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开通微粒贷借钱年龄(校园贷“开正门”持牌机构爱了吗?银行、消费金融多数仍“敬而远之”)

自2017年整治互联网金融参与校园贷以来,教育部、金融监管部门频频发声“开前门,堵偏门”。近日,银监会、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四年来,以互联网金融为主的非持牌机构“偏门”似乎被堵得差不多了。但是,校园贷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目前“前门”开得好吗?

怎么开通微粒贷借钱

“目前校园贷是公益性贷款,持牌人不愿意主动进校园。”一位消费金融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目前银行信用卡进校园侧重于大学生财商的宣传教育,真正的校园市场份额并不大,已经被花坛等产品所盛行。

此外,由于大学生还款能力弱、坏账率高、催收难度大、利率限制多,多数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敬而远之”。

学生不喜欢信用卡。

“我们身边做信用卡的同学真的很少,收到礼物才办一张。但是不知道怎么用。之前有同学拿了礼物开卡,但是没有成功。大家还是用花比较多。”一位985名校的研究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据记者了解,很多同学在开花呗的时候刚好拿到了2000元的名额。随着使用频率和还款能力的增加,一些消费能力强,平时购买奢侈品的同学,可能会拿到2-3万元的额度。

近日,监管部门下发的通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向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政策一出,市场开始质疑花呗、借呗等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校园贷的合法性。目前,小额贷款公司是、借呗等消费信贷产品背后的持牌机构。不过,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这并不意味着花呗、借呗等产品将退出校园贷舞台。

去年,蚂蚁集团联合南洋商业银行等机构在重庆申请消费金融牌照,注册资本80亿元,注资规模与捷信消费金融并列行业第一。业内人士认为,蚂蚁金服有意将消费信贷业务放入消费金融公司,因此不存在这种合法性问题。

“有的同学不是没钱买,只是不想用现在的钱,想延期付款,偶尔买一些贵重物品,但基本都是在能力范围内消费。”上述同学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曾报道,豆瓣上有两个群——“骗子联盟”和“网贷互助群”,成员主要是在二三线城市生活学习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因为抑制不住自己的消费欲望和虚荣心,开始越来越多地借用信用卡、花呗、小额贷款等产品进行网贷,最终成为被催促的对象。

一名大三学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为了买AJ鞋等高消费商品,他在10个平台上欠了3万多元,包括拍拍贷、分期乐、滴滴、桔子分期、360借条、活力花、易花、恒易贷、备用金、花坛等。

但据记者了解,学生在银行或消费金融公司有债务,甚至被催收的案例还是很少的。大部分同学表示没有使用信用卡的习惯,信用卡和互联网金融的真实利率也没有仔细计算过。

一般来说,信用卡的贷款利率在年利率18%左右,如果有优惠免息活动,可以低至12%-13%。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产品利率一般在18%-24%左右;然而,市场上互联网金融提供的借贷产品年化利率在24%-36%,边境地区也存在“灰色操作”。比如额外加上保险和服务费,实际利率会更高。

3月31日,央行发布通知称,为维护贷款市场竞争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绑定的机构范围为“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存款类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为贷款业务提供广告或展示平台的互联网平台。”

上述消费金融行业人士表示,目前所有持牌机构都明确标明了利率,只有部分非持牌机构没有向客户明示利率。此外,市场上还有一些“打擦边球”的做法,如只显示“日利率”,少数机构在广告宣传时使用“日利率低至0.03%”等用语,给消费者造成利率极低的错觉。综合消费金融贷款通常期限较短(一般不超过一年)。上述人士认为,显示月利率比较合适,双方更容易认可。

被许可方“绕道而行”

“虽然监管明确了这个方向,但我从未见过持牌人大规模进入校园。”华中某消费金融公司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助学贷款是国家政策补贴,而消费金融的助学贷款与其性质完全不同,同行中很少有持牌机构将校园作为增量市场。

华东消费金融公司另一位高管表示,他所在的公司明确拒绝给22岁以下的人贷款:“目前政策已经放开了,但我们也可以选择不做,因为确实没有必要。在业务上,首先这个群体的风险控制不好;其次,还款来源难以落实,催收频率不能高。一进行催收,很容易对年轻人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对消费公司的负面影响,绝不是一点利息收入可以抵消的。所以校园贷从来都不是消费金融的‘主战场’。”

另外,针对学生的贷款利率也不能太高,否则违背了国家让正规机构进入校园贷市场的初衷,所以这部分人群的风险和定价并不匹配,更多的是一种公益性贷款,所以持牌人并没有进入校园的“冲动”。

少数例外,如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2017年开始推出部分校园贷产品,年化利率在10%左右,费率低于银行信用卡,也是助学性质,不是盈利性质。

上述高管表示,由于一些年满22岁的人也在读研究生,通常会用大数据来判断是否是学生,但难免会有“漏网之鱼”。他建议,最好能突破社保数据和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壁垒,让消费金融公司直接查询社保数据,这样就能明确自己是“学生党”还是“工人”。但目前消失金公司所依赖的社保数据都是借款人自己提供的,保真度还不如直接查询社保数据。

但打通这些数据的工程相当艰巨,关键在于数据泄露的隐患。所以目前只有少数城市打通了社保数据和银行后台,没有和小金公司合作。

上述人士表示:“理想状态是将社保数据贴上标签,交给金融机构,可以有效防止借款人私人信息泄露,但也是一个大工程。”

目前,有一些人反对持牌人进入校园。例如,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苍溪县白衣镇缙云村党支部书记李俊提出,要加强对网贷的监管和整治,建议禁止为在校学生办理信用卡、提供分期等与超前消费相关的金融服务。他认为,学生没有还款能力,提前消费无疑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风险,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实习记者吴双对本文亦有贡献。)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