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致富网 农村养殖致富网(任安伟:水蛭养殖敲开致富门)

随着初冬温暖的阳光,位于宁陵县乔楼乡八里草村东头的仁和水蛭养殖基地正处于池塘干涸期。任正在池塘边整理笼网,几十只红公鸡在四处拉找食物吃。

“水蛭养殖一般在夏季,现在要排干池塘的水,保持池底通风,为明年的养殖调理池塘。”任一边整理笼网,一边讲述自己养殖水蛭的创业故事。

在养殖水蛭之前,任在南方打工赚钱,但微薄的收入和依赖他人的感觉始终让他看不到希望。2012年,任结婚后回老家开了一家化妆品店,由妻子照看店铺。他和朋友合伙投资120万,在县镇开了三家化妆品店。

2017年,在网上看到养殖水蛭致富的新闻后,一直在寻找致富门路的任心动了。他立即去江苏宿迁的一个农场学习。经过一周的学习,交了6.5万元的“技术转让费”,任开始回家试养。当时他在老家二楼的房间里,用玻璃缸养了两万只水蛭,忙了半年也没赚到钱。2018年,他学会了大棚养殖水蛭的技术,投资10多万元建了两个大棚,养殖了40万只水蛭,一年下来,收入一两万元。就这样,将近两年的时间,20多万就这样白白扔了。

水蛭药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养殖水蛭肯定能发财。任安微,谁拒绝承认失败,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学徒。他去徐州学习吊笼养殖水蛭的技术。

2019年,任在八里草村东头租了一个废坑塘,重新规划了水塘的挖掘。租地买设备和水蛭苗,他投资40多万,养了2000多笼宽体水蛭,当年收入10多万。

“这笔投资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有动力,也很累,也很开心。”黑着一张脸的任笑着说:“蚂蟥,俗称蚂蟥,具有生长期短、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的特点,饲料以螺蛳为主。”

农村养殖致富网

每年4月,任和弟弟都在忙着育苗:成年水蛭产卵22天,孵化20天,密集育苗50天。直到6月中旬,幼水蛭被放入笼子,放入池塘,这时才算真正开始水蛭的养殖。期间,任还要调塘水、清塘、供水、消毒、养水,每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一个笼子里大约有120只水蛭。蜗牛三天喂一次,吊笼三次需要换一次...

“所以培养水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每次换笼子都要三四十个工人,一次工资两万多。”任介绍,工人要划到池塘里把吊笼拆下来,拿到岸上人工捞起新笼子里的水蛭,然后把旧笼子的螺壳清理出来,把吊笼清洗干净,以便下次更换。水蛭养殖对水质要求非常高,投喂、倒网、养塘、消毒等程序繁琐。

这一年,任获得了40万只水蛭的大丰收,共收获约5700公斤。按照每公斤236元计算,他今年的收入约为67万元,除去各种成本,净收入为30至40万元。

创业成功的任并没有沉浸在喜悦中。在现有养殖规模的基础上,参考其他经营模式,他开始通过“合作社+养殖农场+农户”的模式扩大规模,实现更大规模的产业化养殖,不断拉长产业链,与村民分享这种致富方式。乔楼村的乔,在任的带领下,今年养了一塘水蛭,纯收入五六万元。

为了带动更多的村民通过养殖水蛭致富,乔楼乡党委政府也在想方设法扶持任。由于土地条件的限制,很难扩大规模。今年,任试验了四个刮刀池来培养水蛭。这种池子的大小可以随意设定,不再需要挖池塘。一池1500元左右,非常适合农村养殖水蛭。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希望通过合作开发,扩大水蛭养殖规模,带动更多人致富。我可以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安微非常真诚地说道。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