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熊志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完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印发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方案》,推动建立多层次、常态化的城市群协商协调机制。
在中国城市化的下半场,城市群的集聚带动效应持续增强。此前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推动城市群发展,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并点名19个GDP占全国80%以上的城市群。
明确: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发展壮大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定位为“三个重要”
就在两天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根据今年城镇化重点任务的部署,下一个《北部湾与关中平原城市群“十四五”规划实施方案》也有望很快落地。对于这三大城市群,国家的批复将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长江中游城市群更早享受到城市群建设的政策红利。早在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这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颁布后,国家批复的首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
在双循环的新格局下,中部崛起的战略价值进一步提升。覆盖湘鄂赣三省,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定位也迎来了重要升级。
在最新的实施方案中,长江中游城市群以“三要”为目标,即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数据显示,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常住人口将超过1.3亿,GDP 9.4万亿元,占全国的9.3%。就经济体量而言,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中三角”,规模与大湾区相当,仅次于长三角城市群,高于成渝双环。
至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都成为国家战略。近年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人大代表纷纷呼吁将长江中游城市群提升为国家战略。
这一次,虽然是以“十四五”规划的形式推出顶层设计方案,而不是像四大城市群那样采用规划纲要,但也意味着长江中游城市群离成为国家战略又近了一步。
一方面,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已经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并列为“优化升级”。
另一方面,从之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到今天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实施方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规划获批,都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所以“中三角”的城市都在向第五极冲,更加稳固。
北部湾城市群:独特的区位优势
根据《2017年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北部湾城市群的范围包括广西的南宁、北海、钦州,广东的湛江、茂名、阳江,海南的海口、儋州。
同样横跨三省的北部湾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存在感要低很多。论经济,只有两万亿多一点。与头部城市相比,“中三角”的南宁和武汉不在一个量级。前者2021年GDP为5120.94亿元,后者为17716.76亿元。
但北部湾城市群已被列入“发展壮大”范畴,即将获得“十四五”规划批复。有两个因素不容忽视。
第一,北部湾城市群有其独特的区位条件。东连港澳,南连东盟,背连西南腹地。拥有沿海延边的便利,是中国与东南亚、非洲、欧洲、大洋洲海运距离最短的门户。
因此,在之前版本的规划中,北部湾城市群的定位特别提到了“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开放高地”。这个港口群的条件和沿海延边的开放优势,是长江中游地区所不具备的。
其次,“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特别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的落地,进一步凸显了北部湾城市群的战略价值。
如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特别提到,要基本形成重庆、成都分别经贵阳、怀化、百色至北部湾港(钦州港、北海港、防城港港)的三条铁路运输线路,体现北部湾城市群作为出海口的重要区位价值。
目前,北部湾城市群“十四五”发展方向如何锚定,还有待公布。但要想发展壮大,需要解决一个突出的问题——南宁作为“群主”,发展水平欠缺,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不强。
南宁的低优先级与广西省会城市的变化密切相关。这样一来,相对于曾经的首都桂林和工业重镇柳州,南宁的首都优势并不突出。
可喜的是,近年来广西开始增加省会城市,出台了《关于实施强都战略的若干意见》等一些文件,为南宁做大做强提供了新的机遇。作为南宁的“主人”,如果经济实力能再上一个新台阶,那么北部湾城市群在南宁的带动下也将有更强的发展动力。
关中平原城市群: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
2018年初,《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获批。关中平原城市群也横跨三省,涵盖陕西、山西、甘肃多个城市。其目前的经济总量约为2万亿元。
关中平原本身就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至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群,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是西部地区通往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
值得一提的是,在《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Xi安正式进入国家中心城市阵营,成为第九个“成员”城市。
与其他八个国家中心城市相比,Xi的综合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是西北地区的龙头,而为了均衡发展,西北地区需要一个国家中心城市来辐射和带动。
因此,从Xi安国家中心城市的身份,也可以看出关中平原城市群在西北地区的战略价值。关中平原城市群本身文化相同,民风相近,这是其重要优势。
然而,作为西北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存在开放合作水平低的问题。之前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特别提到,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不强,对外开放程度不够,开放型经济体系不完善”。
城市群的发展模式不是简单的城市集群。说到底就是打破体制机制的壁垒,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然而,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咸一体化进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多年来,要求两者合并的呼声不减,但此事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受此影响,在市与西安市经济发展一体化协议签署20年后,产业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步伐仍然相对缓慢。
接下来,关中平原城市群“十四五”规划是否会对安咸一体化做出新的安排,将是一个重要的悬念。但不管最终合并与否,打破行政壁垒,主动“破圈”是大势所趋。这是做大做强Xi的关键,也是做大做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关键。
编辑:王乐妍图片编辑:申克
校对: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