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聂亚东
实际支付是1分钱勺子,新人红包1块柠檬茶,签到拿券后2元拖鞋......“钱包”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数字等于免费的垃圾袋、座垫、手机壳、笔记本,还有很多买家在豆瓣的“省钱群”里贴出了“抄作业”。
上海电机大学的王毅为了抢到商家每天定点发的大额优惠券,“蹲伏”了三天。最终,她以比原价优惠80元的价格拿下了自己喜欢的隐形眼镜。在她眼里,存钱已经成了她自己的习惯,她有足够的经验知道“薅羊毛”之道。
所谓“薅羊毛”,就是搜索并利用商家的优惠信息,在网络和朋友圈广泛传播,从而为自己省钱的行为。近日,中国青学传媒联合淘宝特辑发起了一项针对全国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64.61%的大学生有过“薅羊毛”的经历,甚至因此感到一种特别的幸福。
价廉物美的商品最受欢迎
大学生作为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群体,虽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的经济支持,但他们往往更追求自我,更追求使用价值高的产品,“价廉物美”——实用、个性化、高性价比的产品更受大学生欢迎。
从手机和电脑到饰品和发带,张颖承认他“什么都喜欢买”。随着直播和短视频的兴起,“带货”模式也在迅速崛起。她直播的《入坑》带货后,购物欲望更加失控。“据说是为了‘占便宜’。结果我就忍不住想买便宜的东西。”
“上次看到一款洗衣液,返利10多块钱,很高了。”她热衷于网购,自称是一个“花钱不多”的人。她知道不同平台、不同类型、不同价格的产品,折扣幅度都不一样。所以,有了购买需求,她会有意识地通过多种渠道寻找“最优解”,以获得优惠。
调查结果显示,45.17%的大学生和张颖一样,会主动寻找“薅羊毛”购买特产。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一份名为《外贸转内销与电商平台数字价值》的研究报告中,对疫情下的“特殊经济”现象进行了研究。报告中提到,品质消费、性价比消费日益成为市场主流,电商平台通过打造厂家直购节、1元购物节等活动,满足了消费者对“超高性价比”的诉求,掀起了“特价经济”的新潮流。
“薅羊毛真的很开心。”在寻找最低价格的过程中,张颖经常会对意想不到的折扣感到惊讶。“大部分情况下只有个位数的返利,但有些产品偶尔会有隐形优惠券,这就是意料之外的‘羊毛’。”报告还指出,随着供应商制造能力的不断提升,电商平台可以专注于“极致性价比”,为用户打造“超级廉价品牌”。
“今晚10点,店里会限量发放100张优惠券,慢了。”“满100减30,限时购买,点击链接即可获得。”短短10分钟,肖雪加入了“薅羊毛”微信群,分享了4条优惠信息。400多人的大群里几乎没有聊天信息,各大折扣平台的网站和折扣金额被对话框绝大多数的醒目促销图片占据。“你看起来好像群里没人说话,其实大家都在盯着优惠券。”
参加过多次“0分秒杀”产品的王毅也开始“练习”手速。“其实网速、用户积分等因素都会对抢购成功产生影响,但我心态很好,所以拿不到。”偶尔,她也会“爆棚”运气。“有时候‘缺’一两张优惠券,能省不少钱。”如果有大的促销活动,活动本身的优惠券可以和通过返利平台获得的优惠券叠加,她会以超低的价格买到自己喜欢的物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剑波表示,中国目前的消费环境强调追求性价比。“要避免社会未富先奢,提倡把特殊经济作为一种文化全方位展现出来,把‘节俭与道德’充分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
[S2/]充分利用金钱,创造一个新世界
对“薅羊毛”颇有心得的肖雪,坚持“不多花钱”的信念,攒了近两年的钱。她几乎每次购物前都会用几个打折app比价。“不着急的话就等到打折季吧。”作为朋友眼中的“省钱专家”,她经常收到同学“要求分享优惠券”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我会转发给他们。羊毛,在一起更幸福。”
肖雪的“请求分享优惠券”实际上是一种通过一起购物来省钱的具体方式,不同于传统的主要依靠搜索和浏览来选择商品的方式。这种一起购物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好友推荐、刷单、分组、砍价等社交方式购买商品。像肖雪这样的大学生不在少数。调查结果显示,61.39%的大学生会通过看直播和促销来获得优惠券,53.22%的人愿意等到打折季再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或利用专场平台寻求折扣,52.41%的人会利用团购来省钱。这样的一个群体叫做“推推”。
受疫情影响,夏露在家呆了半年多。因为父母没有给她太多的一次性生活费,半年后,她习惯了“挠手痒”,发现现在不会轻易“抠手”了。“省钱的秘诀就是从“车价”入手!”“车价”是指商家为了最大限度的促销商品而给出的超级优惠价格。夏露在豆瓣上加了各种“采摘群”,如团购群、“上车群”、闲散群等...沉浸在各种“车价”中,她不会再被正常价格的商品轻易“感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理性。”
《外贸转内销与电商平台数字化价值》研究报告指出,性价比是特色经济的基石。消费者对“质量”和“效益”的需求日益强烈。消费者不盲目追求价格,注重性价比和消费体验,代表了目前消费者务实理性的消费观。
在赵剑波看来,00后作为“翻桌一代”,心中没有品牌偶像,也不再过度追求名牌和网络名人产品。在社会倡导的理性消费理念引导下,他们越来越注重商品是否能满足品质需求。
王毅的“省钱聊天群”经常气氛火爆。“这个人发一个护肤品免费小样,那个人补一个9.9元限时秒杀的优惠信息,大家互帮互助。”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她在进货时会综合比较几个优惠平台的优劣。比如“淘宝特别版”对新手友好,操作简单,还会赠送一些无门槛的优惠券。“一淘”、“省钱”等平台让她在返现功能上“羊毛出在羊身上”。
说到省钱,路捷开始主动分享她的“羊毛之道”。“除了抢券,“好评返现金”也是一个省钱的好办法。虽然一次只有三五块,但积少成多。”在短短三个月内,路捷接连从几个应用程序中节省了数百美元。“时间久了,我就能通过牙缝攒出一条“lo裙”(洛丽塔时尚的裙子——记者注)。”
逐步养成消费自律
调查显示,“薅羊毛”存下的大学生钱,有54.02%已经存下或有计划地存起来,45.98%会继续买其他东西花掉。虽然王毅没有给自己定下固定的储蓄目标,但她每个月至少能从生活费中省下300元。“偶尔,她能拿到500元。看着每个月余额宝越来越多,即使不花,她也会觉得不错。"
“一千可以花,十个必须存;东西是可以买的,邮费也要包。”夏露非常同意这句话。“把钱花在刀刃上”也是大学生的“省钱好方法”。
“几百的小裙子不眨眼,几块钱的邮费缩水”指的就是我。作为朋友眼中的资深“lo娘”,路捷有自己独特的“省钱观”。入圈近三年,她一直平躺在坑底,总是控制不住双手。精致的洛丽塔连衣裙摆满了整个衣柜。”这些是闪闪发光的银。”虽然“从买买买”的冲动停不下来,但路捷很少“超前消费”,日常生活也是“省吃俭用”。路捷积累了很多“省钱妙招”比如买过季商品,夏天买商家低价清仓的羽绒服。"
与路捷相比,张颖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她的实用主义“省钱”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除了返利方式,“给家人买的,可以充天猫超市卡,充值送礼品;淘宝用的多的话可以开88VIP,88元一年,但是省的远不止88元。”“9.9聚划算节”凌晨,她在远离学校的时候给家里买了四盒面巾纸。
家里养猫的大学生杨澜从来不买单价超过2元的逗猫棒。“这个耗材每次都像批发一样。”她在豆瓣群里“好价钱”分享了自己的猫产品,哪个牌子的猫粮比多少钱你先不用买,哪个牌子的猫砂可以大量备货。所有这些情况都是“清楚”的。她经常在群里以“有经验的人”的身份分享自己的经历。“没必要买猫窝,尤其不要以为自己喜欢的小猫会喜欢。”现在,杨澜会花更多的钱给猫买“车价”罐头。
卓一将用自己攒下的钱奖励自己,他说“存钱”已经成为他的习惯。“拿他平时攒的钱去买他“等着看”了很久却舍不得下手的东西,感觉就是赚。我打算把省下来的钱作为我以后的路费,和朋友一起出去。”
赵剑波把“薅羊毛”总结为年轻人消费自律的表现。“无论是成长还是学习,都是一个自律的过程。对于消费,年轻人要学会在各种诱惑面前克制自己的欲望。学会自律,一个人才会成熟,社会才会进步。”
(本文采访的学生均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刘玉玺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