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蚂蚁森林又有了新动作,一场由蚂蚁森林所带来的主题为「森林里」的线下公益活动,正在杭州天目里举办。
现场蚂蚁森林一共设置了四个环节——森林其境、森林Lab、森林Talk、森林档案,让往来的人群自行体验。
「森林其境」尤其震撼,蚂蚁森林在高楼林立的广场中央,用镜子、沙子、植被以及 9 块镜面装置,围成了一个区域。走进这个区域,会发现每一块镜面,都能够折射出周围的摩天大厦。踏进这片沙漠,一眼能看到镜面装置的中心,长着一棵樟子松。这棵樟子松和镜面里所映射出来的樟子松一起,衍生出了一片城市里的「荒漠森林」。
这次,蚂蚁森林又收获了大量话题。
蚂蚁森林从 2016 年上线到现在,已经 5 年时间了,。在环保这件事上,从来不落人后,并且总能以别开生面极具创意的方式获得极大的关注,骨子里自带传播基因。
选别的,还是选支付宝?
抛开蚂蚁森林的宣传手段不谈,蚂蚁森林这个产品本身,就是阿里的一盘好棋,又大又好的棋。
共享单车,路上有HELLOBIKE和摩拜,你选哪辆?蚂蚁森林用户一定选HELLOBIKE,会产生54G能量。
12306买火车票,支付的时候,用微信还是支付宝?蚂蚁森林用户一定选择支付宝,会产生128G能量。
去商店买东西,付钱的时候,用微信还是支付宝?蚂蚁森林用户一定选择支付宝,会获得5G能量。
同样,菜鸟裹裹 、闲鱼回收、淘票票等阿里旗下其他平台也因为绿色能量优势收获了更多用户。
从产品角度来说,蚂蚁森林一定程度上补齐了阿里社交短板,大大提升了支付宝的日活数据,也增加了用户黏性。
碳账户是门好生意
“最开始的初衷是希望做一个个人的碳账户,让用户了解自己每天的行为和低碳减排的关系。但因为碳账户的概念离用户太远,脱离用户认知,就想着用一些好玩的,能跟用户互动的方式做款产品,让碳账户的概念更接地气一些。”蚂蚁森林的产品负责人曾经这样表达过。
这牵扯出另一个概念——碳账户。
要了解蚂蚁森林碳账户的概念,需先探究一下“碳交易市场”的起源。
“碳交易市场”形成的开端是1997年由84个国家签署的《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各个参与国家温室气体的量化减排指标。但是协议同时规定了,各个国家的排碳配额是可以交易的。
有些国家实际的碳排放量可能低于分到的配额,就可以把自己用不完的碳排放量卖给那些实际的碳排放量大于配额的国家。
不同国家的不同减排成本形成了高价差,碳交易市场由此产生。
但是想一下,制定减排协议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控制全球总的温室气体排放。
从这个角度来说,个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也是有同样效果的。
由此诞生的个人碳账户,以量化的形式记录下每个人的低碳行为,个人碳账户里面的减排额度可以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每个人就类比成了一个微小的公司,用不完的“碳配额”可以转让给排碳超标的企业,用以完成整个的减少温室气体的目标。
未来将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你走的步数、骑的共享单车、公共交通出行......这些低碳行为都将量化成数据储存在个人碳账户中,并且可以用来交易。真真切切的“走路赚钱”,而阿里将会是掌管碳账户的个人银行。
蚂蚁森林不动用前五年碳汇
3月12日,蚂蚁集团对外公布碳中和目标,承诺在今年起实现运营排放的碳中和,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并自2021年起定期披露碳中和进展。
碳圈内大部分人猜测,蚂蚁森林前几年通过公益种树积累的“碳汇”如今大有作用。这回蚂蚁集团却高风亮节了一把。对外公布的碳中和计划并不包括上线5年的蚂蚁森林项目。
蚂蚁集团回应,蚂蚁森林是蚂蚁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能力,激励和带动公众参与个人行为减排的产品,蚂蚁森林的成绩应该归功于广大“种树人”,归功于全社会,而不归功于蚂蚁。
针对碳中和目标,蚂蚁自身的行动包括:对现有园区进行节能减排改造,提高能效;新建园区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建设与运营;建立激励机制,倡导员工践行低碳办公行为;积极稳妥推进绿色投资,共建“碳中和技术创新基金”等。
针对范围三的间接排放,在供应链的碳减排方面,建设绿色采购机制,积极采用液冷等新技术、推动数据中心减排。
蚂蚁的碳中和计划提出,对于无法减排的部分,将审慎评估和使用碳抵消方案,如投资森林及其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自2021年起,蚂蚁将以员工名义种植碳汇林,适时开发合格的碳抵消项目,用于抵消剩余排放量。
定制版“蚂蚁森林”正在涌现
近几年,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探寻个人碳交易体系。
2020年5月,北京绿普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绿普惠”)开发的“绿普惠”APP、小程序上线,建立了一套围绕用户绿色出行模式的环保信用体系。
该体系通过区块链技术串联了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以及其他组织,将个人的绿色行为(如减排、减塑)数据标准化,从而构建了一个覆盖多场景、奖励机制带动、评选标准专业、社会力量共谋的“环保闭环”。
“绿普惠”为每一位参与的用户开设全国统一个人减排碳账户账号,用户在合作平台上的每一次绿色行为,都将转化为对应的减排量(数据标准化),转化后的数据保存在链上。
根据减排量,用户可以领取相应的“碳积分”,凭借积分用户可兑换“人气商品”、“折扣券”、“免排队”等物质或精神奖励、权益,从而达到“让每个人的绿色行为都得到激励”的效果。
4月20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京举办低碳行动倡议发布及碳普惠平台建设启动会。
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将个人的绿色出行、光盘行动、无纸化办公、植树等减碳行为,以“碳积分”的形式核证为可用于兑换商业优惠的减碳量,并通过员工福利、电子商城折扣券等给予一定的价值激励。该平台预计今年6月中旬上线。
在记录碳足迹成为风潮的当下,阿里早些年的嗅觉显得异常灵敏。目前,蚂蚁森林的运营经验已经较为成熟,异地复制成为可能。
作为支付宝的社交入口,蚂蚁森林是成功的。在阿里集团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蚂蚁森林也功不可没。低碳行动兑换的树苗,已经真真实实地种在了各大保护区。
至于阿里设想的碳交易能否落地,仍需政策和市场环境的落地。不过可以肯定,只要时机成熟,阿里多年积攒的碳资源,将很快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