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创策划(5个数字解读故宫文化,王亚民揭秘故宫文创是怎样炼成的)

广受欢迎的故宫文创有何成功秘诀?12月2日,在2021“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的“新视野下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王亚民带来《文创,让生活更美好——故宫文创是怎么怎样炼成的》主题演讲,讲述了故宫文创成功背后的故事。

“故宫的经营和文创是我的一项主要工作,伴随着故宫文创的层层发展和成熟,我既能感受体悟到故宫文创创业时的艰辛,也能分享故宫文创在全国影响逐渐扩大以后带来的喜悦。”

王亚民认为,文化是创意的基础,创意是文化赋能的手段,所以从事文化创意和文化创意产品,最根本的是要了解文化。

他以5个数字为引,解读故宫文化。这5个数字分别为601、24、96、187、5000。

601是指故宫紫禁城从1420年建成至今的601年历史,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宫,曾经有24位皇帝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它是明清两朝的政治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中心。

故宫文创运营策划营销

故宫博物院收藏了近187万件文物,王亚民透露,准确的数字是1862690件,是中国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占全国5000多家博物馆正规文物的41.98%,文物时间跨度上至新石器时期,下至改革开放,是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的物证。

了解了故宫文化,故宫文创又如何从高冷走向亲民?王亚民总结故宫文创的DNA来自于元素性、可用性、故事性。故宫文创无一物没有来源,文创均脱胎于故宫文化、故宫文物。

他举故宫最具IP价值的清明上河图为例,其展出曾经引起观众排长队等待入场观看,“清明上河图为何最具IP价值,因为其具有主题性、独特性、故事性、系统性、创新性和知名度。同时我们做了高科技的展出手段和大量的文创产品。”

与人们的需求相结合,是故宫文创成功的另一个亮点。王亚民提到,“故宫文创产品需经过前期规划、市场调研、专家筛选阶段,要更多地研究人们的生活需求,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相结合,与青年人的消费心理和当代青年人的审美需求相结合,也要研究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与最新高科技相结合。”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郑慧梓

【摄影】符超军 梁钜聪

【作者】 郑慧梓;符超军;梁钜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