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特长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邕剧小传承人,南宁市首位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花奖获得者,2021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石唯颂是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一名九年级学生,这一份份荣誉见证了她的一步步成长。近日,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举办的2021年“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向社会推出全国各地32名优秀少年的感人事迹。而石唯颂就是其中一名。身为一名青少年榜样,如何能让这种榜样力量内化为青少年心中的行为标杆,让更多的人了解“好少年”、走近“好少年”、学习“好少年”?为此,记者采访了南宁市青秀区这名品学兼优的“新时代好少年”。
石唯颂在台上的表演惟妙惟肖 。受访者供图
从小刻苦学戏曲 立志传承非遗文化
2岁起,石唯颂便开始学习少儿歌唱。受外婆影响,石唯颂从小就爱听戏。被邕剧传承人梁素梅等前辈们为邕剧事业忘我的奉献精神所熏陶和折服,9岁时她便师从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梁素梅老师学习戏曲。
石唯颂参加比赛留影 。受访者供图
石唯颂的妈妈张兆告诉记者,女儿从小就对戏曲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跟外婆去看戏听戏。虽然那时还难以理解其中的内容,但她对表演者的服装、动作都很喜欢。学戏曲的过程需要吃很多苦,例如:练基本功全身会疼,跳高台时会摔伤,有些较难的动作得一动不动站上一个小时。但这么多年她都能克服困难坚持了下来。为兼顾好学业,石唯颂平时还会利用上学或放学路上练声乐背台词,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动作。在老师和家长的不断鼓励下,她也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同时,在南宁市委宣传部、南宁市教育局大力推进的“戏曲进校园”良好氛围下,通过学校全力培养、老师精心传授,每天强忍着因练功带来的各种伤痛坚持刻苦训练,2018年,石唯颂刻苦备赛186天,力战全国各地小精英,成为南宁首个获得中国少儿戏曲最高奖——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花奖的选手。
石唯颂表演剧照 。受访者供图
如今,石唯颂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邕剧小传承人。她努力学习粤剧、京剧,在多戏种的演唱上皆有出色表现。其表演的粤剧《剑归来》《荔枝颂》,两次摘取中国-东盟粤剧大赛少儿组桂冠,并应邀参加广西文化厅举办的广西粤剧节展演。其京剧选段《梨花颂》由广西京剧促进会选送,代表广西参加文化部京剧小票友大赛。南宁市教育局授予其“南宁市特长生”荣誉,以及广西儿童音乐学会“品学兼优、德艺双馨”小音乐家。
石唯颂说,自己长期以来都很喜欢传统戏曲和非遗文化,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对邕剧产生兴趣,吸引更多的人学唱邕剧。
热心公益做志愿者 学习刻苦努力追梦
“石唯颂不仅戏曲专业能力强,她还乐于奉献,经常参加公益活动,是一个德艺双馨的志愿者。”在班主任梁堡淦的印象中,石唯颂品学兼优、热心公益、爱好广泛,尤其是在戏曲、外语、民族语言讲解方面,表现突出,多次荣获南宁市“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
石唯颂还是一名小志愿者。受访者供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石唯颂7岁时就考入广西民族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学习并运用德语、英语、壮语、苗语植入邕剧元素进行民族非遗特色文化讲解。在节假日时间,她为中外游客义务讲解数千场。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团市委“我与世锦赛”、青年志愿者协会“乡村校园广播计划”、市妇联“同心抗疫”及市民宗委、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学校等组织的系列志愿者活动中,都有石唯颂的身影。
7年多来,她一直坚持和老师一起为刘圩镇等贫困小学学生、社区孤寡老人送戏演出、送用品等。
继续刻苦学戏曲 传承民族文化
石唯颂勤奋好学,爱好广泛。除了戏曲,她还喜欢学习机器人编程、舞蹈、游泳、泰拳、绘画、钢琴、朗诵等,小小的身体里蕴藏了大大的能量和梦想。
生活中充满朝气的石唯颂。受访者供图
每天上午7时30分,石唯颂便准时来到学校进行早读和开始一天的文化课程学习。当提及“学戏曲这么苦,为何还坚持这么久”时,石唯颂果断地回答道,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她非常喜欢,而文化课程的学习与戏曲的学习过程也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要想进一步把戏曲表演学好,也需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作为基础。戏曲的魅力激励着她不断努力学习。传承民族文化是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和使命,当一个人专注去做一件事情,就不会觉得苦了。她从未想过会因为苦而放弃,今后她也会像老师那样,学好文化知识和戏曲,把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