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加好友神器(元宇宙APP,都是还没来得及变天鹅的“丑小鸭”)

编辑导语:最近业内有很多关于一款产品——凝胶的讨论。一方面,gel应用了目前最时髦的概念,即元宇宙;另一方面,凝胶在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那么,未来超宇宙APP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本文作者解读了gel和元宇宙APP的发展,大家来看看吧。



据测算,“微信”已经垄断社交产品第一名的地位长达三年。2019年1月15日,张一鸣、罗永浩和王欣同时推出社交产品。剑指微信这个社交巨头,可惜他们失败了。直到今年2月11日,一款名为“Gel”的APP才把微信拉下了中国AppStore免费榜社交应用榜首。



来源:AppStore

“凝胶”一夜之间在科学界和社会各界火了起来。

虽然很多人都在展示自己的“凝胶”形象,求好友,但我相信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和几个娱乐圈艺人一样傻:这个社交APP真的比微信好吗?为什么这么热?

一、昙花一现的啫喱

简单来说,“凝胶”就是一个APP——专注于熟人社交的APP——这是一个只属于你和你最好的朋友的“友谊公寓”。“凝胶”的谐音“这里”,就是没有分组,没有屏蔽,没有三天能见度,你和你的好朋友在一起真的可以做自己。



来源:网络

“凝胶”还覆盖着最流行的元宇宙概念。用户进入APP的第一步是捏人——捏一个代表自己的头像。



来源:网络

但是凝胶的想法是在元宇宙火起来之后才产生的。如果你仔细观察天空之眼,你会发现有一点信息站在“凝胶”的背后。

曾经,一点资讯凭借技术优势试图挑战。后来经过一系列的重组,一点资讯的路越走越窄,DAU(日活跃用户)明显下降。2021年,一点资讯正式升级为赛博大象集团。在法人代表杨玉祥的带领下,探索新的增长曲线,培育社交、视频、游戏三大业务线。



来源:天眼查

“Gel”的初始形态是原始信息下名为“Side”的应用。《边》于2019年8月上线。它是一个号召用户发布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本地内容社区,比如围绕某一地区衣食住行的新闻。但是这个应用在去年5月9日之后就没有更新过,2022年1月19日改名为“Gel”,重新出现。

回归江湖第一天的“凝胶”并没有引起大规模的关注。从数据上看,“凝胶”的热度从2月2日开始逐渐攀升,2月5日之后爆发。最早是在Apple Store的TOP100里看到的,小红书里有近百条关于gel的安利笔记,都出现在2月5日。

最高峰在2月11日。凭借AppStore免费榜榜首百度指数升至49678,比上线首日提升63倍



但是热度就像龙卷风,吹走了。达到巅峰两天后,“凝胶”主动宣布下架,升级产品。升级后的凝胶会是什么样子还不得而知,但可以知道的是,如果不下架,这款应用注定无法以现在的状态继续流行下去。

二、啫喱距离爆红还很远

虽然在AppStore高居榜首,但在安卓应用市场却没有“凝胶”。事实上,中国的安卓用户远远多于苹果用户。在Counterpoint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手机市场份额报告中,创下市场份额纪录的苹果手机仅占23%。



来源:网络

从这个层面来说,“凝胶”只是苹果用户的自我出现,离全民圈还很远。

然而,即使只是在小范围内流行,“凝胶”也暴露出了很多产品问题。在“Gel”微博超化社区,很多网友都在给出“Gel”的修改意见,从页面加载停滞到应用后台停滞,从登录问题到实时交互体验,各种bug层出不穷。



来源:微博

在这个紧要关头,“凝胶”选择暂时退出休息,或许是一件好事。毕竟对于一个APP来说,要想长期留住用户,产品必须完美,流量下滑和品牌口碑不可逆转

26岁的小霞第一次看到“凝胶”是在微信群里,一个朋友发了一张求互粉的海报。出于好奇,小霞下载并使用了这款凝胶,仅捏她的脸就花了2个小时。“我从小玩模拟人生,喜欢温暖的奇迹。我可以捏一天脸,换一天衣服。”有了好看的角色造型,“凝胶”的第一印象还不错。



来源:网络

当她正式进入游戏时,小霞的经历并不那么友好。看着空摇摆的页面,她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只能去微信群找朋友加我,感觉捏脸是凝胶最有趣的地方”。

在对几个艺人的调查中,3天内使用“凝胶”放弃的比例达到48%,这是从新鲜感开始的,往往3天后就容易厌倦。



百度指数显示,在搜索“凝胶”的用户中,29岁以下用户数量明显高于全网,这群年轻用户因为“新鲜感”容易出人头地。只有22%的人还在玩。大部分原因透露出身边的朋友还在玩。“如果有一天我的朋友不玩了,我想我不会继续了”。



在年轻人聚集的小红书平台上,更为明显。截至2月14日,“凝胶”相关笔记706条,总赞数达9.65万。剔除上线前五天无笔记的比例,之后平均每天有44条,日均赞3700+。

点开获得好评的TOP10笔记,除了两篇笔记涉及负面抄袭,其余都是良心安利给“凝胶”的,涵盖了从粉丝不足5000的业余爱好者到粉丝超过5万的腰部专家的作者。



从他们的笔记内容中,我们可以发现“凝胶”吸引大家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和朋友即时分享状态,知道彼此的实时动态

这也是“凝胶”和微信最大的区别。即使微信有状态栏,但里面夹杂着工作的朋友和伙伴,让很多人失去了分享个人生活的动力。而且微信没有群组查看功能,朋友的朋友圈很容易隐藏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流中。

作为熟人社交产品,“凝胶”在对公众开放后,似乎更倾向于与陌生人社交。在小红书“凝胶”TOP10话题中,50%的内容与交友有关,#好朋友加凝胶#一个话题有近150万的浏览量和10万+的互动。实时在微博和小红书里搜索“凝胶”,大部分内容都和加好友有关。



熟人社交变成陌生人社交,原来的功能配置就有些不合适了。对于陌生人来说,是钓鱼还是学习,是在家还是在办公室,似乎都不那么重要。

TT承认,她想重新注册她的帐户后,试图填补她的朋友。“Gel和好朋友一起玩很好玩,她定位自己的身份对我才有效。比如我约了吃饭,看她的位置就能猜到她会不会迟到。比如她工作的时候我不会和她说话,我只有钓鱼的时候才会开心。看到她的电量状态也能提醒我别忘了充电。”



来源:Gel APP

“凝胶”作为一个社交产品,最大的bug就是太单一,可选状态太少,不能和很多人聊天。感觉就像“会聊天的QQ秀”、“不会种地的摩尔庄园”,或者“网络版模拟人生的初始状态”。



朋友难沉淀,沟通方式单一。依靠虚拟人的3D形象获取新鲜“凝胶”,如果真的想成为年轻人最新的社交货币,需要升级再升级。

三、谁才是真正的元宇宙第一APP

没必要纠结2021年“元宇宙”有多火。仅仅是入选柯林斯字典“2021年度热词”和《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度十大热词”就可以说明它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的概念。

但火爆的只是这个词本身,衍生出来的元宇宙产品并不出彩。算上“凝胶”,前后6个app,至今没有一个被认为优于东风。



从天下秀的《彩虹宇宙》到百度的《西让》,从元的《地平线世界》到字节跳动的《派对岛》,每一个元宇宙产品的诞生都负载着无数的电影,仅《彩虹宇宙》就引发了一波测试阶段的虚拟房产炒作,极地木屋售价9999元,更夸张的是100万元。

但是这些元宇宙产品自上线以来就饱受诟病,比如地平线世界的半人形象,西让粗糙的3D场景,彩虹宇宙非人的游戏体验等等。



来源:地平线世界

很少有人能把元宇宙的概念解释清楚,但能明显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游戏。很少有人能像任天堂社长那样直言“暂时不打算加入元宇宙,因为不了解”。

“西让”上线时是“-6.0版本”。当时,百度副总裁马杰解释说,“对于西让这样的平台,我们认为至少需要7年才能达到‘0.0’版本。”

元宇宙中的app现在看来都是“蹭”这个概念的半成品。当技术还没有由负转正的时候,用户就不能指望它实现从0到1的质的飞跃。

就像“凝胶”一样,明明是社交,虚拟形象更吸引人;明明重点是密友圈,却是陌生人玩的最起劲。明明是微信的竞品,却还在通过微信。正如该网友所说“QQ还没诞生,QQ秀先流行起来了”。



来源:微博

大家被微信折磨了很久,非常希望有个社交APP能超越它。希望升级后的“凝胶”能做到,也希望出现更多的“凝胶”,不是任何产品的模仿或叠加,也不是蹭概念,而是真正能让每个人完成社交功能。

微信怎么加别人的群

第一步,完成基本社交属性,第二步,用元宇宙包装升级。也许,真正的、沉浸式的、互动的、社交的元宇宙APP会出现在这里...

作者:国保;编辑:单赢;微信官方账号:数据进入数字娱乐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ujQTuTYsYECnv333XFDAlQ

本文由@Data ENT数字娱乐授权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