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螺钉(交广会客厅|张喜权和他的“解忧杂货铺”)

“师傅,王主任说孟塬站改施工,明天需要25台小蜜蜂,问我们今天能不能修好?”

“小张,你给王主任说,没问题,我们晚上加会班,绝对不会影响明天施工。”话音刚落,临潼机械维修中心张喜权就带着伙计们开始加班加点拆卸机械,晚上23点30分,张师傅和工友忙活了7个小时,连饭都顾不上吃,终于将孟塬张改施工需要的25台小蜜蜂修好,便立马派车将修好的机械送往施工现场。

每到集中修、大型施工的时候,是张喜权和工友们最忙的时候,为确保现场机械正常使用,全段损坏的机械都会被送到临潼维修中心,这里就像是机械设备的“解忧杂货铺”一样,能让坏的机械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53岁的张喜权,是西安局集团公司西安工务段临潼维修中心的职工,机械修理工作整整31年,日复一日扎根在一线,凭着对机械维修的热爱和执着,主动学习探索,潜心钻研业务和机械维修理知识,道岔打磨、切割钢轨、钻孔加固、分解绝缘、胶粘绝缘接头夹板、机械修理等维修都不在话下,没有他修不好的机具,逐渐从一名普通职工逐步成长为“铁路总公司全路技术能手”。

近年来,随着西安站改扩建施工、“十四运”服务保障、“绿巨人”动集车的开通,西安工务段担负的陇海、宁西、西康等8条铁路干支线1799.56公里线路、2369组道岔等养护维修任务更加艰巨。作为线路中最薄弱的道岔环节,技术要求高,维修养护难度大,尤其是春运期间,铁路重载、车流密度增大,为了提高维修效率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张喜权经常泡在机修室,从一本本业务书寻找灵感和答案,别人眼中的“垃圾”都是他攻克难关的试验品。

为了让张喜权更好地“发明创造”,西安工务段专门成立了“张喜权职工创新工作室”。他带领职工创新团队,集思广益,大胆创新,先后改进和发明出新型钢轨、尖护基轨急救器、91/48改道器、多功能改道器、多功能钢轨提升器等工具,创新出埋头螺栓折断整治、P43尖轨加固加强等技术小创造、小发明10多项。

这些设备机具在现场操作简单、便捷实用,创新技术应用效果明显,极大地节约了人力和时间,延长了设备损害整修后的保持周期。仅低坍钢轨整治这一项就节约资金年近10万,他研制的可调式轨距杆控制道岔间隔杆,大大减少了职工劳动强度,每月工区至少节约劳力7、8个,一年给段节约开支近10多万。截至目前,他和团队先后研发创新型工机具70余种,其中有3项创新成果已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另有1项创新成果已在申报中。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任何一门技术都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打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31年挥洒在机械设备上汗水的见证,是他无数日夜攻关破解“卡脖子”难题的见证,是他从工务“土专家”成长为“技术创客”的见证,在披荆斩棘中探路前行,张喜权将继续一步一个脚印笃定地朝着他的“大国工匠梦”慢慢前行。

(通讯员:马瑜阳 曹静)

自媒体埋头怎么运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