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的微信群名(社区“买菜群”爆火:肉摊老板当代购,连锁超市建10个群……)

“一大早就加了很多群,超市物资采购群,牛奶群,饺子群。一觉醒来,所有的商家都解锁了新的商业模式……”

近日,居住在被控制小区的多位业主发现,在疫情防控期间,小区周边的小区小店陆续开始网上营业,以商铺为核心的“买菜团”层出不穷。只要通过“群接单”的方式在群里下单,就可以收到店家统一采购配送的新鲜水果等生活物资。

对于生活在闭环管理社区的居民来说,这些灵活高效的“买菜团”大大缓解了购买压力,丰富了物资种类。同样,对于这些智能社区商店来说,这些天生意更忙。对他们来说,这些从早到晚的网上订单不仅是眼前的生意,更是未来忠实的客户群体。



屠夫成了社区代购。

小李是万盛集市的猪肉摊主。32岁的她已经在农贸市场工作了十几年。因为他的热情和朴实,小李的猪肉摊很受欢迎,积累了很多回头客。

3月中旬,梅川路万盛巴扎周边部分楼盘进入闭环管理。小李接到了回头客陆女士的电话。电话里,陆女士告诉小李,因为她家的楼还在封闭管理,想帮小李送点肉。

小李立刻同意了。她不仅说可以免费上门送肉,还主动提出帮主人买新鲜蔬菜。

“我给你免费服务。随便你加我微信,也可以把我微信推给别人。”

很快,陆女士居住的一栋楼的住户找到了小李。一些人需要米饭和面条,另一些人需要蔬菜和鸡蛋。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小李和丈夫轮流着,一边跑猪肉摊生意,一边在菜市场买各种商品,然后送货上门。每天早上四点半到晚上八九点。

一家人的群名有创意

“一般来说,完成一单至少需要10分钟。”不久后,小李发现,即使从早忙到晚,她也很难满足不断涌入的订单。此时,小李灿为大家传递新鲜的消息,在老客户中口口相传,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每天都有新人加小李的微信,希望她能帮忙分发一些新鲜的食物。

“很多时候,他们的单子里没有肉,大部分都是蔬菜。”

小李说,虽然让她帮忙买菜的居民有时会多给点钱表示感谢,但她越来越觉得自己一个人很难满足顾客的需求。

自然而然,小李想到了组建一个微信群,把万盛巴扎的其他摊主拉进了群。很快,集团发展到600多人,集团内摊主经营的生意除了小李的猪肉,还有豆制品、鸡蛋、海鲜、蔬菜等各个方面。

小李成了专职的社区管理员,每天负责在群里对接订单,根据需要分发给不同的摊主。很多蔬菜是菜贩送的,很多豆制品是豆制品贩送的...每天晚上,小李都会统一清查所有的摊贩,一个迷你网络版的万盛集市隐约成型。

“我不认为这很难。毕竟我做了十几年的生意,已经习惯了。”

对于这份工作,小李适应得不错,因为她坚持不涨价,积极发展配送服务,生意也比平时好。



居民问小李能不能帮忙送饭。

水果店、保鲜店纷纷组团销售。

相比疫情防控时期就开始经营客户群的小李,主营水果生意的伊森食品店赵老板经验丰富多了。赵老板的水果店虽然也是以服务周边居民为主的单店,但早在本次疫情爆发前,他就已经有意识地通过建立“会员群”来巩固自己的客户群。

“通常我们会长期积累一些客户,发放一些会员福利,推出一些新的品鉴服务,巩固客户群。”

赵老板说,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周围的小区陆续进入闭环管理,他的水果生意受到了一定影响。积累的“会员群”此刻帮了赵老板一个大忙。

针对客户的需求,赵老板很快推出了类似小李的服务方案:一是闭环管理的居民免费送货上门;第二,在经营水果业务的同时,为客户提供购买其他品类商品的服务。

过了一段时间,原本靠回头客的赵老板不仅稳住了过去的客户,线上会员也越来越多。虽然每天要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11点,但赵老板通过努力,不仅稳定了自己店铺的生意,也为以后的生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伊森食品的会员群

事实上,闭环管理社区周边的社区小店组成的“买菜团”,已经成为疫情防控期间居民自发补充物资的常用手段。

家住新庄镇的杨女士告诉记者,她所住的小区因疫情防控关闭后,业主们很快自行整理出周边商户的电话,并积极建议商户通过建群的方式售卖生鲜食品。如今,杨女士家周边的商户成立的“买菜团”有7、8个,涵盖了生鲜水果、超市等各种类型。

因为这些商品是周边商家配送的,不依赖配送平台的能力,配送效率比较高。

连锁超市也有“客户群”

在疫情防控时期,组团卖菜的商户并不局限于个体商贩。一些连锁超市也加入了网上卖菜的阵营。

比如,自从周边陆续出现小区闭环管理后,之前从未经营过小区业务的联华超市柏林店,组织线上业务,平日的收银员、理货员全部变成了配送员,通过10个微信群,为周边3000多户居民提供购、买、配送的全流程服务。

每天早上,住在闭环小区的居民只需要在小组接力中列出自己需要的材料并更新,联华超市百林店就会安排人员代居民分拣所需食材,分批送到封闭小区门口。

一条鲈鱼(杀死并完成),一把黄和一桶骨(切碎)...在团体接龙中,顾客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但即使是线上服务,超市依然没有降低上海菜场贴心细致的服务标准,耐心满足每一单的个性化要求。

“现在每组有两个人主要负责。”店长常女士说,建群服务封闭社区的模式是她提出来的。相比疫情前的工作方式,如今的服务要累很多,店里的员工从早忙到晚,但常女士相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我们希望在疫情防控期间,能给居民带来便利。疫情结束后,我们也希望他们继续在我们超市购物。”常女士表示,虽然建立客户群是无意的意外,但常女士表示,既然建立了客户群,疫情过后会很好地维护。



联华超市集团订单征集

“吃团”精准连接滞销果农

除了商家成立的“买菜团”,疫情防控期间,另一类“买菜团”也在发力。

3月20日,青浦区白鹤镇老宋草莓园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香河公馆一位业主,曾在草莓园批量购买过草莓,问他是否遇到过滞销的草莓。如果是这样,这个小区的业主愿意买一批草莓来缓解他的压力。

原来,祥和公馆的业主们从新闻中得知,由于今年草莓上市季节刚好碰上疫情,青浦区种植草莓的农民损失惨重,很多草莓园出现滞销。

老宋家是这次疫情中受灾严重的农户之一。看到成熟的草莓因为没人买而烂在地里,老宋和老伴很着急。

祥和公馆的业主们经过讨论,决定通过小区“吃货团”的方式,组织一次老宋家滞销草莓的团购。为了避免在取的过程中聚集,团购名额限制在48个。

这48个名额很快被抢光空,老宋家的200斤草莓有了主人。夫妻俩高高兴兴地起了个大早,采摘完这些草莓,拿着核酸检测报告从青浦送到了祥和公馆。

这次团购的组织者魏伟说,像这样的助农活动在香河明帝社区已经组织过多次了。每次,居民的参与热情都很高。得知此事后,为了确保安全,香河明帝居委会也给出了具体的防疫建议。

“目前大概有三四单。”老宋说,如今,社区“买菜团”成了他家草莓最主要的销售渠道。“这些订单来自各个社区,从几百斤到几十斤不等。”

晨报·深思APP记者张艺伟

图片|由读者提供

来源:新闻晨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