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的技巧与口才的书(销售书单:《销售就是会提问》是一本啰嗦的好书)

最近感觉自己的销售进入了瓶颈期。本来是想学习充电的。

其实网上关于大客户销售的书很多,好书很少。我就是觉得搜索“大客户销售”弹出来的书,复制粘贴推荐。

卖家看书的时间很少,只有几个读书会是真正好的内容。感觉外行解读的销售书籍就像挠我的靴子。我不能,我不能,看完他们就难受。

最近只是因为疫情,不得不呆在家里,就把看过的销售书籍整理一下,做一个销售清单。

今天是销售榜的第一本书《销售就是提问》。




这本书长这样,我就直接买了纸质版,方便在上面写字画画。

在知乎上看完就买了这本书。

我手里拿着一本很薄的书。多年的阅读经验告诉我,这本书应该是学生编的书,但其实一篇就够了。

首先,没必要买这本书,但有必要看我的读书笔记。



阅读大纲:公众号PDF版可以自己拿。



获取PDF版本的大纲,从“广智销售宇宙”回复“销售书籍列表”

先说正题,说说背景。

作者青木颜,其实我看到日本作者就头疼,因为日本太客气了,所以光是克服心理障碍之类的就是一大堆加油的话。

作者本人知名度不高,而且他应该是个培训班,推销就是把提问当模因,本质上还是想搞销售培训。

如果不知道什么是meme,可以买一本思维病毒看看。在这里,模因=概念可以理解。

二、为什么说销售会提问?

从大客户的角度提出问题来理解这件事真的很重要。

书中第一点,从向客户推销产品,到激励客户购买产品。

青木研究认为,为客户解决问题才是销售的真正价值,前提是了解客户的问题是什么,所以要提问。

销售的技巧与口才

这个观点有点类似于销售巨头SPIN提出的潜在需求的观点,只不过销售巨头认为客户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潜在需求,他们需要通过提问和暗示的方式让客户意识到自己的需求。潜在需求→明确需求。

同时《大客户销售攻坚之道》中还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观点,就是潜在需求→明确需求这一步参与的人会和客户的感受产生联系,客户会认为你更了解他,你在项目前期介入,胜率自然强。

如果你发现所有的客户都有明确的需求,说明你来晚了,客户已经被人脉很广的厂商教育好了。

例如:

例如,一个能源项目计划购买几台制氢设备。

基本上可行性研究开始前你就介入了。顾客处于一种不知道他想做什么,他有什么,甚至他想买什么的状态。

这时候你的责任就是介入,使用场景,决定技术路线,怎么进化工园区,怎么签合作协议。主动权自然在你手里。就算最后竞价分了,你至少也能分到一大份。

如果客户还在潜在需求,你可以拿着ppt去读你的产品有多好,你的产品质量有多高,你觉得客户会相信吗?客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作为销售的你也不可能知道。这个时候卖什么都贵。

所以遇到早期的项目,遇到不知道你需要什么的客户,不要自寻烦恼。项目越早,胜率越高。

书中第二点,少说多听,巧问。

给我一些我觉得不错的技巧。

一、总结客户说的少,引导客户说的多。

我自己也经常犯这种错误,或者大场面不说话,不引导客户,一言不发做笔记。

要么客户说一堆,我说一堆,根本不算谈话,要么就是在读对方的台词,一次沟通后谁也不知道是谁。

以后和客户沟通的时候,尽量引导客户继续说下去,但是要适当纠正,防止他们走野空。

第二,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担心问题会得罪客户,不做猜测,直接提问。

作者说情商高的人容易出现这个问题,有点像大家说的“给别人难堪的病”。如果你不好意思问,基本上客户不想回答我,你就不会问,或者给客户猜一个答案。

感觉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犯这个毛病。一次交流下来,我觉得没必要问一些关键问题。最后还得私下问问。

一般尴尬的问题才是重点。比如项目资金从哪里来,企业资质有没有问题,企业和管理层谁说了算,这个问题你要问。这种事情千万不要乱猜,端正态度,让客户觉得自己只是在说事。

只要我不尴尬,别人就尴尬。

第三,台风要稳,不要急于求成&太卑微,不要把客户引向正确的方向。

这个业务员多多少少有经验,销售不是靠文字拿单的。

说白了,客户和企业都在找一个踏实的人,所以沟通的时候一定要稳,节奏要准。

同时也不能太谦虚,或者一直微笑(看起来像假笑)。毕竟,在基于解决方案的销售中树立适当的尊严非常重要。否则后续谈判基本没有筹码。客户觉得自己是上帝,谁能和上帝谈判?

做个总结

这本书的想法很好。销售只是提问。

我觉得和客户沟通的时候,如果只有一件事需要注意,那就是

让客户发言。

我见过很多工程师或者销售人员,他们在客户面前侃侃而谈。顾客无聊到掏出手机都没注意到,还在吹嘘自己的产品。

聊到最后,客户问了几个问题,尴尬地回答:“我回去问问我们的专家。”

无效沟通,过多的无效沟通,客户只会觉得厂家不理解我,除非这个市场放弃了别人,一定有更懂客户的厂家才能中标。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