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于在大学里向25个女同学表白,但没有一个成功。
有一天,他痛哭失声,在日记中写下了这句话:
“我们整个大学最丑的女生收到了一封情书;
我是这么写的,但是没人跟我约会……”
在这个时候,没有人知道于将来会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人物之一。
最赚钱的时候,他的钱装在麻袋里。每个月发工资的那一天,他都会带着一麻袋钱去公司,在办公桌上堆成一座小山。
看过《中国合伙人》的人都有印象,里面的黄晓明就是以他为原型的。
但现在,他虽然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一纸禁令让他的新东方培训学校倒闭,余再次跌入人生深渊;
身价缩水近170亿,他年近60。他会带着所有员工去下一场直播带货...
有人说他是2021年中国最坏的男人。
但是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越能凸显一个人的格局。
01于无数次对外界说:“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这不是鸡汤或毒药,而是于的亲身经历;
因为在他人生的前50年里,他不止一次经历过绝望...
像许多成功人士一样,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父亲是木匠,母亲是当地生产队的女队长。
因为村里的人需要在外面当家作主,于的母亲在家里总是表现得像个干部。当然也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她爸爸也只是挨骂。
有一次,于丢了一只凉鞋,她妈妈气得用竹竿打他。最后所有的竹竿都被打断了,但她还是不是日本人。
诸如此类的事情太多了,他妈只要盯着她的眼睛看,就不寒而栗。接下来的几十年,他最怕她。
这也使余对农村产生了极大的恐惧。他认为是农村的封建陋习导致了他母亲的性格。
1976年,在母亲的安排下,准备去县城读高中,但他没想到。
当时的政策是贫下中农的孩子只能有一个上高中。
而于的妹妹,已经占了这个名额,已经没有机会了。
母亲不甘心,就找到了生产队的领导。她不知道自己用了什么方法,最后把余送到了江阴夏港中学。
现在想来,这可能是余第一次被政策“调戏”了。
两年后,余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考了33分。
战争的第二年,英语只考了55分。
考了两次都没考上,他就放弃了,但是他妈妈不想高价送他去补习班。
于的压力也不小。除了她的同学,更多的来自于她妈妈。
因为她知道,如果这次再考不上,她妈妈是不会放过他的。
1980年,经过非凡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
若干年后,他感慨地说:“18岁之前,我从没想过自己能走出农村,更没想过自己以后能走遍天下。”
他已经成为村子的骄傲,新世界的大门正向他招手,但真正的打击还在后头...
02因为复读两年,余的年龄比所有同学都大,又因为他老实,自然成了大家嘲笑的对象。
由于他的口音,余被嘲笑说日语。
长相不怎么样,成绩一般,性格内向内敛,成为班里典型的存在感极低的人群。
在那年的日记中,他写道:
“昨晚又哭了两次,在宿舍和班上讨论各种事情,插不上嘴。”
种种遭遇都让余自惭形秽,只能专心学习,希望能分散注意力。
但没想到,大三那年,他又患上了肺结核。无奈之下,他只好休学一年,在医院休养。
当他康复后,其他学生都毕业了,50个学生中有49个出国深造。剩下的是他,他又成了孤独的那个。
他不是不能。他凭成绩考上了美国几所大学,但是他去不了,而且因为没钱,没有大学愿意给他提供奖学金。
现在,余只好留下来教书,每月挣120元。
为了攒够4年留学的钱,他需要在北大工作222年...
他就像美国电影《小丑》中的亚瑟,总是对生活充满热情,但生活从来不会眷顾他。
只有电影里的亚瑟最后疯了,但余还是愿意温暖这个世界。
他曾说:“因为我们被雨淋过,所以不能忘记为别人撑伞。”
双降政策下来后,于身价缩水150亿元。他在直播中坦言:
“这些教学点光装修就花了六七个亿。房租返还后,还有违约金和押金。再加上学生学费的退还和教职工的遣散费,真的是一笔巨款。”
我们根本无法想象此时的新东方有多缺钱。
但他把退租学校学生的课桌椅全部捐给了农村学校。
有八万多套!
很多人认为他疯了,因为每套价值六七百美元,或者至少五千万美元。
有不少是用来补缺的词空。
如果再加上山村小学的偏僻道路,光是交通费用就不下5000万。
一劳永逸,你至少要投入一个亿。
余想都没想,就把一套崭新的课桌搬进了教室,因为他觉得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值得。
用他的话说就是“不要浪费钱”。
有人说,余选择了最体面的方式,即使他离开了。
谁也不知道他的决心有多大,因为他为建立新东方付出了大半辈子的心血。
03当初,为了挣更多的钱,实现自己的出国梦,于在北大教书的同时,在校外开办了一个培训班。
有了北大老师的头衔,他的培训班很受欢迎。
而且收入比学校里多很多,能课后培训的都是家境不错的。
有一次,三个学生眼都不眨地掉了近1000美元的学费。
从此,才真正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但是,在她失意的时候,妈妈给了他信心。她在老家承包了一家工厂,一年能挣几万元。
在万元户稀缺的年代,真的很多。
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余的压力更小了,他甚至成了学生们口中的“富二代”。
气质不同,也有女生愿意和他约会。
事实上,当他第一次留在学校教书时,他非常喜欢杨桂青,一个系花级的美女。
为此,他煞费苦心地等待,直到杨桂青最终同意与自己约会。
经过一番恶斗,决定答应与交往。本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并不认为自己真的有感情。没过多久,他们两个就结婚了。
婚后,余对妻子百依百顺,觉得丈夫完全有能力出国留学,所以全力支持她。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被学校发现了。
1990年深秋,北大广播里流传着一则新闻:
余老师私自授课,严重影响教学秩序。现在他决定被开除。这个消息在学校里播了三天,学生和老师们纷纷议论。
这可能是余在学校受到最多关注的一次了。
虽然被开除了,但是他的留学梦没有断。虽然他妈妈赚了很多钱,但她一时还负担不起这么高的留学费用。
为此,他决定横着拿剑。
1991年,他和妻子在中关村租了一间破旧的小房子。其中一个去了培训学校工作,另一个给房东的孩子做家教。
过了一段时间,于单干,把培训作为自己的主业,为后来的新东方做准备。
为了招揽生源,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转悠,在大街小巷的电线杆上贴小广告。
当时国家教委宣布
支持留学、鼓励回国的政策,这让于看到了机会。第一次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于的培训课程迅速成长。
在一次自由演讲中,余慷慨激昂地站在一个汽油桶上,一双眼睛燃烧着,脚下是留学的渴望。
到1993年,新东方正式成立,学生超过15000人。
于也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千万富翁!
但为了新东方,他差点搭上自己的命。
04但是,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
无数渴望出国的同学对他虎视眈眈,竞争对手也是。
有一次他和员工出去贴广告,另一个培训班的竞争对手凑过来,一下子捅了他三刀;
为了拓展业务,他辛辛苦苦陪客户喝酒,最后晕倒在酒桌上,被送往医院;
为了保护公司财产,他经常随身携带大量现金。没想到,他被歹徒盯上了。给他注射了兽用麻醉剂,他的现金被洗劫一空空;
后来,余得知歹徒绑架了七个人,只有他活了下来。
还有一次,他在家里被劫持,被抢走200万现金和一台摄像机。
他很难过,但不是为了钱;
“强盗不懂我。我不心疼被抢的钱,但我心疼那台摄像机,里面有我女儿从一岁到三岁的成长记录。我愿意再花200万元赎回那盘磁带……”
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表情淡然。他似乎已经习惯了“人生真正的艰难”,说:
“人生的艰难没有尽头……”一再的威胁并没有使余退缩。他反而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努力把新东方做大做强。
因此,他给北大校友王强和许小平打电话,邀请他们加入新东方。
这两个人是大学里最重要的人物,毕业后出国留学,教育理念更先进。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新东方越来越好,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老师。
像新东方出来的罗永浩,据说为了加入新东方,写了一万字的求职信。
态度诚恳,欲望强烈,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人在管理上也有差异。
培训班前期,几位高官陆续把亲戚介绍到公司,逐渐形成了家族化的趋势。这样下去,迟早会衰落。
余的母亲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以她的强势性格,这个事情当然不能答应。她发现她的儿子面对她,并迫使余跪在她面前公开。
其实,于早就有此心,所以在安慰了母亲之后,他也支持了的改革。
过了一段时间,新东方终于回归正轨,但这次却在几个人身上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2006年对于来说是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新东方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
今年;他获得央视“年度经济人物”之一,身价高达27亿;
这一年,罗永浩离开新东方,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这一年,余与和分道扬镳...
大量老师被抢走,再加上培训行业不再冷门,越来越多的人盯着这块肥肉。
竞争越来越激烈,余只能自己养活自己。
他说自己15年吃了3000多片安眠药,但好在在他的坚持下,新东方越来越好。
一旦悲伤和波折可以告一段落,未来可期。
然而,自2019年以来,余的人生迎来了又一个转折点。这一次,转的太快了,大家都没有想到。
第一,的名声,也因为在会议上的一些不当言论受到了打击。
带有性别歧视意味的话激怒了广大女同胞。
我本想鼓励大家努力赚钱,结果让人对销售感到焦虑。
被张雨绮炮轰,被人民日报点名...
然后在“双减政策”下,教育培训行业举步维艰,到处乱象丛生。
作为“教育培训第一人”,他受到的影响最大。
新东方市值一夜之间跌了1200亿。关闭暑期学校后,北京47所分校损失学生近7万人。
再大的企业,也比不上时代之风。
但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格局越是突出。
末早在多年前,他就说过,如果新东方破产了,肯定不会欠任何人一分钱!
他就是这么说这么做的。
一个人的性格和格局,只有在最底层才能看得清楚。
但是要弥补这么大的损失空并不容易。尽管他已年近60,但他仍不肯放弃。
想了想,就开始了罗永浩的老路。
不久前,他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直播亮相,宣布要和上百名老师住在一起带货,转行做农产品销售。
他表示,新东方未来要做一个大型的农业平台,支持乡村振兴。
这种转变让很多人大吃一惊:
作为教育培训行业的掌舵者,你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居然转行卖菜?但与别人的狼狈相比,余算是体面而邋遢的下场。
新东方虽然是商科教育,但不可否认它确实帮助了很多有需要的人。
他是农民家庭的孩子,现在他的职业又回到了农业。
网上有人这样评价他的转变:
“你走的时候保持多少体面,回来的时候就会有多少掌声。”[/s2/]
教育的时代结束了,但新东方还在。
虽然他已经59岁了,但我仍然期待他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