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领域的早期投资,何时进入市场往往是一个难点。
“人工智能的投资策略我们有句话,投资黎明前的黑暗,看重技术落地商业场景和时间节点。这个技术应用应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激活一个潜力巨大的场景价值,可以产生以下辐射效应。”近日,在网易未来科技峰会上,门创投创始合伙人高新新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Gate创投创始团队全部来自原微软创投中国团队。
“人工智能技术价值的体现从企业应用开始”
对于需要观望和验证的创新技术,高新新指出,有些技术确实是未来的趋势,但在现阶段,如果相关生态尚未成熟,还有很多事情需要等待,比如相关基础设施的普及和其他基础技术的研发,可能值得支持,但未必是最佳的投资节点。今天你能赌什么?可以解决特定行业场景的核心需求。有了合适的团队,数据质量好,两年内可以验证激活场景。同时用户的试用成本也不会太大。在企业层面,现在大家都愿意尝试,验证后很容易推广。一句话,可以概括为“看五年,想三年,做好一两年。”
因为多年的企业和技术背景,Gate团队习惯从企业应用的角度,而不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一项新技术的价值。
“人工智能技术验证价值的路径必须从企业层面开始,然后延伸到消费者层面。企业级的早期应用对于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非常重要。”高新新说。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投资了人工智能在医疗、金融、交通等方面的一系列应用。这些项目往往是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
高新新认为,一个充满希望的趋势即将被激活,有许多迹象可以看到,比如“所有的大鳄都开始进入市场”。比如自动驾驶领域,各巨头都投入了巨资,这意味着自动驾驶一定是未来的趋势,但其间会有很长的发展路径,各基金选择入场的时间点也不一样。对于门来说,首先要做的是选择第一梯队的人才来押宝,也就是说这个团队有技术创新的能力,同时有行业经验,可以做出商业价值。
当然,第一梯队的人才也是巨头们争夺的焦点。在人工智能领域,创业公司与巨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
然而,高新新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她认为,未来初创企业和巨头之间会出现良性互动,而不是简单的竞争关系。在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创新技术领域,肯定会有巨头进入市场。但是随着用户需求的垂直化和细分化,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必须是垂直的,所以巨头和创业公司会联手形成一个创新的生态联盟。
初创企业如何不被巨头吞并?高新新的建议是,创业公司在创业之初必须谨慎选择基准用户。合适的用户会对创业公司未来的产品形态、定位、价格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更何况你不仅要对应用户的CEO,还要对应实际的应用部门。只有选对了用户,真正落地了产品,你才会有有保障的增长,才会相对安全。
[/s2/]“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提升了第一梯队的标准”[S2/]
在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估值正在飙升,这对一些专注于投资技术的基金,尤其是新成立的基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继去年年底Face++完成过亿美元的B+轮融资后,在过去的一周,商汤科技也宣布了4.1亿美元的B轮融资。整个行业估值上升。有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很多明星项目根本没办法谈价格,只能拿着钱冲进去。
“我们刚成立的时候(2015年底),就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了资本的谨慎。今年,我们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了资本的复苏。”高新新说。
但她也认为,从资金的角度来看,估值贵是因为今天真正优秀的投资人对第一梯队的标准更高,技术一个维度不足以支撑一个创业公司的超高估值。基础要求团队不仅要有技术功底,还要懂行业,懂场景。在争取时间和速度的过程中,跨界能力很重要。还是那句话,要看团队获取用户的速度,也就是执行力。
但她也看到,具备全方位能力的创业团队并不多。根据Gate创投提供的数据,中国每年新成立的企业中,约有35万家是科技相关的公司,去年约有3000 ~ 4000家企业获得融资。
“这意味着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领域的创业者和投资机构,全部选择在总数的不到1%。你会怀念吗?你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吗?我们只能用最好的视角,在这个百分比里最大化选择。”高新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