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城是哪里(消失的古迹--韩城古少梁城遗址)

夜深,回想与历史院周康笙老师畅谈陕西历史文化,受益匪浅。期间,谈到韩城史,周老率先就说出古梁伯国遗迹。

  


  令人遗憾的是,我从未听过韩城市还有古梁伯国。

  周老侃侃而谈,述说历史,周朝时周宣王命大禹时期治水名臣伯益的后裔秦仲征讨西戎,不幸兵败被杀,事后五个儿子继承父志带领精兵七千再次征讨,得胜回朝。

  周宣王为表其功,对秦仲的五个儿子一一进行封赏,其中封少子秦庆于夏阳梁山立国,为伯爵,世称梁康伯

  此后,秦庆的后代便在梁山一带发展繁衍下来。

  公元前641年,由于秦晋之战,秦穆公派兵灭掉梁国,梁国贵族便改以国名为姓氏,以纪念故国。此后,以梁为姓的这个氏族,发展为当今天下一大氏族,而梁山古国就成为梁姓人主要的发源地之一。

  


  “韩城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素以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浓郁的历史文化而著称于世。”临走,周老感慨道。

  匆匆赶回家,打开电脑带着浓厚的兴趣查阅,早在西周时,韩城就为韩侯国封地,后建立梁伯国。

  


  据史,韩城少梁城遗址分布在芝川、龙亭两个乡镇。城内包括东西少梁、城新村、瓦窑头、芝北、芝西、芝川、芝东、芝原、城北等十余个自然村,其中心部位在涺水、芝水交汇的芝川镇

  两边是梁山脚下的西塬,东边是黄河岸边的东塬,南边是南塬。所筑城墙大体是依川塬地形,用土夯筑而成,留有东、北、西南、南、西五个城门,供人们和车辆往来出入,整个城呈不规则的三角形,北大南尖,东直西曲,南北长约6500米,东西宽约4500米,总面积约在26平方公里左右。

梁城

  按古人“五里之城,可容三万户;七里之廓,可纳5万户”的计算方法来看,城内可容下2至3万人左右。相当于今天一个中等城镇的规模,当然,加上城外的采邑之地,古梁国的人口可能会更多一些。

  


  查阅历史,古少梁是黄河西岸的一个水路交通要塞。少梁渡口,是东西水路交通的枢纽,这里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路从中通过,是南北交通唯一的通道。

  所以,它便成为古代军事上兵家的必争之地。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少梁事最多,仅战争方面就多达十七处,历史上有秦晋、秦魏之战多为脍炙人口。

  


  公元前757年晋文侯灭韩侯;公元前718年《左传》桓公12年,梁伯(梁国君主)受了周桓公的命令,与貉仲、芮伯、荀侯、贾侯联合讨伐晋国的曲沃武公;公元前645年秦晋韩塬之战,晋君惠公被俘,河西归属于秦,秦占据260年;魏复强,夺秦河西之地,魏占据55年;公元前 330年,河西彻底归秦所有。在此期间,秦献公23年与魏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秦孝公八年秦商鞅变法成功,国力大增,与魏战元里(少梁城西南方)斩首七千取少梁。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从芝川渡口(即古少梁渡口)过河赴晋抗敌。足见少梁战略地位之重要。

  历史文献中,这里有一条小故事,原来人们口中的“秦晋之好”是始于古梁伯国。

  春秋战争时期,公元前770年,晋献公卒因骊姬作乱,其儿子夷吾逃奔梁国避难。夷吾在梁国的四年间,梁国君梁伯国把自己的女儿梁嬴嫁给了夷吾,并生有男、女两个孩子,男取名圉,女取名妾,这样,梁伯国成了晋惠公夷吾的丈人,晋怀公圉的外爷。这段两国之间的婚恋,便成了“秦晋之好”之说。

  梁伯国与秦同祖,姓嬴氏,前期亲秦,后期又与晋关系密切。秦晋婚恋后,国事往来又有扩展。梁伯国把自己一个叫敬的儿子留在梁,把另一个叫爱的儿子移居晋地。

  爱的后世子女梁弘、梁由糜、梁益耳先后成为晋国的大臣,效忠晋君。历史上把这段婚恋关系称为“秦晋之好”。

  


  翻阅着历史资料,使我越发对韩城古少梁伯国遗址向往,虽然经过近三千年的风雨剥蚀,但我依稀看到,它站立黄河岸畔静静述说着千古的绝唱。


来源:韩城市政府网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