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秋叶大叔|编辑:安静
身边的人都有一个共识:走最长的路是品多多的套路。
谁也说不准,一个朋友需要砍多少刀才能在拼多多免费赢得一件商品。
说实话秋叶大叔为了研究品多多套路我亲自测试过一次。后来发现佣金可以砍到小数点后两位,发现这是个无限博弈,就赶紧退出了。
没想到,前几天应粉丝要求,游戏主播“超级小杰”在拼多多参与了手机黑客活动,并在各种微信、QQ群转发给近3万人。途中出现过砍价二维码链接失败的情况,但黑了两个小时还是没有成功。
于是超级小杰在直播间当着6万人的面拨通了拼多多的客服电话,但是还没说完就被挂断了。
没想到,当晚,超级小杰发布微博,称:我白天没有割手机成功,现在已经收到平台发放的优惠券,只需要支付1分钱就能成功。
很快网上就有了很多讨论,拼多多的一个回复,比如#全网,就被搜到了最上面。
最后,拼多多回应,简单来说就是四点:
“未切割成功”不成立;
“数万人参与砍价”不成立;
热搜完全违背事实;
今后将进一步完善规则;
看来品多多态度强硬,有一种“反正我是对的,你在颠倒事实”的感觉。
超杰马上澄清了一些事实,直接“打”了拼多多的脸:持续了两个小时,至少有几千人参与,莫名其妙的“成功了”;但是,只有拼多多知道到底有多少人砍单,他们砍不到小数点后五位。
看这张图,金币之后还有百分比进步,简直让人应接不暇。
有了超级小杰的现场视频,拼多多的回应相当没有说服力,但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
至此,品多多的小数点有了新的概念,毕竟已经超过了圆周率:
“少的人砍不了,多的人封链接”,什么时候能砍,全靠拼多多了。
可见,要不是网络名人,谁有粉丝力量,也许他真的“剁”不了这手机。
去年3月,上海律师刘在拼多多参加了“砍价免费”活动,拿到了一张“超级免费卡”,但在邀请多人砍价后,进度仍保持在99.9%。
于是刘律师果断将拼多多以涉嫌违反诚信原则告上法庭。面对质疑,拼多多的回应是:由于显示百分比位数有限,议价页面只省略了0.9%,实际应该是0.9996427%。
果然,最长的路是品多多的套路。
想从拼多多身上拿到羊毛,不是那么容易的,哪怕你是律师。
用过拼多多的人都知道,每次打开软件,都会自动跳出0元免费提现、集货的活动。一步一步跟着做,总会让你邀请朋友来帮你。“朋友XX套现了”、“超级轻松模式”、“微信套现只差0.01元”这些词都在刺激你的眼睛。
看短视频的时候,相信很多人也刷过“9.9抢五菱洪光”、“1分钱抢iPhone13”、“1元拿榴莲”等等。点进去之后会跳转到拼多多,最后开始重复拉好友的操作。
即使奖品在触手可及的地方等着你,经过几次操作,你以为你只差一个人,但实际上你总是少一个人。只要不放弃,就会陷入品多多的套路。
你可以拉任何人来切,不用担心,品多多的议价永远只有0.01。
都说拼多多是人的弱点,但不得不说它真的很聪明。这一系列运营都是按照“酷逻辑”设计的,让你相信自己是最幸运的,超过99.99%的用户,更愿意继续运营;但是不要忽视现实。金币背后有钻石。拼多多不会让你轻易得到的。
虽然我只被“砍过一次刀”,但我身边真的有人,在品多多耐心地砍着物品,还收到了品多多的100元现金。比如我们部门的蒋江,拉了六个人帮忙,就从100块钱拿到了现金支付。这条锦鲤是什么体质?
习惯了拼多多“砍一刀”的套路,消费者越来越不倾向于拿。
“六万人没砍一部手机”事件也让我们看到了拼多多公关的简单粗暴。宁愿让公司品牌受损,口碑陷入危机,消费者对其信任度再次暴跌,也难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我想拼多多在回应中也说过“活动规则要进一步完善”。但是,再完美,得到实物和现金的也只是少数人,绝大多数人永远是不满意的。
可以理解的说,拼多多成立初期,优先考虑的是获取流量,纯粹为了增加用户而选择了“切一刀”这样的营销方式。
但现在是2022年,根本没有新用户,野蛮生长和流量的时代应该已经过去了。
根据拼多多财报,2021年,年度活跃买家突破8亿,但增长为上市以来最低。
现阶段更重要的是想办法激活老用户。
拼多多“重流量”了这么久,也应该选择“重品牌”
“砍一刀”让很多人失去了朋友。这样下去,流量和用户迟早会在拼多多日渐萎缩的信任中流失。
我想,当拼多多摆脱了“刀刀斩乱麻”的套路营销,那就是它重拾消费者信任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