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大河报记者丁阳涛
本来应该是快递公司的责任,被顺丰用来开发新业务——面签多收1块钱。近日,“顺丰速运+”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在邮寄页面提供“签收确认”加1元,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微信官方账号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表文章,认为“签收确认”是快递公司的义务,顺丰快递涉嫌以各种借口收费。目前快递“最后一公里”越来越难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顺丰这种增值服务吗?
“签到确认”加1元,顺丰新增值服务引争议
这件事的起因是,近日,有消费者反映“顺丰速运+”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提供收取1元的“签收确认”增值服务,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记者从顺丰客服处了解到,“签收确认”是指签收快递时需要确认收件人客户信息或要求客户当面签收的一项增值服务。如果双方客户发生纠纷,可以提供签收证明,为用户增加快递签收的安全性。而且签到确认密码会以微信推送或者短信推送的形式发送给收件人。至于收费标准,mainland China内互寄1元/张,mainland China内寄往美国19元/张。
总而言之,这项服务如果托运,顺丰可以帮助寄件人提供收货证明,防止快递纠纷。
9月10日,微信官方账号浙江省消保委发表文章称,顺丰推出的这项增值服务,其实是快递公司的法定义务。顺丰速运擅自将“签收确认”与应有的合法服务内容分离,涉嫌以各种借口收费,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随后,关于“签收确认”能否归为增值服务的讨论逐渐在网上发酵。郑州金水区的王女士对此很困惑:如果不勾选“签收确认”服务,是否意味着顺丰没有义务当面签收快递?
对此,9月12日,顺丰方面回应称,该服务是为了保证快件的安全,如果没有通过审批,是可选的。这种增值服务是“目前快递行业的通行做法”。顺丰解释说,这种密码签名服务源于珠宝、3C电子和奢侈品客户的特殊需求。
“密码回执确认”是否等同于普通回执确认还有待商榷
“签收确认”是《快递暂行条例》规定的应有之义,但顺丰却以“快递行业通行做法”回应,再次掀起网友热议,让不少消费者不解。那么顺丰以密码生成为服务方式拆分的“签收确认”是否等同于普通签收确认,还是有争议的?
据了解,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快递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从事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将快递投递到约定的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当面验收。收件人或代理人有权当面验收。
也就是说,快递小哥要确保将快递当面交给收件人并收寄,或者在收件人允许的情况下,将快递放在约定的暂存点,比如快递站或者智能快递柜。
此外,顺丰快递将此项服务表述为“签收确认”,容易导致消费者认为如果此项服务未勾选,顺丰快递不会提供“签收确认”服务,可能会误导消费者。这也是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所持的观点之一。
河南吉果律师事务所律师何路认为,根据《快递暂行条例》,签收确认是顺丰速运的法定义务,而这项费用已经包含在快递费中,额外收费属于乱收费。如果顺丰因为消费者没有查看服务而选择不送货上门,消费者可以向中国消费者协会或者行业主管部门投诉。
但也有业内专家认为,这种服务是寄件人为了保证贵重物品安全投递而进行的信息互认,应该是一种定制服务,保证收件人和寄件人确认一致。而且这项服务一般是为珠宝、手表等高价值物品准备的,类似于快递保价服务,对普通客户没有影响。
记者从顺丰在线客服了解到,根据业务介绍,这项“签收确认”服务是在普通签收之外,再给收件人提供一个6位密码验证码。快递员送货上门,收件人必须提供密码签收。
对于企业来说,密码生成和密码验证的业务内容比普通的签到要多。快递公司承担生成密码验证码的额外服务,快递员承担上门验证的额外劳动。此外,顺丰还拥有包装服务、保价服务、签收返还、代收货款、托运、特殊仓储等个性化增值服务。
宅急送频繁出现“爆款”话题,宅急送现状是诱因
近年来,关于快递上门的讨论从未停止过。无论是之前蜂巢盒子的智能快递柜收取“超时费”,还是多家快递公司将每件快递的派送费从0.1元上调,都会引起公众关注。长期以来,被快递员不按要求送货上门或发送取件信息所困扰的消费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拿社会热点来泄愤。
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难度有多大?快递量的连年增长,快递增量有限,快递企业的“价格战”降低了快递的收入,这些都导致快递上门的动力不足。
几轮调整下来,配送费普遍分布在0.8元~ 0.9元,远不如1元的吸引力大。这是在降低快递小哥坚持送货上门的意愿。
与不断下降的配送费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年刷新增量记录的快递包裹数量。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快递量达到833.6亿件,较2019年增长近200亿件,创历史新高;今年前8个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673.2亿件。按照现在的速度,2021年快递业务量估计接近1000亿件。
快递行业“骑马飞奔”,末端配送
近年来,关于快递上门的讨论从未停止过。无论是之前蜂巢盒子的智能快递柜收取“超时费”,还是多家快递公司将每件快递的派送费从0.1元上调,都会引起公众关注。长期以来,被快递员不按要求送货上门或发送取件信息所困扰的消费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拿社会热点来泄愤。
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难度有多大?快递量的连年增长,快递增量有限,快递企业的“价格战”降低了快递的收入,这些都导致快递上门的动力不足。
几轮调整下来,配送费普遍分布在0.8元~ 0.9元,远不如1元的吸引力大。这是在降低快递小哥坚持送货上门的意愿。
与不断下降的配送费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年刷新增量记录的快递包裹数量。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快递量达到833.6亿件,较2019年增长近200亿件,创历史新高;今年前8个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673.2亿件。按照现在的速度,2021年快递业务量估计接近1000亿件。
快递行业“一骑绝尘”,末端配送压力也是直线上升。记者从几位快递员处了解到,如果每个快递员都给收件人打电话或发短信,然后等收件人来取,每天的快递都会积压,不合适。
然而最近,多家快递公司宣布收取转让费,以提高快递员的工资。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负责人表示,快递企业上调末端派送费,得到了国家邮政局的支持和肯定。希望企业能够落实配送费的调整,让辛苦在一线的快递员多赚点,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才有动力不遗余力的提升服务质量。
业内专家认为,顺丰等快递公司在摆脱“低价竞争”阴影、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应该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进行业务创新,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否则即使倾注额外的服务,也可能造成消费者不必要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