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Tik Tok电子商务快速崛起和发展的一年。面对现有的考验和未知的挑战,品牌应该如何更好的运营?摘要:总结了2021年Tik Tok电子商务的一些套路,从多方面预测了2022年Tik Tok电子商务的运营策略。推荐给对Tik Tok电子商务感兴趣的伙伴阅读,希望能帮到你。
我先说说写这篇文章的主要逻辑。其实是写给那些想做好Tik Tok电商但是急功近利的小伙伴们的。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没有什么好做的生意,任何操作手段都有两面性。骚操作见效快,但也失效快;长期管理见效慢,但会更长久。
所以,要想做好Tik Tok,把品牌做大做强,就得面对很多挑战,尤其是认知的提升,运营手段的取舍。
老赵准备从用户认知、品牌建设、运营玩法、商品研究、内容能力、业务流量、分发能力、私人流量、供应链、红利落地等十个最重要的思维维度来谈谈2022年Tik Tok电子商务的预测,并总结一下2021年Tik Tok电子商务的一些玩法。
一、品牌对用户认知的把握很多品牌说不知道广告费花在哪里,其实是花在用户认知的培养上。2022年,品牌要把对用户认知的把握放在最重要的层面!
很多朋友会说,用户的认知在变!对!没错!用户感知是多变的,但不要错过最后两个字【把握】。无论怎么玩,都离不开品牌对用户认知的把握,这也是品牌做好Tik Tok电商的第一个想法。
如何把握用户的认知?老赵灿想到的最直观的量化模型就是O-5A模型,品牌和商家的一切行动其实都是围绕这个O-5A模型展开的。老赵的详细定义再写一遍:一个群体代表营销深度,通常也代表转型意愿。o人群代表营销广度,是广告主希望带来新创意、建立受众认知的目标人群:
1)A1人群:被动人群,对品牌有认知但没有进一步互动的人群,在品牌多次接触后会产生互动,形成深度认知;
2)A2人群:轻交互人群,已经形成品牌印象和品牌创造的短期记忆,经过多次立体的触动,会采取进一步的交互或形成长期记忆;
3)A3人群:深度互动人群,引起好奇心,引起客户主动收集品牌相关信息,是最接近转化的环节,转化效率最高,是高价值人群;
4)A4人群:买家;
5)A5人群:品牌私域用户、关注品牌账号、发表正面评论、转发品牌信息的用户等。
6)O人群:有相关行为,活跃在平台多个感兴趣领域,等待被关注的人;
如果没有云图这种工具,品牌还是可以从短视频内容的评论、直播中的用户互动、私域中的用户互动、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等等来判断当前用户对品牌的认知。
二、做品牌和卖货之间的权衡其实新品牌的难点一直是品牌和卖货的取舍。过分追求卖货会逐渐降低转化率,消耗用户少有的品牌心智。但过度追求品牌资金难以支撑。把品牌和销量打成双曲线,确实是经营的艺术。其实品牌和卖货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制衡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说?我们都知道
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品牌力和转化率是正相关的。品牌力越强,转化率越高。卖货是品牌势能的消耗。你卖的商品越多,转化率就会越低。所以,一个品牌进入Tik Tok电商的生态,首先要判断其目前的品牌力,以及提升自身品牌力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判断其是否具备在Tik Tok平台上通过直播、短视频段进行投放的能力。我们可以在四种具体情况下看到它:
A1:像火烈鸟/火烈鸟、惠氏/惠氏这样的品牌,品牌力确实不错,属于品牌基础但没有掌握Tik Tok的玩货。这些品牌仍有机会在Tik Tok大展拳脚。毕竟他们有品牌基础,带货能力相对容易弥补;
B2:像灶具这样的品牌,品牌力比较弱,没有用户认知的长期积累。单纯依靠低单价来提高在Tik Tok平台的转化率,好处是可以卖很多货,不好的一点是品牌力没有积累起来,以后会越来越难做,最终会变成供应链品牌。
B1:像TEENIE WEENIE/ Winnie the Pooh这样的品牌有很强的品牌力,在Tik Tok已经掌握了销售能力。他们不仅可以在网上保持品牌知名度,还可以在Tik Tok继续销售商品,非常适合在Tik Tok发展。
A2:固始/固始这样的品牌代表了大部分品牌的状态,品牌力不行,不注重内容能力的积累。靠直播来改造产品是很不靠谱的,结果从数据上看是一塌糊涂。
有些朋友会有进一步的疑问。如何判断品牌力和承载力?品牌力可以从品牌体量和品牌美誉度两个维度来判断。
品牌一味注重量而不注重口碑是非常不可取的。2022年,只有体量高、口碑好的品牌才有机会杀出重围。
A1:有些品牌只是为了销量好而盲目的搞流量转化,导致品牌声量确实很大,产品销量也可以接受,但是不注重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口碑很差。很多KOL的推广都会被拒绝,比如南某,阿玛芙。这样下去,品牌力会耗尽。
A2:如果品牌体量低,口碑差,那根本没准备好。你可以在尝试之前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思考和调整。
B1:有些品牌不仅响亮,而且口碑很好。像华为和公牛这样的品牌肯定会在Tik Tok平台上做得很好。
B2:有些品牌量小,口碑好,是Tik Tok平台的机会品牌。例如,唐朵和托米实际上可以尝试提高音量,改善GMV。
而判断一个品牌的承载能力,可以从流量获取能力和转化率两个维度来考虑。
流量获取能力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自己生产流量,二是使用别人的流量。
自制流量需要品牌对直播和短视频有深刻的理解。比如流量能力很强的佰草集,通过上演《颜夕宫的故事》获得大量直播。虽然转化率低,但对于佰草集来说,直播可以帮助品牌种草。为什么不;花溪子通过超强的内容能力和产品能力,达到了高流量、高转化的理想状态。
影响转化率的因素很多,从用户对品类的需求、用户对品牌的固有认知、第三方背书、详情页的包装、推广策略等等。虽然像施华洛世奇这种品牌的产品转化率还不错,但是流量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探索。如果一个品牌的流量获取能力差,产品转化率也差,也建议提升内容能力,调整产品适应Tik Tok平台。
一般来说,有品牌力的品牌进入Tik Tok电商相对更有优势,而没有品牌力的品牌需要先生存下来,再通过掌握Tik Tok平台的承载能力来谋求发展。当然,到了一定阶段,他们也要逐渐从销售思维转变为品牌思维来构建自己的势能,否则就支撑不起来了。看看19年卖货的热门品牌,21年还有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品牌。所以老赵大胆预测,2022年谁能玩转品牌和销量的双曲线,谁的生活就更好!
三、商业打法的权衡说到2021年Tik Tok的玩法总结,其实有n种。第一个思维维度是纯店铺玩法、短视频、直播、搜索和私域,第二个思维维度是免费和付费。选择的元素越少,越容易操作,选择的元素越多,对团队的要求越高。
其实骚操作有很多种,ab链直播,废品店直播,抄袭素材短视频直播。虽然这些方法见效快,但很快就失效了。种草结合直播的方法虽然慢,但是持续时间比较长。
所以,要想把品牌和销售的双曲线玩好,品牌必须权衡商业模式,因为对于品牌来说,想要什么都得不到什么。融资还是做现金是需要权衡的第一点。一个新品牌是不可能同时有销量和利润的。所以在选择玩法的时候,要根据核心目的选择暴力玩法,精细化操作或者小火慢炖。此外,还要从资本能力和运营能力两个维度进行权衡,这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A1:如果品牌的资金能力强,运营能力弱,可以选择暴力打法,无论是效果广告还是内容广告,直接做完,比如QuadHA/ Quadi,用钱来弥补运营能力的不足;
A2:如果资金能力弱,运营能力弱,建议品牌引入资金或者寻找合适的操盘手,提高成功概率,否则很难做成;
B1:如果品牌有很强的资本能力和运营能力,可以选择精细化运营,比如花溪子,在Tik Tok电商会有非常强的优势;
B2:如果品牌资本能力弱,运营能力强,可以选择小火慢炖,比如红星鸿星尔克。营销事件之前,红星鸿星尔克一直不温不火,是典型的小火慢炖。就是用这种小火慢炖,才能到起飞的时候。
拿到钱之后,发展也不能忽视,品牌的基础还是要赚钱。
2022年,不同阶段的品牌还是需要权衡玩法的选择。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适合自己的。
四、货品是品牌成功的硬实力这点依然不变要想做好Tik Tok的电子商务,商品的因素占了非常大的权重,至少占所有权重的60%。
2022年,用户的购物逻辑仍将取决于需求三角形,即在缺乏感、解决方案和行为成本之间形成闭环。
缺乏感觉:用户有一些内心的想法需要满足,比如口渴。
解决方案:
1)品类思维:基于动机,用户会形成对某种产品类型的欲望;
2)品牌思维:用户通过在选择的产品类型中进行比较,选择特定的品牌产品。
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用户根据对产品性价比和承受能力的评估决定是否购买。
从这个核心逻辑来看,品牌要想做好Tik Tok电子商务,商品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如果你的产品品类强,品牌强,那么在Tik Tok平台上就有很大的机会;但是弱品类,强品牌,或者强品类弱品牌都有机会起步。品类弱,品牌弱,所以这个品牌的消费者在选择的过程中没有优势,有太多的短板需要填补。
所以,无论品牌处于什么阶段,在打开产品之前,都需要进行品类分析、产品力分析、竞品分析。错过一个环节,就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品牌在加入战场之前,要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产品。我们从品类和品牌两个维度来看商品的竞争力。
五、内容能力是品牌成功的重要维度内容能力是2022年品牌最需要积累的能力。如果品牌想要在Tik Tok的电子商务中取得成功,内容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无论是直播还是短视频,品牌都擅长做什么。直播也可以种草,短视频也可以转型,无手段价值单一。
先说短视频。短视频是品牌需要关注的最重要的环节,包括几个方面:
1)账号里贴有商品的视频:这类视频的质量决定了品牌能否跑出GMV;通过短视的带货模式;
2)广告信息流的素材:这类视频的质量决定了品牌能否放大资金,这是付费流量的重要杠杆;
3)品牌调性相关的品牌视频:这类视频的质量会影响用户的认知,但目前来看,对这类视频的要求很高。需要通过视频获取自然流量,通过视频教育用户心智。此前,品牌往往死于对调性的追求,而忽略了平台用户的认可,得不到自然流量;
4)与达人合作种草视频:品牌还是要找全网达人帮忙代言。只有这样,路才能越走越宽,让达人影响自己的粉丝,让品牌的正面声音在不同群体中传播;而搜索也可以相互配合,以品牌的优质内容满足用户的搜索闭环,形成购买;
5)与业余爱好者合作的种草视频:以前的逻辑是以量取胜,实际上缺乏对品牌的背书和杠杆;
6)与明星合作的种草视频:这类视频不仅可以帮助品牌代言,也有一定的转化效果。通过流媒体,可以放大明星们种草视频的效果,从而达到产品和效果的统一。通过与欧阳娜娜的合作,Ubras提升了电商核心数据的效果,CTR、CVR、CPUV、进店率、支付转化率等核心指标全面提升。
短视频内容其实每年都有机会。2021年,刘、张等同学凭借优秀的内容能力在脱颖而出。品牌应该继续关注这样的现象级账号。
再说说直播。我们通常把直播视为一种转型的手段。其实直播是有内容属性的。比如2021年让人印象深刻的直播间,都充分发挥了直播的内容属性,比如佰草集、刘媛媛、丫丫、红星鸿星尔克、大狼狗夫妇等品牌不要简单的把直播间当成用户转化的载体,也要把直播间当成成品宣发阵地。
2022年,品牌的内容战略仍将专注于建立品牌认同和建立用户信任。
六、流量购买能力依然是品牌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品牌仅靠自然流量是无法突破其天花板,实现快速增长的。买量是一门精细化的手艺,需要长期的迭代学习,认真开始打磨永远不晚。2019年投资DOU+,2020年投资信息流广告,2021年投资千川。很多企业都赚了钱。这时候有的朋友会说,我们确实买了,但是亏了,亏了很多。这也是老赵说买量是一门精细的手艺的原因。
先说买量时机。因为流量是很多品牌争夺的重要资源,所以大部分品牌在平卖期都能通过竞争性广告获得大量流量。但是大促期间,参与竞价广告的品牌比较多,平台那么多,那么多品牌会出高价买或者根本买不到。基于这种情况,品牌应该在大促节点前提前购买品牌广告流量,避免在大促期间被直接买走或者平躺,过了这个阶段再重新购买。
再告诉我一遍怎么买。事实上,建立计划只是购买中最简单的动作。思考如何建立方案,如何提高转化率,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
如果是短视的带货,短视频内容剧本+评论区维护是精细化运营的关键。短视频内容越难审核,越容易成为爆料。
如果是直播,素材或者引流视频很重要。如果是直投材料,也是越难越容易成为爆款材料;如果引流视频投了再进直播间,引流视频要采取调动用户的无力感和明确介绍解决方案的行动,直播间要采取解决用户行为门槛的行动。
另外,所有的计划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所以计划在建的时候要有新鲜的部队,当一些计划没落了,其他的就要补充。
最后,任何素材都要权衡点击率和转化率。把他们的产品发挥到极致,真的是对物质生产水平的考验。用完消费计划是个不错的计划。
七、有分销能力的品牌才具备品牌力2022年,要想把品牌做好,分销能力必不可少。其实对品牌的要求还是挺高的。需要品牌来打造品牌势能。只有品牌势能上升,才会有人愿意去追随,去销售品牌产品。可以研究一下UNNY的打法。因为篇幅有限,以后再和大家分享。
打造品牌的势能,销量和声量都不能少。在销售层面,要有标杆旗舰店;在量的层面,要舍得投入,为品牌做量,做用户认知,做自然搜索,让用户进入经销商店铺或者旗舰店,最终实现销售。天猫配送适合这套,Tik Tok也适合这套。
老赵在Tik Tok平台找到了几个分销直销的好例子,比如自然堂、蓝月亮、百瑞美等。,供大家参考。
A1:雅芳/雅芳,玫琳凯
A2:德马伦
B1:蓝月亮和自然馆
B2:康师傅
八、不可或缺的私域能力在2022年,我们必须为品牌做好私人领域,原因如下:
1)2022年,流量会越来越贵,公共域流量和业务域流量的竞争会变得激烈。商家要把流量再利用,存到私域,做很多交易和品牌推广;
2)品牌的口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不断帮助品牌被介绍的顾客(A4人群)和忠实顾客(A5人群);
3)收集私域对品牌的一线真实反馈,与用户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4)并不是所有的范畴都适合私有领域。做之前一定要想清楚私域的目的。如果是为了增加利润,高单价、高毛利、高复购的产品比较合适;如果是为了曝光,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选择,不一定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品牌赋能,该花的钱一定要花。
5)2021年,有私域的品牌将通过老品牌的私域用户,如途米,帮助新品牌投放。
九、销售能力和供应链能力必须匹配一个品牌发展不长久,不是因为卖不出去货,而是销售能力和供应链能力不匹配。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Tik Tok通过直播或者短视频卖货是很有爆发力的。一旦侥幸爆款,但供应链产能跟不上,就会卖断货,导致发货不及时,店铺评分直线下降,导致直播和短视频限流,整体进入恶性循环。
供应链能力是一个品牌的硬实力,也决定了品牌发展的下限。为什么太平鸟这样的品牌能在Tik Tok平台上卖得这么好,离不开强大的供应链,而361°品牌是按季度订货,中间没有补货,导致销售能力和供应能力不匹配。
十、发现红利的能力和落地红利的能力必须匹配2022年,品牌还是需要培养寻找红利和土地红利的能力。因为每个人都想成长,谁能发现并抓住红利,谁就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品牌往往能找到机会。比如2021年上半年,品牌自播+巨量千河,是一个简单粗暴卖货的机会,但很少有品牌能拿到红利。其实原因有很多,有些是不理解,有些是团队做不到,有些会再看。
2021年下半年之前没有入局的品牌会发现,2021年上半年简单粗暴的玩法是行不通的。所以老赵想提醒大家一下搜索广告的加成。现在ROI可以在1: 10以上,但是规模不大。如果品牌不跟进,明年吃肉的机会就错过了。
本文由@老赵的营销笔记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