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行者 三剑客
文/剑客行者 题图/大唐
衣食住行。
吃饭和穿衣,现在都不成问题。
车现在的也不算太贵。
房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动辄上万元一平的房价,更是让收入不高的军人望房兴叹!
服役期间,根据相关政策,军人的住房是有保障的,可是脱下军装后,房子的事还有人管吗?
一般情况下,退役后住房问题,主要还是要靠自己。
毕竟现在福利分房的制度已经取消,即使有团购房之类的能享受到的人也不多。
看到这里,战友可能会有些失落。
如果能有一些好政策或者相关单位给自己提供一些帮助的话那就好了。
剑客刚到部队工作的时候,房价很便宜却没钱。
那个时候曾经想到过贷款买房,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现。
等条件具备了,房价却已不是当年的那个水平。
刚转业那会,因为孩子上学的原因,剑客急需购买住房确保孩子一个上学资格。
本想着上学自住一块解决,但是一来找不到合适的房子,二来自己的公积金实在太少,担心所能贷的款不多又浪费贷款次数,所以就选了一个小户型只为了落户让孩子上学。
现在,剑客依然紧衣缩食为换房做着准备,住房依然还只是一个梦。
退役了,有单位的如果赶上团购房之类的,或许能有效缓解自己的住房压力。
安得广厦千万间,让退役的战友有个温暖的属于自己的家,是每一个退役军人的心愿。
最近,一个好消息传来:5月28日,江西某地举行“爱心拥军团”授牌启动仪式,为当地首批28个“爱心拥军团”成员颁发双拥共建示范牌。
这些来自金融、通讯、房地产、医疗、饮食、交通、文化等行业的企业为该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专属优惠。
比如,如果退役军人想要购房可在普惠促销价格的基础上再享受一次优惠。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开发商的销售策略,而我却觉得,如果能够给退役的战友多来点实惠,这样的策略多多益善。
回过头来看,这还为退役军人的住房保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过去,退役军人的住房保障,大多是政府制定的“兜底政策”,是以规定、意见等方式明确相关部门在住房保障中的责任并加以落实。
比如在《关于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的意见》中明确:符合当地住房保障条件的优抚对象,在公租房保障中优先予以解决。
对符合条件并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租住公租房,可给予适当租金补助或者减免。
对居住农村的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国家或地方实施的农村危房改造相关项目范围。
近年来,各地也在按照政策精神推进退役军人的住房保障,退役军人的住房问题由政府解决也成了大家的一个共识。
比如2019年,黑龙江省桦南县制定下发文件,将退役军人住房纳入地方保障性住房范畴。枣庄市2017年开展了住房困难退役士兵家庭住房保障专项行动,安排部署符合城镇住房保障条件的483名住房困难退役士兵家庭住房保障工作。
去年7月30日,兰州为退伍军人开设公租房配租专场。
当日,兰州市城关区场2017-2019年公租房保障优抚对象及退役军人实物配租仪式上公示了无异议公租房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保障家庭中优抚对象和退役军人,一共179户,其中退役军人166户。10月下旬,兰州市为166名退役军人配租的公租房已全部入住。
这些地方的措施的确暖人心,但是一个战友说,退役军人的住房问题光靠政府出力当然不够,指望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单打一解决所有问题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社会力量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理由有三:
一是让社会力量参与到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之中,是对政府兜底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不可否认,现阶段退役军人的服务保障,政府、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绝对是主体和主力军。然而,它们也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全能的,也有很多事情是无法全部完成或者独立完成的。以住房保障为例,真正能纳入公租房或者保障性住房的退役军人是少数,即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想办成,但是财力、物力、人力的不足依然会让工作开展捉襟见肘。而且,政府机关的帮助,不可能扩大到所有退役军人,能享受到优待的只是部分人和重点对象,兜底保障也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
未来,兜底保障依然是主体,社会化保障将是有益补充,相得益彰、并行不悖。
二是从公益性保障向“市场化”保障拓展,是一个双赢共存的措施。
相关企业在为退役军人服务,让退役军人享受到优待的同时,也通过各大媒体的报道为自己做足了广告,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益。剑客认为,这种“市场化”的服务保障是未来退役军人工作的一个新方向和新举措。这种工作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企业为拥军优属出力,政府为拥军企业站台宣传,军人、退役军人获得广泛的社会化尊崇,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三是社会力量走上退役军人工作的前台,能有效促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的发展,提高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解决好退役军人的住房问题要引入社会力量,当下,解决好退役军人的就业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