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好马不吃回头草。”但这样的事如果发生在现代职场,又应该怎样去判断呢?
首先,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原先离职的同事,出去转了一圈,觉得还是原来的公司好,又回来重新上班了,工资还比以前高。原本出去创业的管理者,带着新的产品项目、带着创业经验,又回到了老东家。
就连一些大佬也经历过过这样的选择,比如曾从腾讯离职,又重回到腾讯的侯晓楠,还有出走金山,创建了小米后,又入驻金山董事会的雷军。
像小准身边,其实也有遇到一些老同事,他们为公司服务了很多年,但并不是一直就待在这里,也是出去后,又辗转回来重新入职的。
问回来的原因,非常坦诚也简单,无非就是因为:“回头草,它更香啊!”
那么,今天我们的议题就是:这个回头草,吃不吃得,又有什么风险呢?
有哪些人,会考虑回来老东家?
离职员工再入职似乎更常见于大中型企业,毕竟大公司的业务、团队规模更大,给予人才回流的岗位空间也更大。而这些回到老东家的员工,回来的原因各有不一,其中也有几种典型的情况。
1.出去创业
每年踌躇满志,离开大厂创业的人不计其数,毕竟每个打工人都曾幻想过当老板。而创业后再回到原公司的,也有两种情况。
一是创业成功的,带着产品、业务或者技术回来了。所经营的东西恰好与老东家的互补,于是被以战略投资或收购等形式收回,人也跟着回来担任负责人。
二是创业不顺了,需要重新寻找就业机会。如果自身的实力过硬,加上创业的经验积累,老东家也很愿意接纳这样的员工
2.老东家发展好,站上了风口
这种原因很常见,毕竟大家都知道,要往更好的方向走。比如原先的企业开辟了新的业务、产品、技术,更有发展前景,那不管对新人还是旧人,都具备良好的吸引力。还有的时候,员工离开原先的公司去追逐新的风口,但发现方向出现了偏差,回头发现:原公司才是站在风口上头的,那就可能通过「重新入职」来实现“自我矫正”。
另外的一种情况是,在规模稍大一些的企业里,会存在核心部门与非核心部门,一些员工刚开始来时进的非核心部门,可能因为资源、待遇、发展的问题选择离开。过了一段时候,发现原来的公司,恰好有新核心部门在招人,就有可能吸引他们再回头。
3.习惯了原来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氛围、工作环境与习惯、老板的风格等都会让这家企业形成独特的文化,这样的文化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员工的价值观,最终形成文化烙印。长期习惯于某种工作氛围的员工,这样的文化烙印更深刻,在跳槽时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自我调适,很容易因不习惯而产生“回到原来熟悉环境”的想法。
4.因自身客观原因离职的情况
主要是像我们前面说的,老家里有事需要处理、突发的生病、想去上学进修等等,并不是因为觉得公司不好的情况下,回来就直奔老东家再续前缘,也是一段佳话了。
什么情况可以考虑回到老东家?
其实简单的原因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如果这是一把好草,那别说回头了,原地转身 360 度都得去吃嘛。所以我们主要判断的是:这是不是一把好草,这个头值不值得回。
值不值得,需要考虑两方面,一个是“回头草”本身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另外,还有没有更合适的选择。
首先,你需要思考当初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假设你只是因为暂时离开这座城市、出去上学进修之类的离开这家公司,那你处理完事务,仍然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去处,那回头无可厚非。毕竟,离开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个公司不合适你。
假设是因为一时冲动,冷静思考过后想回头,那要考虑的就是好不好回的问题了。
但如果,你是因为觉得原来的公司有一些方面不喜欢,待遇不够好,业务不是自己擅长的、工作氛围和制度不适应等问题离职。就得劝你要好好想一想了,因为你回去之后,依然会面临这个问题。毕竟如果只是一些小问题,其实转岗在当时是更合适的方式。既然最后还是走到了辞职这一步,那应该是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到,让你无法再忍受这份工作了。
所以,你回头时,一定要去观察、思考,那些让你离职的原因是否有所改变,不然二次辞职可能不会太远。当然,也不要有过高的期望,指望公司在你离开的这段时间里,能把所有问题都改变。
企业对离职后又回来的员工怎么看
审核会更严格,这是一定的。
根据劳动法约定,对于同一个员工,不能约定两次试用期。但也有的观点认为,这条规定是说的在同一段劳动关系当中,离职后再入职属于重新建立劳动关系,这样的情境下,再次约定试用期并未违反法律规定。
出于这方面的争议与考量,在对待员工再入职的问题上,劳动者和企业都会有更多的顾虑。同时,企业的要求也可能更严格。比如有些企业,会要求员工返聘的时候,要多增加一道面试审核程序、更高级别的领导签字,甚至是 CEO 的批准。
但另一方面,在如此严格下,还愿意让这个员工回来的,也从侧面说明,他确实是企业需要的重要人才,待遇的提升,都是顺其自然的事。
但同时,企业也欢迎员工再入职。
首先是信息透明,招聘和培训成本低。一般而言,这个人的水平和能力,都是经过实际考验的,也十分熟悉公司的业务与环境风格,磨合期更短。这方面可以省去很多的人力成本。
其次,员工的意识会相对客观。毕竟,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经历了市场的毒打,明白了原公司的好处,往往会更加稳定一些。
尤其是大型企业,还会有特定的刺激制度与激励员工再入职。
比如说,阿里巴巴在 2014 年时,召开了一场「离职员工大会」。在阿里的公司文化中,同事间互称"同学",员工离职称"毕业",所以这场大会又名「阿里校友会」。
腾讯对于满足条件的离职员工回流也持有欢迎的态度,不仅时常邀请离职员工回到公司与交流。线上还定期向离职员工推送电子刊物,分享公司动态。之前腾讯发放周年红包,更是给离职的员工也发了一份。
当然,最后员工想回来也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的。
毕竟本质上,职场里的吃回头草都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员工看这个草肥不肥、好不好吃。企业也要看,这个员工的能力值不值得,重新召回来任用。
比如,像我们前面说的,一些大厂非常看好离职后有创业经历的人。他们的创业经历,使之能更容易理解公司的运转内核。还有像在离职前,经手过重要项目的人,容易让企业对你的能力产生更加放心的情绪。以及,那些离开公司后,还有明显成长的人,公司也会非常欢迎。
反之,在外没有明显提升、与原来的同事领导相处差、企业忠诚度、认同感较低的,往往不容易被接受再入职。
重回老东家,还有什么注意点?
除了我们前面说的,管理好预期、注意老问题重新发生以外,还有两点是可以注意的。
1.回头次数不宜多
总是三心二意、走进走出的员工,不会受到企业的欢迎。所以你回头的次数,其实也是有限的。除非你是具有很强专业能力的稀缺人才,对于试图「多次进出」的员工,HR 会比较顾虑其稳定性和忠诚度,并会着重考察之前的离职原因与工作情况,毕竟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也是有限的。
2.明确新的团队情况,别让之前的事务影响到你
比如,有些企业流动性大,你回去后发现你的领导同事里,还是有老面孔,如果之前关系处理的不够好,这等于给你这份“新工作”留下了隐患。因此,在入职前一定要尽可能弄清楚人员架构和上级情况,避免这样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