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一个挺有趣的统计,从2005年开始,统计成立时间早于2019年的偏股型基金,要做到连续几年排名前20%有多难?
能做到连续2年的占比不到4%,连续3年的不到0.5%,连续4年的已经仅剩下4只,连续5年的2只,连续6年的仅1只,连续7年一只都没有。
我们试着去复核了一下,结果大致不差,基本能连续3年排名前20%的基金,就已经非常少见了,更不用说再往4年、5年拉。这个数据折射出的投资现象是:能连续多年排名靠前的基金,全市场都非常少见。
比如我们找到的那4只连续4年排名前20%的基金,分别是华安生态优先、中欧医疗健康、景顺长城鼎益、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它们都是在2017-2020年连续4年排名前20%,但无一例外今年全部负收益。
这4只基金2017年初至今的收益率曲线图如下: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21.11.4)
可以很清楚看到,这4只基金在过去4年里走势震荡向上,但今年都出现了很大波动,不仅短期回撤较大,波动较之前也大了很多。
这也是为何根据排行榜买基金,总会有“一买进去业绩就变脸”的感觉,过往大量数据表明,排名靠前的基金在下一年排名落到中等偏下是大概率事件,能做到连续几年排名靠前的基金凤毛麟角。除了市场风格切换导致的业绩变脸,可能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前一年业绩排名靠前使得规模大增,增加了管理难度,基金经理出于种种原因没有适应;
二、行业轮动,基金的重仓行业上涨后回调,当然,基金追题材可能并不是主动行为,比如有些基金一直就是新能源,或者军工、半导体等主题,当行情来了必然会带动业绩提高,但行情过后也会陷入低潮;
三、基金经理往往有着自己的核心能力圈,要求年年都踩中并重仓当年涨幅较大的板块,这显然超出了基金经理的能力范围。因为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市场,更不可能在实际操作中每次都正确。
这就使得基金的过往业绩往往并不能预示未来表现,追着排行榜买基金不可取。因为公募基金的业绩可能某一年收益很高,但第二年可能就很一般,甚至亏损。
数据显示,即便是能做到连续5年能排名前50%,也是百里挑一。比如过去5个完整年度里,连续5年都排名同类前50%的偏股基金仅18只,占比0.73%。
不过我们也发现,很多优秀的基金,比如市场上很多知名的“十倍基”,尽管做不到每年都排在前50%,但基本都可以做到在多数年度排名靠前,同时在某一两个年度里表现突出,从而使得长期回报率较高。
这些数据和现象给我们做投资带来了启发:
1、追着年度排名买基金不可取,对基金的短期业绩要辩证看待;
2、发现基金短期业绩非常好之后,要进一步了解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管理单只基金的最长时间、通过重仓股验证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等,再做进一步决定;
3、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也会出现短期业绩不佳的现象,不要就此全盘否定然后抛掉,要有心理预期,知道长期持有才能大概率赚钱。
同时,我们更建议投资者抛弃“唯收益论”,更多关注基金的其他关键指标:
1)波动率。基金净值的波动率反应的是基金的稳定性,波动率越高意味着稳定性越差,基金风险也更高,要注意根据自身风险偏好规避波动率过高的主动基金。
2)最大回撤。就是基金从最高点跌到最低点的幅度。回撤大的基金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差,回撤小的基金往往抗跌能力较强,持有体验也更好。
3)夏普比率。综合反映了基金的收益和风险。通过夏普比率指数可以看出,基金在承担一份风险的同时,能够创造几份收益。因此,夏普比率越高,基金的风险收益性价比就越好。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了,小伙伴们买基金时最看重哪些指标,可以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本文系好买研习社原创,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于“好买研习社”。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边学边赚,就在好买研习社,更多内容,关注我们@好买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