可实时观看的高清公共信号等高效便捷的硬件设施,为记者们提供咨询、交通、餐饮、医疗等优质便捷的媒体服务保障。
冬奥会期间,疫情防控一刻也不能松懈。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为方便记者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安全工作,根据中心需持中心证件、健康宝、行程码绿码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防控要求,中心在运营期间,为记者专门设立核酸检测点,记者们凭中心证件可进行免费核酸检测,为防疫安全提供重要服务保障。
此外,为了让中外记者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奥运文化,2022北京新闻中心还设立了纪念章交流处。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纪念章文化是体现奥运文化的一种传统方式,为了让媒体同行感受到互动交流的文化,中心还特别设立交流处,并展示了代表“北京双奥之城”印记的特殊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