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拔草是什么意思(网图和现实差距大,年轻人爱上“拔草”!没想到又有新套路……)

网图和现实差距很大

国庆期间,坐了近一个小时的地铁,坐了三个半小时的大巴,陈骁终于来到了京郊有“小瑞士”之称的金海湖景区,直奔露营营地。

一天后,她失去了兴趣:“跟网上种草的帖子差远了。景区人太多了。雨后很多人的帐篷都被淹了,我自己的帐篷几个角落都有洞。”

前不久,#小红书的网图滤镜到底有多强#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粉红沙滩和草原两组露营对比出圈。小红书博主的照片中,云南澄江抚仙湖从水到沙是一片粉红色的“少女心沙滩”,但网友的实拍只是一片散落着碎石的砖红色裸地。另一位去过武汉府河湿地的网友也发现,网络名人博主宣称的宫崎骏其人动画草原“图不对版”:草原稀疏,黄土覆盖,汽车环绕,垃圾遍地。“网图和现实的差距是十亿分。说的不完全一样也没关系。”网友说。

美妆、护肤、小家电等“种草笔记”也是消费者的重灾区。“配料表上明明写的是强碱氢氧化钾的洗面奶。一群博主还声称是温和的氨基酸洁面,让我的脸越来越干。”小学老师凌女士说,博主“必推荐”的难用美妆产品数不胜数,让人“一个坑接着一个坑掉”。

踩过很多次雷我都长记性了

“踩过很多次雷,记性长了。如果我喜欢什么产品,我肯定会去‘反向’搜索,找吐槽帖和避坑帖。往往十样东西就能打消我想买的八个念头。”互联网从业者胡女士说。

“当一个小众或者新产品突然火了,尤其是同月有很多博主推荐的时候,你一定要警惕。大概率是‘正餐’的营销岗。”媒体人萧楼告诉记者,某产品突然爆红,可能是“集中宣传期”。“尤其是很多小博主突然专业地跟你分析某个美妆产品的成分时,我一般会果断‘拔草’,他们手里有很大概率是有商家提供的剧本素材。”

记者注意到,目前“排雷”、“避坑”、“除草”的专业分享帖也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层出不穷。“不要买这些雷产品”“鸡肋日用品吐槽”“又贵又不好用!防雷和省钱指南”...在这些帖子中,博主重点“批评”了许多网络名人品牌,消费者也在下面的帖子中抱怨他们失败的购物经历,其中许多帖子的点赞数超过数万。

“‘除草’是回归商品社会的功能性需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潘鹤林表示,年轻人热衷于“拔草”,既是反消费主义,也是商品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消费者开始成熟的体现。

警惕“拔草”成为新的消费习惯

但在“种草笔记”的产业链背后,“除草笔记”却成了新套路。

据记者调查,在此之前,需要“种草”的品牌厂商提供营销推荐需求后,大量黑产团伙以30至50元的价格提供代写代订和收集小红书的服务。“1500元一个月,我们保证能把收录的笔记排在关键词的最前面。”一位数据运营代理告诉记者。

然而,随着职业“除草”博主的粉丝越来越多,一些看似客观公正的“红黑榜”却走上了商业变现的道路,其中隐藏着一个“只是饭”的新套路。

小红书种草是什么意思

“有些博主会把推荐的产品插入‘红榜’进行推广,或者利用‘黑榜’收取相关品牌的提现费。短视频KOL交易平台倪力告诉记者,“敢说真话”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流量生意。

“前段时间很多生活博主投诉某知名品牌的吸尘器和卷发棒不好用,个人评价‘除草’,推荐同一国产品牌的‘大牌替换’。”凌女士说,她把国产品牌吸尘器买回家后,发现除尘吸毛的功能根本没有达到很多主播评价的效果。“看似在一个产品上‘除草’成功,她却在‘反种草’,买了一堆更鸡肋的产品。”

“种草、拔草其实都是流量变现的方式,但行业还是需要规范。”潘麟表示,对于“种草”和“拔草”,相应的平台需要监管和跟进,为虚假宣传划定界限,设立负面清单,防止不良商家利用“羊群效应”,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乘数效应欺骗消费者。

主编:赵寒露文字编辑:杨蓉题图来源:上官题图图片编辑:朱颖

来源:作者:经济日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