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爆炸“信息黑洞”原因在于披露制度的缺失(天津港大爆炸原因)

[摘要]天津大火在信息公开上几乎无所作为。



文/蔡婷怡

天津大爆炸原因

虽然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已经进入第五天,但现场可能存放的化学品信息仍不为外界所知。京津冀地区的居民非常担心这次事故可能对公众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但至今没有相关部门公布有效信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虽然天津市在事件发生后召开了多次新闻发布会,但除了基本的人员伤亡情况外,对于公众关注的环境危害和注意事项却含糊其辞。

在美国,由于发生了多起大型事故,政府在应对时对各部门的责任分配和信息公开都有详细严格的规定。事件发生后,相关行政部门需要向国会报告,接受其批评和监督。

当重大事故发生时,美国联邦政府会成立“国家应急小组”。团队有三大任务:信息分发、制定应急预案、突发事件预训。值得一提是,将在信息传播任务下设立一个应急委员会、一个筹备委员会和一个科学技术委员会。

灾难发生后,主要是美国的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负责监控公共卫生并披露相关信息。疾控中心会快速评估和发布灾害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并对人们如何采取自我防护提出具体建议。

以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为例。4月22日,CDC的溢油应急小组开始监测和应对溢油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随后开始在CDC的网站上向海湾居民发布信息,解释溢油可能给公众健康带来的具体威胁。

5月10日,美国卫生部门成立了紧急行动中心,由国家环境卫生中心牵头,整合不同疾控中心部门对漏油事件的应对步骤。同时,疾控中心与药监局、国家健康中心等其他部门进行协调。

石油泄漏后,卫生部门主要关注现场的工人、参与清理现场的志愿者以及附近的居民。从对人体危害的角度,从空气体、实际皮肤接触物质、暴露的水和食物等因素提出注意事项。

虽然此事件已过去数年,但针对此事件设立的专题网页仍在追踪漏油工人和志愿者的健康状况,同时不断更新发布研究人员对相关有毒物质对人体可能造成危害的研究成果。

根据CDC的网站,在紧急情况下,将建立一个“联合信息中心”。该中心将由训练有素的危机传播专家和CDC媒体传播官员组成,他们将共同整合一个“危机(事件)传播策略”,以公共卫生和危机传播科学为基础,提供快速、即时、连贯和可执行的信息。

疾控中心会在事件实际发生后对应急工作的结果进行评估,并对其进行改进,同时提出“应对报告”和改进方案,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另一方面,这次天津大火在信息披露方面几乎没做什么。舆情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这一事件演变到目前为止如此严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的严重缺失,包括相关部门和企业之间缺乏信息共享,以及事件发生后缺乏对社会的信息公开。

马指出,危险化学品的信息应该由企业自己披露,政府相关监管部门也应该掌握。事后看来,显然这些都没有做到。现有资料显示,就连天津港消防部门也没有掌握辖区内危化品企业的储存品种。另外,在化学品本身的运输和制造上,河北有关部门似乎对氰化钠企业的生产和运输信息一无所知。

环保非政府组织绿色家园的创始人王永春表示,天津的事故再次体现了公共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因为“恐慌来自于无知”。

【深度财经报道请添加《财经杂志》微信微信官方账号i-caijing】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