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营销手段五年后会发展什么样子(疫情反复,2022生鲜电商能否迎来行业回春?)

编辑导语:近期疫情在多地蔓延,与之相伴的不仅是社区管控下的“出行自由丧失”,还有切换多个平台依然难觅踪影的“口粮之争”。盈利仍然是生鲜电商行业的“老大难”。疫情反复,2022年生鲜电商能否迎来春天?本文对此进行分析,一起来看看。



自成立中国第一家生鲜电商平台“郭毅。com”2005年,生鲜电商模式进入中国互联网商业的历史,发展经历了17年的风风雨雨。

说到生鲜电商,不得不提2020。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生鲜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头部生鲜电商平台的业务增长,用户补贴的收益,更好的资本回报。这里轰轰烈烈的社区团购大战胜负未定,而JD.COM到家、优鲜日报、丁咚购物三大生鲜电商平台IPO成功。

然而,盈利问题仍然是生鲜电商行业的老大难问题。不仅如此,随着补贴下线,羊毛党退潮,生鲜电商行业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借助网络经济与社会事务电子商务研究中心3月份发布的《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我们来看看过去一年生鲜电商市场的发展情况。

一、行业概况

1.生鲜电商有很多模式,头部效应的背后其实是幕后玩家。

生鲜电商顾名思义,以蔬菜、水果、肉禽蛋等生鲜产品为核心商品,利用互联网,通过电商仓等传统快递方式将生鲜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目前生鲜电商模式有线上到线下、前仓模式、店铺+家居模式、社区团购模式、周期购买模式等等。



从网络经济社交服务绘制的中国生鲜电商产业链地图来看,经过几轮行业洗牌,各种模式都有代表性的头部玩家。乍看之下有一种五代十国江山的感觉,但实际上从背后的资本来看,幕后玩家主要集中在阿里巴巴、腾讯、JD.COM、美团、拼多多,背后来但来势汹汹。

  • 阿里巴巴-天猫生鲜、饿了么、大润发优鲜、石慧集团、盒马鲜生...
  • 腾讯-美团点评、每日生鲜、多点、永辉超市、美食俱乐部...
  • JD.COM-JD.COM生鲜、JD.COM家园、田甜果园、钱阿姨、7fresh、优选...
  • 美团-美团团购、Meicai.com、美团优选、美团购物、大象生鲜、肉联...
  • 拼多多-买更多的食物
  • 2.行业整体在进步,但大事总比没有好,几家欢乐几家愁。

    生鲜电商行业整体仍在向上发展。据网络经济社“点读宝”电商数据库显示,2021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4658.1亿元,同比增长27.92%。此外,2014-2020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增速)分别为:290亿元(123.07%)、542亿元(86.89%)、914亿元(68.63%)、1402.8亿元(5.347%)和1950亿元。



    生鲜电商行业渗透率也在稳步提升。根据电商的电商数据库,2021年生鲜电商行业渗透率达到7.91%。此外,2014年至2020年的渗透率分别为0.59%、1.29%、2.02%、2.97%、3.8%、4.67%和5.98%。

    不过从行业热度和重大事件来看,即使没有客观统计,最简单的个人感觉也能感觉到,生鲜电商赛道没有前两年那么火,行业内频繁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少了,即使有,也是鱼龙混杂。

    过去一年,提到生鲜电商行业,大众更多能想到的其实是降薪、裁员、关店等负面信息。

    电商营销手段



    这并不奇怪。大部分受资本欢迎的行业,甚至一点点的快速发展之后,都会遇到一定的调整。从2021年的融资数据来看,资本在生鲜电商行业也迎来了一轮“均值回归”,成功融资事件仅有8起。

    二、规上数据

    下面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量规数据”。“规范”单位范围包括:规模以上工业、符合条件的建筑业、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业、规模以上住宿餐饮业、所有有开发经营活动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重点是“规模以上”。

    “被监管”单位的确定标准一般按专业确定,是常规统计数据的主要载体和依据,也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对于零售业,要求年主营业务收入大于等于500万元。换句话说,从生鲜电商零售规模以上单位的数据可以看出生鲜电商行业的发展水平。

    1.上市三巨头:丁咚、买菜、天天保鲜、100果园、亏本进入百亿俱乐部。

    零售电商中,丁咚购物、优鲜日报、百果园进入“亿元俱乐部”,分别排名第13、15、27位。其中,买菜市值达226.97亿元;日鲜市值约220亿元;百果园市值约100亿元。

    百亿俱乐部的背后,盈利还是个问题。每日优鲜第三季度营收增长47.2%,净亏损9.737亿元;丁咚买了食物。第四季度营收增长72%,净亏损10.963亿元。





    2.1亿俱乐部玩家众多,后面是很多独角兽公司。

    独角兽是投资行业,尤其是风险投资行业使用的一个名词。一般指估值超过10亿元的未上市创业公司。

    上市的生鲜三巨头背后也有不少10亿俱乐部玩家,如本来生活、天天生鲜便利购、生鲜传奇、天天淘、田甜果园、食鲜、永辉云创,估值分别为58.5亿元、46.8亿元、40亿元、33.8亿元、32亿元、25亿元、12.5亿元,总估值为22.5亿元。



    根据以上数据,生鲜电商市场仍不会一家独大,前置仓、店仓一体化、O2O平台、社区团购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的格局仍将持续。

    三、生鲜电商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稳中谋变、乱中调整或成出路

    随着生鲜电商的发展,模式的成熟,网购生鲜习惯的培养,以及生鲜电商用户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未来生鲜电商势必会持续增长。据艾瑞咨询预测,2023年生鲜电商行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

    生鲜电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问题。国内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e租宝”受理用户维权案例显示,退款、产品质量、发货、霸王条款、售后服务、虚假促销、订单问题、客服问题、网络欺诈、网络售假等是2021年期间生鲜电商投诉的主要问题。

    根据投诉量,涉及的生鲜电商平台有丁咚购物、郭毅生鲜、天天生鲜、本来生活、顺丰优选、盒马鲜生、盛兴优选、JD.COM到家、美菜等。com、Flowerplus花甲、十社、永辉超市、大润发优鲜等。



    综上所述,各种乱象其实就是一个问题:如何用优质的业绩留住客户?

    表演能力分为三个部分:

    1.控制供应链的能力

    这直接关系到用户拿到的商品质量。因商品质量问题引发顾客投诉的现象不仅在NEWSSD的报告中排名第二,在Fastdata 发布的《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报告》中也是引起顾客不满的第一大因素。

    即使是最传统的4P营销理论也把产品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因为交易的成立,尤其是持续成立,关键在于稳定的价值交付。



    2.当地能力水平

    如果说产品质量决定了生鲜交易的下限,那么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客户购买体验的上限。选择到家模式是用户的基本期望,即取即来,送的快且送的好,带垃圾方便是意想不到的体验。再好,运输能力体系建设是基础,其次是运输人员的软实力培养。

    好的产品会说话,但标准的言论注定是没有温度的标准言论。运输员作为接触客户的一线人员,承担着生鲜电商品牌的形象代言人。

    3.平台的运营效率

    生鲜电商发展初期,产品供不应求,发货区域狭窄。不管有没有,这些都是平台硬实力的竞争。但随着“店仓合一”等各种合作模式的盛行,产品本身不足以成为护城河。能否从运营产品切换到运营用户,为你的用户提供一站式生活解决方案是关键。



    用户想买的不仅仅是蔬菜水果,而是我可以自己创造的美好生活。平台的定位也要尽快从“连接用户与供应链的平台”转变为“美好生活一站式提供者”,把种草、卖产品、社群传播的内容全部抓起来,用情怀和关系黏住客户,而不是用羊毛和资源捆绑客户。

    生鲜高频业务中,留住老客户固然重要,但开发新客户也是题中之义。如何低成本获取新客户,一直是生鲜电商要回答的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照顾好老客户的感受和体验,简直是一举两得。因为人永远是最高效的媒介,是任何商业的核心。

    本文由@社区营销研究院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