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过年都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不仅有好吃好玩的东西,还有压岁钱。
对于孩子来说,有钱让他们开心,但对于父母来说,如何收压岁钱,如何还,却是一门不小的学问。
小王和老公常年在外地打工。通常,他们很少有机会回老家,有时甚至在过年的时候也呆在外地。
这一次,他们早早地做完了手头的事情,一家三口驱车400公里,趁着离过年还有几天的时候,赶回了久违的老家。
阿姨好久没见到小王的女儿了。这一次,她看到外甥女回来很开心,赶紧包了一个大红包。
小王回到屋里,看到里面有整整500块钱,老公说了声姐姐的大气,可小王已经在纠结怎么把礼物退回去了。
姐姐家里有三个孩子,她肯定想把压岁钱拿回来。
但是多少合适呢?
一百显然有点不合理,但如果孩子给了两百,用她老公的话说,她就得倒着贴一百。
虽然在外打工挣钱不容易,但小王还是很快做了决定。
她从门口的商店买了三个漂亮的红包。每个红包里都塞了两张100元的钞票,当着她姐姐的面塞到三个孩子手里。
妹妹显然很开心。她一边说着王的恩情,一边在家里和王聊天,过年的气氛似乎更浓了。
第二天,小王家的门被敲了。我姐姐抱着一个大芭比娃娃作为给我侄女的节日礼物。
我国有句话叫来不来不是君子,来来往往是维系人伦的关键。
1.不要太精于算计。
有些人知道接受了别人的财物后需要还礼,但并没有过多考虑如何还礼。
他们认为只要不花太多钱,比如对方给自己100块钱,那么他们就还对方80块钱,这样礼金就还了,自己还能赚点钱。
但是这种计算会让亲朋好友感觉不一样,因为一般情况下,回赠的礼物需要比收到的礼物多,至少要一致。
付出太少,很容易被认为小气或者不注重感情。
2.尽可能多思考
有时候,人情关系不一定简单的体现在金钱上。虽然直接送礼送钱确实很方便,但是给人的感觉有点不太周到,甚至有点敷衍。
如果能不厌其烦地为对方准备一份礼物,哪怕礼物本身价值不高,也会让人觉得很感动。
比如亲手织一件毛衣,或者选择对方急需的物品。
比如给孩子买一套文学名著,其实花不了多少钱,却能让接受者感受到尊重,由衷的开心。
1.收压岁钱的时候,不要当面打开
孩子拿到压岁钱,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先放好,或者帮孩子自己保管。
千万不要当着对方的面打开压岁钱,因为这样很不礼貌。
如果孩子想做这样的行为,家长一定要及时制止,或者单独带孩子去隔壁房间,在没有别人看的情况下打开红包,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2.不要和压岁钱比。
我们不提倡压岁钱包太小气,也不赞成攀比。
现在人家经济生活条件都好了,包钱的时候会更大方。有的人经常花1800元甚至更多,想表现自己的大方。
但是,这会给对方增加无形的压力,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要付出更多的回报。
事实上,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压岁钱只是一种庆祝,意义是好的。毕竟我会很快归还你给我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