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最多10年时间,富士康将用机器人取代80%人力(富士康机器人资料)

“鸿海10年前就决定用机器人取代人力。我们公司内部计划在5年内带走这些工人的80%。如果5年内做不到,10年内就会做到,因为技术已经在这里了。”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6月22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表示。

郭台铭是在被问及加班问题时做出上述表示的。前不久,富士康在湖南衡阳市白沙洲工业园的工厂被批存在“血汗工厂”问题。

据东森新闻报道,郭台铭在股东大会上表示,鸿海有70%-80%的经营者做过百万员工调查,希望赚更多的钱,自愿加班,因为这样可以增加1.5-2倍的收入,所以公司很困扰。如果用了36个小时,一天也就不到2个小时。

郭台铭说,中国大陆规定员工每月加班时间不得超过36小时,这是1994年的规定。当时的目的是没有那么多工作,所以如果员工加班更频繁,时间更多,别人就没工作可做了。美国的规定是每月加班不能超过60小时,欧盟的规定应该差不多,日本也是60小时。郭台铭说,我相信主管部门认为这一次是不合理的,但很难修改法律。

不过他也表示,未来会严格遵守36小时加班规则,未来的解决方案是用机器人代替人力。

鸿海还是有很强的代工属性。集团旗下工业互联网公司工业富联也在招股书中披露,公司现有员工26.9万人,其中大专以下员工20.9万人,占比近80%。在募集的20多亿元中,51.08亿元将投向高端手机精密零部件智能制造和无人工厂扩建项目。

自2011年以来,富士康提出在5至10年内组装100万只机械臂,但“百万机器人”计划的进展似乎并不顺利。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兴起,2016年,富士康推出了“无光工厂”生产线。

富士康机器人

5月23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公司副总裁陈在腾讯云+未来峰会上透露,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富士康很多生产线和工厂已经实现全自动化,不需要人,甚至不需要灯。

“很多客户来到我们这边,看到车间里连灯都不开,就问我们是不是休息时间?我们一半都没有,灯都关了。这是我们现在的熄灯工厂。”陈当时对说。

在清华大学5月16日的演讲中,郭台铭还透露,他计划在北京亦庄建造一座“无光工厂”。

在6月22日的股东大会上,郭台铭也表示,现在全球都面临着经济转型的过程,制造业的实体经济是未来国家和行业经济实力的必争之地,工业互联网的未来非常关键。鸿海年营收已达4.707万亿新台币。这个转型对于战斗级空母舰来说是一个转折,但我相信产业互联网绝对是正确的方向。

郭台铭曾经用九个字描述富士康的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云动物,大智能网+机器人,云就是云计算,移动信息化,物就是物联网,大数据,智就是人工智能,网就是工业互联网,再加上机器人。“富士康积累了很多制造经验,这些设备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所以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郭台铭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富士康就像一头大象。现在有了工业互联网,它不仅能跳舞,还能跳探戈”。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