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奏响开放发展强音(博尚网官网)



耿马县美丽的辛莽村。

“党中央是圆心,边疆各族人民围在中间,感受党的恩情,跟党走。党的光辉照耀边疆,边疆人民渴望党!”谈及如何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Xi·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谋划和推动跨越式发展,临沧干部群众信心满满,方向一致。

临沧全市上下以深入贯彻Xi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以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大力弘扬“头顶理想、脚踏泥巴、心中有民、手中有招、开拓创新、团结拼搏”的“临沧作风”,努力打造“闽江铁军”。

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临沧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开拓进取、阔步前进,在扶贫攻坚、民族团结、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绩。

全市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爱国爱边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知道党的好,感受党的好,已经成为临沧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基础设施建设

切割、焊接和安装钢筋。在大林铁路云县段宏大的白石隧道里,头戴钢盔、身穿黄背心的工人们紧张忙碌,机器轰鸣,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大白石隧道及对面的大邦五号隧道是大林铁路五标段的控制性工程。目前,隧道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博尚网

同样,在临翔区尚波镇机场立交施工现场,蓝色大棚下是正在制作等待安装的预制梁板。机场高速是临沧首条高速公路,将于今年年底通车。

2015年,临沧启动“五网”建设五年总会,临沧机场高速、玉溪至临沧高速、大理至临沧铁路顺利开工,实现了铁路、高速公路建设“零”的突破。

“总体而言,一个以昆明(玉溪)-清水河航道为燕子驱动、大理-临沧航道、临沧-普洱航道为燕子翼、边境航道为燕子头的‘燕子形’综合交通网络,从昆明飞往南亚、东南亚、印度洋。”临沧交通局局长欧在国形象地说。

抓住云南省交通网络规划调整机遇“十三五”期间,临沧全力构建以导航空为先导,铁路、公路为骨干,水运为补充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该市计划建设12条(段)848公里高速公路,预计总投资1179亿元,建设两条进入临沧的高速公路,一条通往边境的高速公路,八个县(。

民族团结取得新进展

这个村子里有许多石头,因此得名辛莽。莽是阿呆的地名,意思是石头村。

如今的村落绿树成荫,甘蔗林、青竹环绕,黄墙青瓦,错落有致的傣族民居。村里干净整洁的道路通达各家各户。

在村口,一个“感恩亭”欢迎人们。

“党和政府帮助我们盖房子、修路、发展工业。为了感谢党和政府,我们也给了群众一个休息的地方。经过群众讨论,我们建了感恩亭。”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耿马镇村支书冯卫国说,这里居住着傣族、佤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

“村里各族语言相通,节日一起过,村干部都是各族的,群众工作好开展。”魏卫国说。

目前,集团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79套具有傣族特色的抗震安置房和10套在建,配套建设了污水沟、公厕和垃圾池,完善了村里的环境卫生设施,种植了8000多株绿化苗木。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家家都要过好日子”。2013年以来,临沧启动实施了两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百千万示范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累计为各族群众投入资金3.46亿元;五年来,累计投入2.54亿元支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布朗、德昂族、景颇等人口较少民族建制村基本实现“五通十便利”、“一减两成三提升”目标。实施《深化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着力实施“直通全国”提高能力素质、劳务输出、安居工程、培育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等六大工程。

精准扶贫正在实施

去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勐洞镇道洞村的鲍安拉一家靠养鸡收入20万元。

“以前,我不懂技术。当鸡被饲养时,一半的鸡都死了。我加入合作社,参加培训,鸡的成活率高了,养殖规模扩大了。”宝拉从2014年开始养鸡,去年扩大到4000多只。

佤族妇女包安拉作为党员,还带领5个农户养了6000多只鸡。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陈三木嘉宝,去年8月跟着鲍安拉养鸡,现在已经陆续卖出,收入6万多元。

在沧源县诺良乡诺良村光荣新村,在中央和省里的支持下,得益于“佤山幸福工程”,村民赵云红和这里145户680人一起,告别了茅草房、叉口房,住进了两层抗震房。

"现在我们用微耕机耕作,用电磁炉和电饭锅做饭."诺良村委会主任李新华住在光荣新村。他告诉记者,光荣新村有6名大学生,26名高中生,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家家都有产业,家家都有摩托车,还有人开汽车。

一心一意打好脱贫攻坚战,临沧认真贯彻落实Xi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围绕“扶持谁”、“怎么扶持”、“怎么退”四个问题下功夫,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中央和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1.41亿元,减少贫困人口46.1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30.29%下降7.34%。

绿色发展与良好生态

在永德县大雪山彝族、拉祜族、傣族乡麻黄箐村的李文柱家,有一座“坚果屋”和一辆“坚果车”。通过种坚果,盖起了500多平米的大房子,买了车。

自2003年以来,李文柱的家人就开始种植坚果。现在种了100多亩,70亩左右挂果。去年年收入达到14万元。

“在种植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为我们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并免费提供坚果种苗。”又到了一年坚果成熟的时候,李文柱一大早就在坚果基地忙碌着。看着硕果累累,他的幸福溢于言表。

兴唐集团毕家福老人在村民不知情的情况下,从1997年开始种了100颗坚果,并逐步发动群众种植。“现在,全村102户种植了2000多亩坚果,收入8万元到10万元的农户越来越多。”

过去的荒山荒坡,现在变成了“青山绿水”“金山银山”。

以永县南汀河干流22万亩“百里坚果走廊”建设为重点,逐步建成大纵情、大红山、棒空山等3个万亩连片坚果种植示范园和芒崩、马鞍山、四方田等8个千亩连片坚果种植示范园。

截至去年底,全市澳洲坚果种植面积已达190万亩,居世界第一,初果面积23万亩,产量5719吨,产值1.5亿元,17万多种植户平均收入800多元。澳洲坚果逐渐成为临沧山区农民的“绿色银行”、“硬核作物”、“脱贫树”、“致富树”。

目前,临沧依托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共建成林业产业基地1827.47万亩,其中核桃800.39万亩,促进了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2016年,全市绿色经济总产值165.29亿元,绿色经济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800元。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