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
1626年5月30日,明天将是6年后的5月6日。上午9时许,位于京西南角的王巩工厂火药库附近突然传出一声巨响。
据《天边地潮》记载,在巨响的一瞬间,一个巨大的火球升起空。巨响,天空空丝状,潮汐无色的云朵飞舞,城市西南角有大而黑的蘑菇,灵芝般的云朵似柱子。
随后,爆炸中心方圆尘土飞扬,数万间房屋倒塌,许多树木被连根拔起。靠近爆炸中心的大象屋被震塌,大象惊慌逃窜,踩死并打伤多名路人。
随着剧烈的爆炸,附近的人几乎瞬间被脱光衣服,一丝不挂。爆炸冲击波并没有引起周围的火灾。人们只看到许多木头、石头、尸体等。从天而降,打死打伤地面多人。
那是在明末天启年(1621-1627),所以这次爆炸在历史上被称为“天启大爆炸”。
上午,工部安排工匠入宫修复大殿,一切如常。爆炸发生时,受冲击波影响,正在施工的工匠全部从脚手架上掉了下来,伤亡无数。
按照皇帝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这个点恰好是明熙宗在干清宫吃早饭的时间。
▲明熙宗朱由校。来源:网络
许就是收到“天人感应”消息,听到一声巨响的明熙宗。一秒钟,他还在专心吃饭,下一秒钟,他就冲出了干燥的清宫。速度之快,只有一个保镖跟得上。
当宗一行逃到建机殿时,连紧跟在皇帝身后的侍卫也被“高空抛物”砸死。明熙宗见状,赶紧找了一张大桌子,蜷缩在下面。
明熙宗唯一幸存的亲骨肉,三皇子朱慈阳,显然没有他父亲幸运。爆炸的巨响直接对这个不到一岁的小婴儿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几天后,第三个王子死了,明朝皇帝朱由校再也不是继承人了。
发生了这么大的危及国家的爆炸,官方当然需要事后展开大规模的调查。
不知道爆炸的具体原因,惊魂未定的明熙宗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迎皇殿”。为了让上帝尽快平息怒火,平日只想学习木工,却居然向皇帝们学习揣摩“得罪自己”,深刻检讨自己的政治过失,自掏腰包出12000元救助京城灾民。
当皇帝犯了错误,自然有人要承担责任。
作为全国主管土木工程的最高官员,工业部部长董克伟当然难辞其咎。在皇帝的严厉斥责下,董克维被免职。
然而,他也是大爆炸的受害者。
当时,正在赶进宫见皇帝的董大人,轿子被掀翻,袍服尽数随风消散。更悲惨的是,赤身裸体的董大人被坠物砸破,奄奄一息。
董伟被免职后,时任工部部长助理的薛凤祥接替了他的老上司。
作为大爆炸的幸存者,薛凤翔也遭遇了和董克伟类似的情况。但他幸运地躲过了“高空抛物线”,毫发无损。所以他成立的灾后工作组在事故发生后做了特别细致的现场勘查工作。
据报道,这次突然的大爆炸发生在王巩工厂附近。爆炸的巨大破坏力使王巩工厂形成了一个长30步、宽13或4步(每一步约为今天的1.6米)、深20多英尺的坑。
此外,位于爆炸点中心附近的都察院、天仙寺、保安寺、白虎寺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王巩工厂旁边的许氏街上,一对重达5000磅的石狮子飞出了顺城的大门。
▲1626年王巩工厂大爆炸所在地示意图。来源:喜爱的历史
与此同时,距离首都180英里的昌平、密云、通州等地的人们听到了巨响。
据李灿然和工部统计,事故造成“房屋倒塌1930余间,压死男女537人”。
如此巨大的伤亡,平时很少上班的明熙宗也认真研究了大爆炸后文武官员的总结。
爆炸后的第二天,在都察院工作的河南道监察官王提交了一份关于事故的轶事。在这份证词中,王写道:“(7-9点)进办公室办事,突然一响,天崩地裂。一会儿...看到火焰的烛天,四周房屋摇摇欲坠的声音不绝于耳。”
王的说法得到了当时在宫中的大太监刘若愚的认同。据刘公公回忆,爆炸发生时,他“突然”听到一声大震,然后隐约闻到空空气中有火药味。
显然,爆炸与存放在北京王巩工厂附近的炸药有关。明廷直接控制的王巩工厂有一个大型火药库。每年,从这一过程中产生的黑火药和武器,如靶枪、连发枪和铅弹达几十万公斤,直接分配给史静·姬神营安装。
于是,收集各方证词,明廷最终将爆炸定性为火药库火灾事故。
但是存放好的易燃易爆物品怎么会突然爆炸呢?当时的法院,一片混乱。
还是王,在说明了自己在《尚书》中的所见所闻后,向朝廷报告了一件事。
他说,不久前,他接到唐的报告:“叛徒派出十名间谍,只允许他们在四月二十七日抵达首都,他们应该潜入。”想想看,最近王巩工厂的爆炸与此有很大关系。
天启时期,明帝国外部被游牧民族入侵,内部发生农民起义,处于民族危机的风口浪尖。无论是北方的努尔哈赤,还是内部的叛军,炸毁首都的火药库无疑是批判打击明军战斗力的最佳方式。
但根据明代官员的任命,王公厂隶属于工部。除了一名太监负责,工厂里还有60名工匠和近百名帝国士兵。如果这样一群奸细潜入王公工厂,不可能不惊动驻防的帝国军。因此,王对的怀疑很快被一些反对意见所掩盖。
当时沈一个人写的这份《两朝书信录》,专门载了天启、崇祯两朝的府报内容。在引用了“天边地潮”的说法后,他补充说,在王巩工厂爆炸后,官方救出了小太监吴二。吴说,在爆炸之前,天空中有一个幻象。“但狂风大作时,里面发生了火灾,导致全厂燃烧,30多人死亡,只剩下一人”。
吴的“证词”后来被《明太祖实录》采纳。
但是30多个工友死了,武二不死的概率很低。那么只有两个合理的解释,要么是吴二芳放的火,要么是有人在吹牛。
如果吴二故意引爆大爆炸,他有作案条件吗?
据史料记载,他一个人完成作案的可能性不大。
自明代姬神营发展以来,火药的制造和控制一直受到严格控制。制造黑火药的两种主要原料硫磺和硝石由政府统一采购。硫磺和硝石作为战略物资储备,不能在民间随意出售。如果没有正式收据,那些未经许可出售货物的人将被指控走私非法货物。
《大明法》规定,凡贩私盐者,一百棍,徒刑三年;有军事装备就给一等,假指平等者给三等,拒捕者斩首。
这个想知道如何保命的太监武二,还不至于蠢到选择这个陷阱。
所以推测吴二作案的最佳机会是在王公厂的黑粉堆里行骗。
但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黑粉是很敏感的。只要有火花,哪怕是雷击,都足以点燃。所以吴二作案后逃离现场的假设根本不成立。
那么,爆炸的真相是什么?
事实上,无论是田潮还是《总实录》,都无法摆脱明末党的控制。
何,中共党员,曾任《明太祖志》编纂组主编,参与修史工作。
据学者考证,《田边邸报》最早是作为第一手史料收集的,除了真实的记载外,还包括明代的《宋天录毕》和《毕吕雪》。这两本书的共同点是“当魏党被适当地消灭时,有必要记住被谋杀的大臣们的事件。”
说白了,这是林东党主导的政治宣传读物。
▲《田潮》是1626年北京一家民间报社编辑出版的报纸。内容聚焦王巩工厂大爆炸。来源:网络
众所周知,党和严党在明末是水火不容的。
因此,学者怀疑“田边地潮”很可能是工厂爆炸后党员故意夸大的“人祸”。其目的是利用天谴,制造一种魏忠贤及其党羽倒行逆施,激起天怒的舆论,以解救之前因为某种原因被捕入狱的同伴。
因为就在爆炸前一年,天启王朝最大的太监魏忠贤刚刚完成了一场林东党员大屠杀。林东党内大臣杨炼检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斩首,被魏忠贤折磨致死。
▲明朝的臣子杨炼。来源:电视剧截图
将杨炼迫害致死,不仅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压制住林东一方的敌意,甚至导致黄遵素等人在皇帝面前对魏忠贤等宦官发动了第二次攻击。
所以在第二年,也就是天启的第六年,有了黄遵素、周顺昌等人试图营救林东党员王文彦的证据,魏忠贤决定再次采取同样的行动。5月,黄遵素、周顺昌、李应生、周启元等人被捕入狱,史称“林东七君子”案。
谁知,仅仅过了几天,王公厂就发生了爆炸。
所有这些微妙的联系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党和阎党之间的明争暗斗。
爆炸发生后流传的《天边地潮》除了民间对当时灾难现场的描述外,还包含了大量关于上层社会的笔墨。据记载,宇宙大爆炸后,秦官员有占卜之言,在朝廷上叫嚣者,应为汉奸,为大杀器之象,天下群起而攻之,恰如其分。魏忠贤听后二话不说,直接下令官棍杀了。
此外,大爆炸发生时,除董克维外,反对党的另一位大臣潘也在大爆炸中丧生。然而,大爆炸后,很久不见、一直斋戒念佛的潘的妻子被发现“抱着一尊铜佛跪在中庭,房瓦不动”然而,在前厅里,中日和潘有过暧昧关系的妃子房此刻正“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爆炸的强度是空前的。潘夫人的房间完全没动过。基本上,可以断定有大量的欺诈行为。可以看出,在创作过程中,田朝的作家们有意利用《天谴》将舆论导向一些反派人物。
虽然王巩工厂的爆炸已经被法院官员归类为火药意外爆炸,但事故发生后的伤亡报告还是比较准确地完成了。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大爆炸的具体原因尚无定论。
当时,王功厂爆炸的详细记录被记录下来。除田潮外,刘若愚的《卓中之》和朱的《冰音北日谱》也有参考价值。两本书都提到爆炸“没有烧到任何木头”,“任何倒塌平房的炉子里的火都灭了”。结合《天朝》中的记载,在爆炸发生的前几天,山东济南的知府曾经到当地的城隍庙做过香。人群和裁判官本人在推门而入的瞬间晕倒在地。现代学者王艳推断,爆炸与当时地下天然气泄漏有关。
▲在人类历史上,天启大爆炸、西伯利亚通古斯大爆炸、印度死山是三大自然之谜。
据他介绍,爆炸前后,北京周边的冀州、密云等地摇晃了三天,轻微余震甚至波及到天津、宣达、山东、河南等地。轻微地震虽然不会对地面造成太大影响,但可能会造成地壳运动出现裂缝,从而导致地下天然气溢出。
《天朝》记载的爆炸当天,宫中火神庙的守门人听到庙里一阵音乐声,吓得推门而入。谁知“突然,一个像红球一样的东西从太阳穴滚了出来,升空了起来”。过了一会儿,王公厂被炸了。天然气泄漏一般会发出忽粗忽细的哨声,就像人吹哨子一样,也是此起彼伏。
此外,王艳先生还提到,天然气爆炸是一个放热反应。气体快速膨胀产生的能量会以冲击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这就是武二在《天边地潮》中感受到的“冲天风”。
天然气的爆炸具有很强的推动和破坏能力,足以点燃王巩工厂一屋子的炸药,从而产生两个爆炸中心。在破坏力的相互作用下,两个爆炸中心之间会形成龙卷风般的旋转气流,加剧破坏程度。
此时,如果人在天然气聚集的地方,不仅会被卷入龙卷风的旋转气流中,还会因气体的快速膨胀而出现肢体断裂撕裂的现象。这也与当时的史料记载不谋而合,称“死者四肢残缺,男女皆赤裸,亡灵亦抖落衣帽”。
北京会不会藏着地下天然气?
有事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地质报》就引用美国的研究,指出北京地下藏着石油和天然气。
尽管王艳推断天启大爆炸与天然气大爆炸有关,但他真的拿不出特别有力的证据。
对于这次大爆炸,历史学家和科学界只能从另一个角度继续探究其成因。因此,继“天然气爆炸说”之后,学术界又相继衍生出“地震说”、“陨石说”、“内热核强爆炸说”、“飓风说”等多角度分析假说。
但是,无论哪种假设,都无法消除超级大爆炸给帝国带来的巨大震动。
在魏忠贤的压力下,党员未能通过田超制造的舆论成功解救狱友。
天启六年六月,林东党的智囊黄遵素穿上囚服,到衙门投案自首。后来得知狱卒奉命自杀后,为了避免伤害他人生命,选择在漆黑的夜晚写诗自杀。
▲一代经学大家黄宗羲是黄遵素的长子。
其余被魏忠贤列入与黄遵素一同被杀名单的“六君子”,也有同样的特殊仪态。他们甚至不逃跑,乖乖在家等待东厂的抓捕。
起初,凭借魏忠贤的力量,东厂带人的过程还算顺利。李生、周宗俭等四人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东厂带走符合党员的节操,“士可杀,不可辱”。
林东党的领袖高攀龙在间谍上门之前就死了。
然而,到了逮捕周顺昌的时候,宦官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周顺昌,苏州人,是林东党员魏大中的姻亲。他很忠诚,喜欢在家乡做好事。以前有人受了委屈,总会去相关部门陈述案情。所以,当地老百姓听说周顺昌被抓,义愤填膺。
的曾孙温震亨和杨甚至带领群众围堵负责此案的阎党重要成员毛,要求对方给周顺昌一个公正的判决和公开的说法。
周顺昌被捕期间,苏州人自发上街殴打东昌和韦锦益人。仍有少数人与林东的党争无关,但他们更喜欢触摸林东不屈的正直。殴打官员后,主动承担全部罪行,陪周顺昌走向鬼门关。
随着“六君子”、“七君子”的人头落地,魏忠贤的末日也不远了。
▲魏忠贤。来源:电影截图
王公工厂爆炸一年后,天启七年五月十八日,明成祖朱由校像明武宗一样不慎落水,受到惊吓,不久就死去了。
由于太子朱慈阳早逝,此时的明帝国出现了甄空的势力,明熙宗无子继承皇位。因此,当朱由校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时,他亲自任命他的弟弟,新朱由检国王继承王位,成为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一直对魏忠贤影响国家和人民的行为嗤之以鼻。于是,在他的支持下,嘉兴进贡的钱算了魏忠贤十大罪,给了皇帝一个杀他的机会。自知之明,生不如死,魏忠贤在被抓的过程中,也想过自杀。然而,它的百死不足以赎罪。崇祯皇帝以圣旨肢解魏忠贤,将他的头颅挂在河间府,以平息民愤。
可惜明帝国毒害极深,仅凭杀一个魏忠贤无法扭转败局。
在剩下不到20年的时间里,林东党再次崛起,他们的任人唯亲让当初成为君主的朱由检颇为畏惧。作为一个优柔寡断的君主,朱由检已经收复了曾经独霸天下的宦官残余。然而,无论谁是君主,政见不同的两派都无法和平相处。
在李自成大军的压力下,一度被认为最有可能力挽狂澜的崇祯皇帝终于在景山公园的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
当明帝国陷入沉寂,人们会不会突然想起:十八年前,天启六年的巨响,就像是一个巨人轰然倒地的预演?
引用:
[明]刘若愚:《中举》,北京出版社,2018年
[明]金日升:《天颂》,国家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1986年。
[明]朱·:《日本冰吟北游谱》,齐鲁出版社,1996年。
[清]纪·:《明代北方战略》,中华书局,1984年。
[清]张: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李善邦,《中国地震》,地震出版社,1981年。
王,中国天文文献集,科学出版社,1986。
耿庆国,李,等,工厂大爆炸——明末京师特大地震灾害研究,地震出版社,1990年。
刘雪萍:从明末纸币看明末党争,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