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会员”、“一分钱7天体验”、“限时6元专属钻石会员”...近日,山西的刘女士在打开第三方支付平台账单时直言“痛”,视频、剪辑修图、社交、音乐等很多用了很短时间的app,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很长时间就悄悄从银行卡里扣钱了。
和刘女士一样,不少网友发现,各种会员包月包年服务套餐,扫手机就能轻松开通,但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商家设下的“坑”。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app有很深的“自动续费”套路,引导消费者入“坑”,为退订续费服务设置诸多障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上,爽了一会儿,更新套路深
今年5月1日,《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以自动续费、费用续费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并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续费、费用续费之日前五日内自行选择”。
但现实中,因App自动续费引发的投诉和纠纷并非个案。在相关的消费者投诉平台上,以“自动续费”为关键词的投诉超过6万条。记者发现,当消费者开通会员后,一些App的套路还在继续:
——不选择自动续费。记者在光脸相机的会员订阅页面看到,消费者订阅会员只有三种付费选择:连续年费、连续季费和连续月费。
“有些app只想用一个月,但是订阅会员的选项会默认自动续费,没有其他选项,感觉自己被卖了。”一位网友在投诉平台上写道。
——小字条款是个谜。湖北的吴先生为了找工作方便,下载了“脉脉”App,被“首期会员只要0.1元”的页面吸引。于是,他点击了“0.1元立即开通”的金色按钮,交了0.1元开通了会员。
但大约4个月后,吴先生发现被软件扣了272元。他重新打开页面后,发现打开按钮上方有一行小字“7天试用,到期68元/月续费”。在相关投诉平台上,类似问题的投诉多达900条。
——优惠价名不副实。记者在一款名为“聚好看”的电视App上看到,其月活动价格为优惠价6元。扫码支付6元后,页面自动续费的相关条款显示续费为每月29元,服务到期前一天会通过微信支付发起续费。
甚至有用户得到了“反自动续费套路”的体验:“订阅App会员一定不能冲动,一定要找一个空空闲和专心的时间,才能真实地看到页面上的各种‘坑’。”
退订退款难
入坑容易,出坑不容易。消费者在一些app上取消自动续费流程很繁琐,让消费者退订如迷宫,无所适从,甚至没有办法退费。
记者下载了20款具有自动续费功能的app,app中只有6款app可以退订,14款app需要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找到四级或五级界面,点击相关按钮完成退订。另外,有些app虽然会通过邮件提前提示扣费,但是邮件中并没有提供退订方式。
“为了退订一个自动续费服务,我足足给客服打了20分钟电话,经历了转账、登录、验证等六七个步骤。”上海市民张先生说。
有些app在绑定自动续费服务后,会在下一个计费周期开始前几天扣除下一个计费周期的会员费,消费者无法退款。
更有甚者,部分app已经下架,但扣费并未停止。今年年初,家住河南的宋女士通过短视频平台的推广链接,下载了一款名为“swagie”的拍照软件。
“下载软件后显示需要付费48元才能使用,但付费后就无法使用了。然后我就卸载了。但七个月后我才发现,软件每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扣48元,前后扣了1400元左右。现在app store都找不到这个软件,更别说联系客服了。”宋女士透露。
依法清理整顿,把主动权还给消费者
针对App自动续费的乱象,多位专家建议,目前应依据法律法规对App变相强制“自动续费”的问题进行管理,将主动权交还给消费者。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变相强制消费者订阅自动续费服务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违反了《民法典》中的诚实信用、公平交易和意思自治原则。
“建议由国家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组织互联网企业开展自查自纠,整改优化各消费应用端口中的格式条款和自动续费界面,重点清理会员中诱导消费者订阅自动续费的乱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潘鹤林说。
北京贾云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可以要求第三方支付平台在默认预扣前五天给予消费者显著提示,让消费者自主选择退订或续费,并提供便捷的退订入口,在期限内探索预扣‘禁止反悔功能’,方便消费者取消支付订单。”
潘麟表示,可以要求平台在订阅页面设立投诉窗口,连接互联网企业后台和消费者监督平台。可以借鉴电商和游戏平台的经验,鼓励互联网公司在会员服务体系中实行“量包”和“月包”,增加用户的选择。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建议,如果互联网公司继续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本人、消费者协会或检察机关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或公益诉讼的方式对互联网公司提起诉讼,也可以由市场监管部门出面,责令运营公司整改。如果所涉公司屡教不改,主管部门可以依法追究这些公司的责任。(记者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