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容来自经济日报,谢谢。
鸿海携手郭巨冲刺半导体火力。最近,双方合资的国创半导体(Guochuang Semiconductor)大力从台湾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如联发科和李安运)招募人才。目标是在今年年中把团队成员人数扩大近三倍,达到200人。在两大集团“富爸爸”的支持和人才的逐步到来下,国创今年运营第一年营收将达到20亿元,2025年将大幅增长至500亿元。
关于大规模招聘一事,国创方面证实近期确实在扩充编制,但仍谦虚地表示“公司还处于功夫练就阶段”,先从小部件的研发入手,最终目标是自己生产销售,树立公司品牌。
国创没有透露扩张的细节。据悉,国创已经成功找到了曾经是模拟IC股王的岛内最好的专业团队之一。目前约有60名专业人员。今年年中还将继续扩充至200家,增长近3倍,准备在业内大显身手,抢占商机。
至于第一批挖角对象为何锁定模拟IC人才,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模拟IC是电子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电子、计算机、通信、汽车和工业/医疗系统都依赖ADI公司来管理功耗,并帮助延长便携式设备的电池寿命。对于国创来说,先掌握模拟IC的优势,也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去年5月初,鸿海和郭巨宣布与国创半导体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和销售电源和模拟半导体等小型IC产品。郭巨董事长陈泰铭曾表示,鸿海集团拥有自己的小型IC(单价低于2美元)分立元件制造能力。但是分立元件和无源元件的客户是完全一样的,商业模式也是一样的。通过郭巨渠道销售可以扩大数倍的销售额,使这个行业快速发展。
陈泰铭认为,过去,鸿海专注于将集团本身作为海港。如果技术与郭巨合作,鸿海看好郭巨组件的产能。随着郭巨的全球化,这两家公司可以把分离的组件蛋糕做大。
鸿海董事长刘洋伟认为,鸿海集团一年半导体消费高达550亿元新台币,暗示国创是靠鸿海集团一个人赢的。在两位富爸爸的帮助下,国创制定了今年营收20亿元,2025年大幅增长至500亿元的目标。
该法律人士认为,随着国创规模的不断放大和R&D进程的积极推进,有望加速国创对鸿海和郭巨集团的利好,不仅能拓宽产品线,还能提升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话语权。
国创R&D准备抢汽车零部件大饼
汽车和工业控制等终端应用的增长趋势已经确立,功率元件和模拟IC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国创积极研究备战,就是要抓住汽车功率半导体组件这个每年高达55亿美元(约1540亿新台币)的巨大商机。
国创在公司简介中明确宣称,公司在鸿海和郭巨的半导体业务蓝图中扮演着重要的战略角色。初期,国创将专注于小型IC产品的集成和开发,目标是提供模拟和功率IC关键元器件的稳定供应。
此外,国创还将在现有半导体领域以及电动汽车、数字医疗、机器人等未来重点发展领域,为两家母公司的全球客户提供完整的一站式元器件供应,满足全球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优质稳定供应的一站式购物服务。业内称,功率组件在电动汽车的驱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包括控制电机的逆变器、DC/DC转换器和车载充电器、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机控制器。
引用市场研究机构预测的数字指出,从2020年到2026年,汽车功率半导体组件的市场规模将从15亿美元快速增长到5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6%,远高于整体功率半导体组件市场的增长强度。可以看出,汽车需求是推动功率半导体组件市场增长的最重要力量。
*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工业观察》的转载只是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并不代表《半导体工业观察》赞同或支持这种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半导体产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产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2972期内容。请注意。
晶圆|集成电路|设备|汽车芯片|存储| TSMC | |AI| |封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