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阴历怎么看(用了这么多年日历,公历、阴历是什么,谁更准,这些知识才知道!)

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用的历法是公历,比如2019年4月3日。但生日出生的老人一般喜欢说农历,比如8月15日出生的,一些传统节日也是按农历说的。还有就是大家常说的农历。

但这三种历法的起源是什么,哪一种更准确,可能有点不清楚。



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经常会把公历称为公历。其实这个说法很准确。公历是基于太阳的历法。一天是地球昼夜的循环,是地球在太阳下自转的结果。另外,一年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结果,春夏秋冬等季节变化是太阳照射角度不同造成的。从这里开始,称公历为公历是合适的。



农历是以月亮为基础的。月亮围绕地球旋转,有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月相,称为农历新月。从一个新月到下一个新月,这种变化被称为农历新月。

还有一种历法叫阴历,比如立春、雨、蛰、春分、清明节、谷雨、长夏、小满、芒种、小暑、秋分、冬至等等。这种历法实际上是一种阳历,但其主要目的是指导人们从事农业耕作和物候,而不是记录年份。



在我国历史上,农历和阴历一直并用,阴历通常用于记录和交流。因为历来是农业社会,农历也是极其重要的,是安排农业生产最重要的依据。国家大事的记载是基于某某皇帝年号加农历的制度,但这种方法有弊端,因为皇帝不必等到某年的整数才记录年号,甚至皇帝在位期间换了几个年号,给年表和记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们才采用公历建立自己的年表。

一些传统观念比较严重的人采用公历可能会难以接受,尤其是那些当时看不起西方社会,把西方当成野蛮人的人。说实话,从纪年上来说,公历更科学更准确,因为它是以太阳的运行周期来计算的。农历和阴历的结合说到底也是太阳的作用,尤其是阴历节气的变化,是地球绕太阳直接作用的结果,和公历没什么区别。

阴历怎么看



上个世纪,一个既有公元又有农历的邮戳。

事实上,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看出哪个是准确的,取决于日历在运行过程中根据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实际变化进行调整的频率。比如地球绕太阳运行365.2242天,实际上多花了一点时间,多出来的时间折算成每四年多一天,才能让时间回到365天的轨道。多一天的一年称为闰年。而农历则是分散的。它以29.5306天的月相为周期变化。如果按一年365天计算,应该保证12个月。那么如何安排月数,所以每年都会有大月、小月、闰月。有没有感觉闰月比闰年多,也给生活带来不便?所以为了方便生活和年表,哪个简单哪个准确。你不这么认为吗?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