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话说平原君赵胜对赵王说:此次绳池赴会,凶险难测,不可不小心应对,还需派一将军前往,方可无忧,赵王听平原君说完,言道,温故而知新,小心无大错。派谁和本人前往绳池赴会,大家合议一下,蔺相如说道:目前我军之中,能阵观战之人,都在国境线上守护主要关口城郭,功臣宿将一时难以抽调,年轻将领大多血气方刚,但都缺少点智慧,派谁去好呢?赵王说:廉将军平原君可有合适的人选。
廉颇走上前来说:目前军中都是些大老粗,好勇斗狠,喝酒玩猜拳样样在行,要说写个文书,定个军规,学习个条条框框,那简直是白辖,派谁去都一样,没什么大区别。赵王听后只好作罢,也可以说一句,汝之乃何,这可怎么办呢,这时右相国乐毅走了过来,献计说道,方今天下,七雄并立纷争战乱已有四百余年,战国初期,魏国用李悝变法,施行法政,依法治国,变法图强,魏武卒独霸天下,诸候无不为之汗颜,这难道不是魏文候的功劳吗?
公元334年魏王和齐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至此魏国国力达到鼎盛,然时事更替,岁月变迁,魏国已不复往日气象,可谓是盛衰岂无恁,兴亡谁人定,乐羊,翟璜 ,李悝,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一页风云散。变换了时空,秦孝公任用的是商鞅变法。商鞅,魏国人,有大才。胸怀天下之志。然而在魏国不受重用,被迫害,排挤,而逃到了秦国,得到秦孝公重用,推行新政,实施变法,立杆为信,使得秦国国力大增,迅速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如今秦国已历三世,家底丰厚,诸侯无不谈秦色变,今秦王亲笔书信约大王去绳池相会,还需派一得力之力,赵王应充,和平原君赵胜意见不谋而合,赵胜走上前来,臣有一人,可跟随赵王同去,赵王说,何人,赵胜说,田部吏赵奢。有谋有勇,才思过人,军中威望很高,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如今是军中小领兵,年轻有为倘若假以时日,能成大事,赵王应充,派人让赵奢将军来帐中议事。
经过合议,重新做了绳池之会的部署,由蔺相如持和氏璧,赵奢加中军大夫,领兵五千,同赵王去绳池赴约会见秦王,廉颇,赵胜带骑兵布控绳池周围,机动应对,认防不测,缪贤,李克处理国内事务,布置完后,回复秦国使者,按时起约绳池会,
不知不觉,期限已到。赵王收拾妥当,带上蔺相如离开。赵奢等浩浩荡荡前往绳池赴约,来到绳池后,看见秦国已将会盟地装扮一新,各色旗帜招展,将士站立两旁整齐有序,盔甲鲜明,好一幅盛会画面,赵王等君臣依下马,前往城门迎接而来的秦王君臣,秦王上前握住赵王的手,这么久不见面,我很想念王兄啊,今日为秦赵修好结盟,城中已备好晚宴。王兄能偿光前来,实在是棚壁生辉,这时赵王也客套着,在一外人看来到不象是两个国家君王相会,不知道还以为一对好兄弟好久不见面,一定要来个不醉不归的感觉。
说话间来到了宴席前,分主次坐好,秦王说。绳池是个荒芜小城。仓促准备。不知饭菜合不合王兄口味,有照顾不周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赵王说,很好了,这阵势。鸣啰开道。豪华盛宴,不愧是大国作风,多谢大王盛情款待,这中间双方互相客套,兵士齐呼,兄弟同心,秦赵结盟,天下一家。到处一片欢声笑语,
秦王突然话锋一转说道。赵国离绳池要比秦国近,我先到二个时辰了,王兄何故迟迟不能到来啊。赵王忙说,将家中事情料理了一下,因而来得晚了点,让大王久等了。这时赵王有些局促不安。蔺相如走上前来解危。两位大王一路鞍马劳累。就请一同入席吧,说罢上前来搀扶着秦王向席间走去。这时秦国作为东道主。反倒让赵国臣子扶着入席,秦王脸上打着哈哈,不访不访。但是脸上也有点挂不住了。分宾主依次落座后。赵奢挂剑站到赵王身后。秦国大将胡伤也急忙带剑站立于秦王身旁。刚才热闹欢乐气氛顿时尽失,取而代之的是双方将领带剑站立双方秦赵二王身边,一时间鸦雀无声。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请看战国风云之:《秦赵恩怨》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