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奇迹傻孩子里,华强北是一个小人物对抗,创造奇迹的地方。在许多3C消费者的心目中,华强北是“什么都能买到”的宇宙中心。
但实际上,经过几年的转型、试错、再转型,曾经的“中国电子第一街”已经变成了手机配件、数码产品、美妆产品、零食的“大杂烩”,而不是电子产品的天下。对于很多经营多年的电子产品专柜来说,走出“3C围城”已经成为必然。
近日,有网友向懂笔记透露,自己经常在主流直播平台刷华强北商家的直播,而且都是低价清仓。这背后的原因无非是商场搬迁,一米柜台的撤退,库存商品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出售。
参与直播清场的商家似乎很多,有看直播的用户不禁评论说,曾经辉煌的华强北已经沦落至此,3C门店只能一家接一家转型;更多的用户在沉默,用实际行动支持商家清仓大甩卖。
但经过一番深入了解,我发现一些商家的直播清仓背后似乎隐藏着很多套路。所谓的现场清仓,用“新瓶旧酒”透支了用户的信任。
另类的“赔钱”直播在直播电商大潮下,华强北很多一米专柜也紧跟潮流。
打开目前主流的直播应用app,搜索“华强北”两个字,可以找到很多直播商家,都在极力推广自己数字专柜的产品。不过除了严肃的直播,懂笔记也发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信息。
可以看到,这些直播镜头大多是在不同的一米柜台之间穿梭,有些直播画面会被一个小时钟“剪辑”,显示当前的“直播”时间。但只要仔细看,不难发现,除了小时钟,所有画面都在循环播放。
至于图片中央,大部分的流行语都标着:“华强北商城整栋搬迁”、“营业柜台出租”、“因疫情撤柜”、“3C数码清仓不留”、“十元十项”...
这些直播基本上都没有主播,只是用文字引导用户在“小黄车”(购物车)中自主选择商品并下单结算。点开“小黄车”,华强北最“常规”的产品尽收眼底。
华强北的一些商家表示,这些直播产品的价格并没有宣传的那么便宜:充电线6.9元,耳机9.9元,充电器13.4元,键盘19.9元,智能手表259元...直播宣称的“10元10件”产品,一票难求。
在一些直播间里,我看笔记,甚至看到了一系列极其熟悉的词汇,比如“最近三天”、“回来一天”、“只到今晚12点”.....这种感觉很像线下店的广告语“永远是清仓的最后一天”。
连续观察几天可以发现,相关直播账号似乎并没有结束清仓大甩卖,甚至标题上的“最后一天”字样也没有改变,而是继续循环播放同一个画面。
尤其是这些直播间的人气都不低,有些直播间的赞数已经过万。在最差的直播间,可以有几百个或者几千个赞,甚至有很多用户询问售前售后的相关事宜。
点开一些账号口碑详情,了解笔记,发现很多直播间的销量都很可观——最高的一个,30天卖出了近2400件。其他差的直播间也有几百的销量。
奇怪的是,类似华强北商家“特卖”的直播真的能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甚至错过吗?这些好评如潮的评论和销售...会是另一种信任吗?
进一步观察发现,大部分直播账号的详情显示,只有3月份的口碑记录,而且很多都是“最近一个月刚注册的新账号”。
类似的骄人成绩,即使是在直播行业奋斗了很久的主播,似乎也遥不可及。这些优秀的销售出现在新注册的直播间,全程没有主播解说,自然让人疑惑。
这些打着“华强北”旗号的清场直播真的是华强北电子城的商家吗?直播卖的低价有货真的值得消费者错过吗?
搬迁、退租只是噱头“有很多(华强北)同行在做直播。”
由于近期深圳疫情防控措施升级,华强北部分街道封闭,商家正在通过直播销售商品。经营第二手机的a陈就是其中之一,但他看到笔记发给他的直播账号后,却“惊呆了”。
作为一个扎根华强北五年的老商户,阿陈一眼就认出,直播循环的画面确实是附近几家商场的实景,甚至摄像头扫过的一米柜台,有的都是他经常调货、认识他的同行。
“不过,直播里的说法太可笑了。虽然华强北整体市场不如以前,但没有商场整体搬迁和营业柜台集体退租,有点轰动。”至于零星退租退柜的商家,库存量大的一般都找同行,很少自己去现场清仓。
阿陈认为,这些直播只强调“华强北商城搬迁”,不敢直接指向哪栋楼,已经说明了问题:“所谓的搬迁、退租、清仓只是噱头,目的只有一个,诱导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下单。”
那么,是谁在主导大量的清场直播呢?
拿着相关直播间的账号,A陈野试图在同行群里寻找知情者。有同行告诉我,正经商家做直播,一般不会那么低,会有真人实时为消费者讲解解答售前售后问题。
“就算主播临时离开,(直播间)屏幕也会显示店里的商品。”和陈在同一个商城经营饰品生意的李凯(化名)告诉他了解笔记,附近几乎都是背包客和“奸商”皮包公司,做类似的活清仓。
他表示,受疫情影响,商城客流量减少,大部分商家选择通过直播维持正常运营和出货,所以生意不会有太大影响。对于商业街的背包客和“奸商”小公司来说,线下生意的需求真的不如以前了。
“于是背包客和倒爷也开始琢磨直播,通过网络渠道卖货,继续两头挣钱。”李凯坦言,不像商场里的同行做直播(只推广自己的产品),背包客和“奸商”都是几百个店铺(柜台)组成的,就是各种产品都卖,卖什么就推什么。
最近一两个月,他和一些同行经常看到背包客和“奸商”在商场四处打听,寻找低价库存商品,甚至向商家索要一些样品。“大家都习惯了,因为以前背包客和奸商都是这样的。”
但也有商家发现,自己专柜经营的产品不知怎么就成了“华强北搬迁直播”里上架的产品。背包客和“道爷”直播的时候说可以微信代发,全国各地的买家都可以发。
“我在努力做直播和出货,销量没有那些做清仓直播的卖家高。恐怕我们所有人都在为背包客工作。如果卖得不好,不明真相的人就会买。”虽然类似的“卖惨”直播间接拉动了华强北商家的销售,但作为商家,李凯直言自己一点都不开心。
他认为:“卖惨”的直播已经对华强北的商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
“卖惨”直播毁信誉?“这几天总有家人老朋友关心我,问我柜台开不开了。”
谈起最近的遭遇,在华强北经营机器店的贾显然很气愤。家明向懂笔记透露,上周他老家的亲戚突然打电话给他询问店铺的情况,问他是不是遇到了困难,还有一些老朋友问他是否需要帮助。
突如其来的关心让他大吃一惊。为什么家人朋友会有这些顾虑?经过一番打听,家里人才告诉他,是他弟弟在刷短视频的时候不小心刷到了一系列直播,说“华强北商城整体搬迁”在大清仓中。
“于是小弟赶紧找我爸妈问我店里的情况。如果实在不行,就让我关店回家。”家明苦笑着说,他的老朋友也得到了“华强北商户撤退”的直播,开始担心他的处境。
但他的一米柜台仍在正常运转,甚至对“搬迁清场”一无所知,只能感谢、解释、说明真相。事后,他去直播平台一探究竟,确实发现很多“卖得很惨”的直播都在打着“华强北商城撤退”的旗号低价销售很多数码产品。
“华强北在这期间很正常,个人撤资也是普遍现象。这些直播卖的很惨不是谣言吗?”家明认为,类似直播在一定程度上故意抹黑正常商家,甚至整个华强商圈。
如果任由“卖惨”的直播继续发展,可能会被一些人利用,会被负面解读,影响商圈声誉。“真缺德,大家都在努力,这些人却在通过我们卖惨骗人。”
无独有偶,华强北的“卖惨”直播也并非孤例。在一些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应用上,我们也看到大量以“疫情影响经营困难”为名“卖惨”直播的商家。内容中,鞋服、包包、食品、日用品比比皆是,其中最多的是鞋服商家“卖惨了”的直播,甚至已经发展成了“造型”。
开场多为短视频,工厂“老板”在一辆奔驰车前对着镜头下跪,边上写着“疫情难经营,工厂破产”,诱导用户点击进入商家直播间,购买“亏本出售”的商品。
事实上,如果有一两个商家用“卖惨”的方法做活库存清理,用户还是会相信,甚至会基于同情心去购买商品。但如果平台上出现大量类似的直播内容,用户难免会对商家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和质疑。
不可否认,疫情已经影响到一些生产企业和行业的生产经营。但确实遇到经营困难的一些商家通过直播帮助消费者度过难关是合理的,大量用户积极响应也是应该的。
但是疫情和运营困难不应该成为无关直播商家用来宣传和误导用户的噱头。开场那种跪着的直播套路,通篇只卖惨,一贯的言论,已经让人觉得很反感了。
[结论]
一些商家无休止地利用“卖惨”直播来透支消费者的信任和同情。长此以往,商家、直播平台、商品品牌的声誉必然会消失,甚至影响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商家和行业,错失援助的时机。这种困境已经出现在几万人帮忙砍价,甚至“砍到小数点后六位”都买不到特供手机的套路里了,不要继续烂在直播分发圈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