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对于微信用户来说,
“清粉”这个词并不陌生。
一些所谓的“扫粉软件”声称可以快速清理
很久没联系或者被对方拉黑的朋友
但是要小心:背后有陷阱!
上海警方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通过真实案例提醒:
有打着“清洁粉”幌子的不法分子
非法获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
并从中获利
“扫粉软件”广告
今年8月,上海市公安局网安总队在网络巡查中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某应用表面上有“扫粉”,实际上是一种“引流”的违法行为。接到线索后,闵行警方通过两个多月的侦查,挖出了一个利用“扫粉”软件非法获取用户数据的犯罪团伙。
今年9月中下旬,闵行警方在上海市公安局网安总队的指导下,先后在上海、四川、浙江、湖南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800余万元。
警察逮捕了其中一名嫌疑犯。
这种“扫粉”软件是如何“淡出”的?
前不久,做微信生意的郑小姐想给朋友圈“洗粉”。在某网络交易平台上,她发现了一款“小麻雀清洁粉助手”,广告为“清理通讯录”。在支付了5元服务费后,客服给了阿正小姐登录密码。
郑小姐打开“小麻雀助手”的登录网站,输入客服给的登录密码,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二维码。提示郑小姐用手机扫码登录,随后后台系统开始对扫描的手机进行深度“扫描”。
“很快,我估计用不了2分钟。”郑小姐的微信“文件传输助手”收到了一份“体检报告”:除了显示检测到的好友数量,还逐一推送了那些屏蔽她的好友的名片。
“粉末清洗”过程
直到破案,像郑小姐这样的“洗粉”用户才知道自己的信息被盗。
警方发现,该犯罪团伙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了手机“秒级”中的公民信息,直到案发也没有人向公安机关报案。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公民信息数据已经传输到了犯罪团伙的服务器上。
经审讯,犯罪团伙不仅通过程序非法获取公民信息,还出售、非法利用这些公民信息牟利。该团伙非法获利800多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周某已被闵行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段等3人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闵行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警方建议
使用过粉末清洁程序的用户
应该尽快更改密码
来源:光明日报综合荆楚网、新民晚报、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