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难问题(紧盯民生痛点,过去一年这些老大难问题全都解决了)

难以厘清的权责、隐藏严实的群租房、功能缺失的助盲软件、错综复杂的物业管理难题……今年,北京日报客户端直击市民诉求。一个个民生痛点,考验的不仅是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水平和效率,更关乎市民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报道引起市区两级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和诉求都及时得到了解决。


垃圾成山从“互推”到“共清”

临近年底,即便事情再多,和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杰对于庑殿路的关注仍丝毫未减。如今,走在这条横跨丰台与大兴两区交界的道路上,放眼可见的是整洁与干净,已经与以往那个垃圾遍地的景象大不相同。

半年前,张杰还在为“垃圾到底该由谁清”的问题而头疼。垃圾成山,无人清理,背后牵扯出来的,是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管理权责没有厘清的深层次原因。由于不久前刚刚进行过区划调整,加之两区交界的微妙地理位置,有关各方曾就相关问题进行过沟通,但始终没能达成一致。


6月9日,本端报道后,为了彻底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张杰一边在现场协调迅速清运垃圾,一边就管理问题再次和各方进行协商。“大家都表示出了很大的诚意,向前一步积极作为,将道路东西分界,明确了各自的管理范围。”除此之外,分界点东西两侧还留出一段约10米的缓冲区,双方保洁人员都可在这段交叉区域内清扫,避免出现卫生死角。而且,为了形成长效机制,这条道路的保洁工作,已由环卫中心具体负责,丰台区城管委还对部分破损的路面重新进行了修整,街道工作人员也定期展开巡查。

老大难

【展望2022】

市民宋女士:庑殿路垃圾没人清理的问题,这两年屡屡发生,今年上半年一度到了垃圾成山的地步。随着管理权责的确定,我家2岁的小孙女都说,“没有垃圾的路真好走”。希望今后各方能保持沟通协调,遇到问题及时处置,别再让居民的出行路变成“三不管”。


晚报报道助力盲人出行

“你们的报道真是立竿见影!”科技到底该如何助盲,北京市盲人协会副主席曹军深有感触。9月24日,本端刊发了《助盲软件听着很炫用着不便》后,市科学技术协会、市残联等部门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邀请盲人代表开调研会,参与到相关方案的制定中来。“从盲人的思维方式出发,去真正了解盲人的需求。”曹军说,通过研讨发现,很多盲人眼下最迫切的需求是,希望开发一款软件能帮助他们解决乘坐公交车的难题。

研讨会后,多家企业又参与了新一轮的研讨,从技术层面上进一步讨论解决方案。比如,就盲人出行问题,有企业提出开发米级导航,精准度能够精确到米;还有企业提出利用AI摄像头配以算法,或借助无人机避障系统技术,来解决盲人出行的避障难题。

“这是一个好的方向,可见通过科技助盲,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只要能在政府带动下激活这个市场,情况会大有改观。”曹军说,明年,各相关部门将合力深化网络信息无障碍工作。无障碍浏览政府信息网站,交易、出行等APP继续细化无障碍使用等内容都已涵盖其中。也希望《北京晚报》能够继续关注报道,继续助力视障人群的无障碍出行问题。

【展望2022】

市民陈先生:我是一个盲人。我在助听软件上听到了这篇调查文章,非常受触动。我们出行确实还有很多不方便,比如,公共场所出示健康码的操作普通人早已习惯,但尚无小程序能告诉我们,健康码是什么颜色。希望明年这些不方便,都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得到改变。


从源头严查群租乱象

在本端报道了朝阳区延静西里4号楼里暗藏“宿舍型”群租房后,六里屯街道办事处平安办副主任吴海强联合民警,第一时间开展了敲门行动,逐户排查。


当敲开2层住户的房门时,吴海强发现屋内只有一名年轻人,然而,房间内的十几双拖鞋和洗漱工具,让吴海强顿感不对劲。经过检查,多床被隐藏起来的被褥赫然出现在吴海强眼前。面对他的再三询问,屋内的年轻人承认了晚上每个房间都有人打地铺的事实。

吴海强当即联系到了房屋的承租人——附近一家饭馆的老板和房屋中介员工。在证据面前,饭馆老板承认是自己安排多名员工打地铺,愿意接受处罚,房屋中介的工作人员也承认群租现象不符合房屋租赁合同的规定,表示今后严格做好居间服务。

为了摸清小区是否还存在群租现象,吴海强又和相关工作人员对2号楼和3号楼进行摸排,发现这两栋楼各有一户群租房。工作人员立即约谈了房东、承租人和房屋中介员工,警告其立即停止群租活动并进行了处罚。

为何群租现象会出现反弹?吴海强说,出现反弹主要责任在承租人,“经房屋中介介绍,房东和承租人签订了租赁合同,但之后房间内到底住了几个人,几乎都由承租人决定,房东和房屋中介并不清楚,管理就会出现漏洞。”为堵住漏洞,六里屯街道已将整治群租现象列入日常工作,在街道的牵头下,社区、派出所等多方力量将严查群租,防止死灰复燃。

【展望2022】

市民王先生:群租房难根治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具有隐蔽性,群租的住户往往大门紧锁,外人很难发现,更不知道房内住了多少人,建议广大居民能承担起监督的作用,发现身边的群租现象及时举报,同时管理部门要加大日常的巡查力度,利用各种手段从源头杜绝群租现象的发生。


管线更新居民告别用水难

对于丰台北大街小区11号楼的居民来说,今年最大的喜事,就是他们彻底告别了水压不足的问题。现在无论何时打开水龙头,家中都会有稳定的自来水流出。

早在8月初,无论是社区工作人员,还是丰台北大街小区11号楼的住户,都还在为用水问题而烦恼。王磊接到居民反映之初,就请来了自来水集团对小区外的主管线进行排查,同时,使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疏通。然而,一番检修过后,水压低的问题仍没解决。那段时间,王磊千方百计帮助居民协调用水,从物业打水、利用供水车供水,平日的用水需求虽然有保障,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经过排查,院内管线有问题,整体换新势在必行。但是,该由谁来出资维修,成了当时棘手的问题。本端接到居民反映后,记者前往小区深入探访了解情况。


此前,小区产权单位曾向现物业进行了“三供一业”移交工作,但自来水管线和产权问题,双方一直存在分歧。“在媒体的关注下,经历多次沟通后,小区物业最终同意支付更换管道所需费用。”

9月,连接11号楼的自来水主管线全部换新,不仅水压低的问题解决了,楼内此前经常出现的水质发黄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

【展望2022】

居民苏先生:今年夏天,水压不足是困扰11号楼高层住户最大的问题。用水高峰,停水频发,很多人生活受到影响。自来水管更换后,问题迎刃而解。我注意到,除了供水,社区在供暖和治理电动车上,真是也下足了功夫,希望这样的势头能继续保持下去。

(原标题:本端紧盯民生痛点,过去一年这些老大难问题全都解决了)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延安 景一鸣 杨晓斌 陈圣禹

流程编辑:u01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