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仲元中学,今在广州番禺市桥,是胡汉民、刘芦隐、任中敏等诸位先贤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著名民主革命家邓仲元先生而筹办创立的一所纪念性学校,该校1934年始办于广州文德路;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北迁韶关曲江鹤冲岗;1942年,学校更名为"广东省立仲元中学";1945年1月第四任校长梁镜尧率领师生与日寇打响正面遭遇战,直至英勇殉国。1945年初迁至广东兴宁罗浮司城。1946年初回迁越秀山仲元图书馆,同年8月再迁今址。70年代学校曾易名"市桥一中"、"番禺县第一中学";1980年,复名为广东仲元中学;1998年,私立仲元中学改为全日制高中。
校父 邓仲元(1886-1922),字仕元,又名铿。生于广东梅县丙村金盘堡,7岁随父到惠阳淡水读书,肄业于崇雅学堂,淡水成为养育他成长的第二故乡,也是其接受思想启蒙、树立革命理想的人生驿站。1905年考入广东将弁学校,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自此开始了他戎马倥偬的革命生涯。曾参与策动黄花岗起义,组织指挥光复惠州之役,自后在讨袁护法、援闽驱龙,镇守琼崖,创建粤军的过程中 "忠于国事,勇于奋斗","战功尤伟"。1922年 3月 21日,邓仲元在广州广九车站遇刺殉难,年仅36岁。他是功绩卓著的辛亥革命元勋、民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将领和军事教育家、国共两党先后追认的革命烈士。
此本为1949年广东省立仲元中学毕业同学录,稀见,历史见证。有校歌、题词、教师和学生的照片资料等,共92页。
毕业通讯录封面有“铁血鹏斌”四个大字,序言说到一九四九级高初中毕业生计108人,离校有些日子了,多年的苔岑之契,编同学录为以后回忆。
高三叫“铁血社”,当时学校把黑色和枣红作为校色(意即“铁血”),参加军训团的高中学生均身穿灰色军训服,佩戴特制胸章,胸章正面的设计与正规军的桂冠胸章款式相同,以示抗战决心;
高中班的年龄是19岁左右,高中的学生肯定经历过1945年1月24日凌晨发生在韶关仲元中学的那场战斗,那时他们应该是初中部的,因为在高三“铁血社”的生活照片中,有构筑工事、在战斗中等照片,当时校长是梁镜尧,梁镜尧罹难后,黄人乐接任校长。
这里重点讲仲元中学师生抗战。关于1945年1月24日凌晨发生在韶关仲元中学的那场战斗,今日可见最早报道,当是1945年2月24日一条国民党中央社的电讯。原文是:“中央社广东前线某地二十四日电——韶关攻守战中省立仲元中学校长梁镜尧曾率领中学生四十余人,于一月二十四日晨,与敌对战于该校校址之莲花山(马坝至韶关必经之路),相持半日,敌无法渡过,惟后以弹尽援绝,为敌冲至山上。梁氏长子梁铁,十七岁,首中敌机枪殉难,梁氏及教员梁冠秋,学生郑焕熹、张国桢,亦先后中弹阵亡,学生雷立家被俘不屈,在曲江桥头为敌以刺刀刺毙,其他学生高泽光等十三人受伤。莲花山头遍染贞烈之血,其英勇报国之忧,实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相距不过两日,《新华日报》第二版,也以《一校忠烈——曲江仲元中学师生抗敌殉难》为标题报道其事概,作公开表彰。
初三分甲乙两班,初三甲叫“鹏社”;初三乙叫“斌社”。
现仲元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