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作者:穆
每个互联网用户都难逃被弹窗广告盯上的命运。
“下载了鲁大师后,我的电脑莫名其妙地出来一堆奇怪的软件,弹窗广告接连不断。”没想到,我想下载一个电脑系统修复工具,却遇到了麻烦。
在删的过程中,我发现她惹的麻烦远没有这个多。每隔一段时间电脑右下角会自动弹出弹窗广告。更令人沮丧的是,这些弹窗广告非常难关闭。一种情况,弹窗直接隐藏关闭按钮,点击跳转到网页后才能关闭;另一种情况,关闭和下载简单合二为一,一不小心就会提示“开始下载”。
2021年9月,江苏省消保委对PC应用软件网络弹窗进行了专项调查,公开约谈了鲁大师、暴风影音、输入法等14家涉案企业。随后,各PC端软件企业基本都给出了针对性的回应和整改措施。
除了PC端,2021年7月,工信部开展了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基本解决了手机APP屏幕弹出信息“关不掉”的问题,“乱跳”发生率也明显下降。
然而风头一过,弹窗广告又以其他形式卷土重来。用户余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打开美柚APP后,一下子就会跳转到第三方购物平台的页面。“应用启动后,轻轻一抖或者‘抖’就可以跳转,真的防不胜防。”
多次整改后,弹窗广告为何“死灰复燃”?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很多广告促销员瞄准了弹窗广告市场,从而建立起一条“黑色”产业链。
每个不到2美分
在哔哩哔哩搜索弹窗广告,“一招教你搞定电脑自动弹窗广告”、“两个神器,快速卸载流氓软件,弹窗广告”等标题映入眼帘,两个视频加起来浏览量已经超过百万。评论区一条好评如潮的评论说,要想远离弹窗,“只能从源头解决问题,直接拔掉。”
弹出式广告有多常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常用软件中,网络弹窗多达1221个,82.4%的受访者不喜欢网络弹窗。
事实上,随着技术的发展,弹窗广告背后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活跃在众多商家之间。广告主会根据曝光次数收取费用。所谓曝光,是指在广告的外层画面停留3-5秒或点击进去查看广告内容。一次曝光的价格很低,甚至最低价不到2毛钱一次。
时代周报记者以推广生发产品为由,联系了一位广告推广人员,要求在手机APP上弹出广告,目标人群为男性。对方随即以视频的形式给记者发来演示模板,表示可以有针对性的精准投放人群。"有些男人喜欢军事、财经和小说."
交谈中,记者发现,扔一个弹窗广告并不复杂。只要产品图片准备好,等待20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发布了。当记者表示自己销售的产品没有相应资质,担心广告审核会失败时,对方直言“我们很多后台的产品都没有资质。如果我们没有营业执照,我们就在这里给你找。”
据对方介绍,目前5000元可以买30万个弹窗广告。付费后,客户可以进入后台,随时看到广告转化率的消耗和投放情况。对于人群的定位,外卖员可以随时调整,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所有标签。
时代周报又找了一家广告推广商,也是推广R&D的产品,地点是北京,希望在全平台投放弹窗广告。对方听后表示,北京是核心城市,价格会比较高,曝光价格在4到5分钟不等,但起步价至少6000元。
当记者询问投放是否准确,如果广告没有通过审核会被删除时,对方自信地告诉记者,绝对不会,“如果下架了,我直接退钱”。它还说所有的数据和信息都可以被第三方找到。
促销价格低带来的效果也不低。这些弹窗广告会显示一些抽奖和打折信息,吸引消费者点击下载。时代周报记者下载影视百科后发现,其小说的热门阅读页面夹杂了大量的弹窗广告,几乎每一章都能看到不同的弹窗广告。记者无意中点击了一个与抽奖相关的弹窗广告后,被告知已选择9.9元购买五菱汽车,限时一小时。如果要参与,首先要进入第三方购物平台的下载页面。
技术是无辜的
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弹窗的诞生并不是“原罪”,而是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创新的广告形式。其初衷是为了避免广告与用户的网页内容不兼容,进而对品牌造成不利影响。然而,随着弹窗的广泛应用,巨大的经济利益导致其被滥用,一度被用作窃取个人信息、诱导下载不良软件和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
为此,弹窗的创造者伊万·佐克曼(Ivan Zokman)在《大西洋月刊》上公开发表文章表示忏悔。但创始人可以为此忏悔,追求利益的商人却不能。
更值得警惕的是,很多广告弹窗不规范的软件,是用户通过正规渠道下载使用的软件,甚至被称为安装必备软件,如杀毒软件、浏览器、影音播放软件等。诚然,广告是其盈利方式之一,但用户在享受软件带来的便利后,是否还要承受来自广告弹窗的骚扰?
如今,围绕弹窗广告的治理从未缺席。早在2014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总局就召开了“整治网络弹窗”座谈会,决定启动“整治网络弹窗”专项整治行动。2019年底,人民日报正式发布微博发布的《弹窗广告》一文,迅速登上热搜,阅读量超4.4亿。一时间,“平台对治理弹窗泛滥责无旁贷”成为各界共同的呼声。
2021年11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信息通信服务宣传的通知》,决定自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开展信息通信服务宣传。其中,提出优化APP弹窗信息显示方式,要求互联网公司在APP弹窗信息窗口设置明显有效的关闭按钮。
但是,为什么监管部门对弹窗广告屡禁不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没能消灭?
对此,3月13日,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潘鹤林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弹窗广告是很多网站的重要收入来源,但目前的监管无法覆盖所有应用广告。再加上互联网本身非常开放庞大,监管难度太大,所以即使监管要求去除弹窗广告,一些网站还是会有弹窗。
“目前主流网站的弹窗广告已经有所收敛,因为对主流网站的监管更容易集中,但是对于大量的应用和非主流网站来说,去除弹窗广告是非常困难的。”潘鹤林说。
今年3月2日,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弹出信息推送服务管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互联网弹出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了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应当严格遵守的十项要求,要求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等。
在潘鹤林看来,这意味着对弹窗广告的内容和操作进行了规范。今后弹窗广告只能通过审核推送,不能随意发布弹窗广告信息。对于头部互联网平台,约束必然有效,但对于大量长尾网站,规则覆盖困难。但对于确定性高的用户,比如大部分使用主流网站的用户,体验会有所提升。
(应采访者要求,白白、余华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