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在智能电动汽车的风口下
入局造车的玩家日益增多
对造车人才的需求也随之高涨
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这也引发了新一轮的
人才争夺大战
集度汽车是一家由百度和吉利共同成立的汽车公司。为了抢人,即便是周末,集度汽车首席执行官夏一平也会从早上9点开始,连续面试12个小时。
集度汽车首席执行官 夏一平:
三月初我们只有三到四个人,很多人觉得不靠谱。
在出任集度汽车CEO的三个月中,夏一平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招聘上。在这家车企的招聘规划里,明年年底前,团队规模需要扩充至2500到3000人。
紧随百度的脚步,小米造车也快速“抵达战场”。
小米集团创始人 雷军:
我们有一万多人的研发团队,今年预计还会增加五千人。
近日,小米官方平台发布了大量自动驾驶领域相关职位,并全部做了加急处理。
近期,小鹏汽车也发布了大量自动驾驶相关岗位,该公司今年的目标是:研发人员数量在年底前可以翻一倍。创始人何小鹏即便在路上,也在处理招聘相关的事件。
某招聘平台的数据显示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
新发职位增长最快领域之一
同比增长103.53%
比亚迪公司董事长王传福称,市场如战场。在目前的战役中,“高管争夺战”尤为显著。
东风悦达起亚前总经理李峰,宣布加盟华人运通;
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前总经理顾维灏,加入长城汽车旗下的毫末智行;
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前执行副总裁郑显聪加入富士康,任电动汽车平台首席执行官。
据不完全统计
今年截至6月15日
国内车企高层人事变动
至少已发生近80起
共涉及车企高管75人
其中20人离职跳槽
半数加入新造车企业
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朱明荣:
这一轮“抢人大战”导火索是第二轮造车新势力的兴起,相比以往,这一轮横跨了数个产业,人才之争复杂而且多向。
为了获得 “抢人大战”的胜利,各家车企开始比拼财力,开出高薪吸引人才。
今年3月底,雷军在小米发布会上宣布,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未来10年,将投资100亿美元造车,约合人民币657亿元。据了解,小米汽车开出的现金工资比市面上同岗位高出二到三成。
继雷军高调宣布造车后,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表示,将加大对智能汽车领域的投入。未来五年,累计研发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
5月25日,长城汽车发布史上最大规模股权激励计划,授予对象占企业员工总人数的16.89%,以此来留住科研人才。
慷慨的不止小米和长城
财大气粗的车企们
在这场竞赛中
加薪抢人毫不手软
小鹏汽车的资深算法工程师月薪超过3万元;
理想汽车给智能驾驶舱高级系统工程师开出的月薪最高达6万元;
蔚来招聘智能人机交互的首席系统架构师,月薪高达8到11万元。
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显君:
这次抢人的背景,主要是智能化和电动化浪潮下引起的。因为传统我们的人才体系是围绕着燃油车进行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需要新的技能和新的知识结构,所以抢人主要是这块。
当国内人才无法匹配这一需求时
“抢人大战”就延伸到了海外
德国慕尼黑是宝马和奔驰的总部所在地,有消息称,蔚来正在慕尼黑搭建数字架构实验室,大量招聘各类智能技术架构师。
小鹏汽车技术副总裁徐吉汉从1996年就开始在美国研发电动汽车,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徐吉汉选择回国加入小鹏汽车。
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朱明荣:
目前来说,国外比国内的情况好一些,但是人才流动也很频繁,因为智能化汽车是一个新兴、快速发展的产业,人才紧缺应该是全球现象。
曾经,传统的汽车机械类毕业生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如今,车企们纷纷向智能制造、软件算法等专业的人才抛出橄榄枝。人才需求的转变,反映出汽车产业的巨大变革。
面对众多车企高薪抢人的浪潮,传统汽车机械类的毕业生不再是车企最急需的人才。
网友 小林:
我的专业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找到工作。
相比之下
新一代的“算法人”
在当下就业中变得炙手可热
数据显示
今年以来在汽车行业
自动驾驶研发、智能座舱设计等
岗位的需求同比增幅已经超过1.8倍
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朱明荣:
技术变革、产业重构之下,我们要重新定义汽车人才,行业需要更多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在对传统机械专业毕业生的冷落和对算法等互联网人才追逐的背后,折射的正是汽车产业的颠覆性改变。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岗位需求量前十中,感知算法、AI、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占据一半席位。市场的选择也让高校重新调整人才的培养方向。最近,清华大学公布了2021年转专业的结果,报名位居前三的院系中,计算机系、软件学院占据两席。
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朱明荣:
解决人才的短缺问题,从短期来看,车企要善于盘活现有的存量人才,帮他们转型升级;从长远来说,高校要加快推进教育体系的改革。
新晚报综合央视财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