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军号召二次创业的关键期,无论在智能手机、AIoT还是智能汽车,都有无穷无尽的挑战和机遇。他很清楚,对于11岁的小米来说,技术是决定性的一手。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赵东山
编辑|李伟
图片来源|受访者
2022年1月4日,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小米集团仿生机器人团队CyberDog(铁蛋)颁发“百万美元科技奖”。团队花了10个月研发并量产了一款售价9999元的四足机器人。
评选“百万美元科技奖”正在成为小米的传统之一。雷军在颁奖典礼上说:“技术为本是小米永远不变的铁律。保证工程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集团的重中之重。”
在此前的小米12系列手机发布会上,雷军宣布未来五年小米的R&D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小米将坚定不移地继续加大R&D投资。此外,小米将在2022年继续招聘5000名优秀的年轻工程师。
两年前,雷军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500亿元用于研发。在过去的两年里,小米的R&D投资超过220亿元,工程师人数超过16000人。小米喊出冲击高端手机市场的口号后,技术研发成为小米内部的重中之重,研发经费逐年增加。
2019年,小米集团营收2058亿元,R&D费用75亿元,R&D占比3.6%。2020年,小米集团营收2459亿元,R&D投资93亿元,R&D占比3.8%。2021年8月8日,小米官方微博透露近两年,小米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以3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不难看出,技术上,小米在不断补课。即使过去一年股市整体走低,小米市值较最高时蒸发4000多亿港元,但雷军投入研发的决心并未动摇雷军投入1000亿技术背后的野心不仅仅是手机,而是以手机为中心的整个AIoT生态,包括智能汽车。
小米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告诉《中国企业家》:“雷总(雷军)对(小米)手机部的要求是成为小米整个集团的技术中间平台,一些创新业务会在手机部孵化和带动。”
在曾学忠看来,本质上,手机的很多技术都和汽车、机器人有关,比如图像技术、充电技术、底层软件、人工智能交互技术等。这些技术也会增加手机部门的投资。
雷军亲自担任小米汽车CEO,小米内部手机和汽车技术团队有大量交流机会。“底层软件,手机×AIoT内容层层流转,我们有很多技术积累自然会通过(车队),2022年我们也会给车队输入一些软件技术人才。”曾学忠透露。
就像技术活水在小米内部各业务间流动和共享,大大提高了技术研发和落地的效率。比如不久前小米12手机新推出的计算摄影技术“万物对焦”功能,其实就来自CyberDog的“主人追踪技术”。
毫无疑问,无论是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还是蓄势待发的AIoT领域,还是刚刚起步的智能汽车赛道,小米和雷军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工程师出身的雷军认为技术投入可以带来确定性,他把小米的未来放在技术之上。
冲高端道阻且长在小米12系列新品发布会上,雷军第一次喊出了“全面对标苹果”的口号。雷军的信心除了技术投入的确定性,还来自一份报告。
2021年8月,国际调研公司IDC发布报告: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机销量超过苹果,仅次于三星,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全球市场份额16.9%。同月,雷军给小米定下新目标:“三年内拿下全球第一!”
这一成绩坚定了小米冲击高端市场的信心。在2021年度演讲中,雷军特别强调了小米的高端“基因”——“其实小米手机刚起步的时候,就是从高端起步的,小米手机第一代是当时最高端的智能手机。后来面向大众用户的Redmi产品非常成功,大大稀释了小米品牌。再加上我们自身实力不足,小米被很多人误解为只做低端。”
小米12系列手机被雷军视为小米自研技术的全面突破。但现实是残酷的。在小米等国产手机厂商高喊高端的同时,苹果也将其13系列新品价格下调至5000元。随着苹果新iPhone 13系列手机的发布和全面销售,小米全球第二的位置很快被赶超。
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在小米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小米手机第三季度市场份额下降,主要与苹果iPhone 13系列的强劲表现有关,这也导致了所有安卓手机份额的下降。
曾学忠告诉《中国企业家》:“小米在2019年决定了双品牌战略。三年来,红米和小米系统已经非常完备。从产品维度来说,每个系列都有自己的产品思维和策略点。雷先生(雷军)提出双旗舰,双高端,全面对标苹果。当然,我们从技术和体验上对标苹果,从单点突破到局部突破,再到整体的一点点突破和超越。”
过去几年,国产手机厂商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情况是,智能手机的战争已经进入存量市场,竞争越来越同质化。所以手机厂商在快充、续航、全面屏、摄影、高刷新率、折叠屏等等领域都有创新和涉足,但总体情况似乎并没有改变。
1月18日,市场研究机构科纳仕公司发布报告指出,受益于iPhone 13系列的强劲需求,苹果2021年第四季度的出货量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22%,重新夺回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头把交椅。三星下滑至第二位,市场份额为20%。小米以1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在此期间,苹果市值一度飙升至3万亿美元。
相比苹果,技术实力不足对小米发展的制约已经越来越突出。近年来,雷军越来越重视技术。他曾在微博中写道,小米实施“技术导向”战略,将年轻工程师的招聘、培训和激励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在2021年的公开演讲中,他还说:“近年来,(小米)股价越是低迷,我们越是屏住呼吸,拼命投入研发。小米要想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实现梦想,就必须突破高端。“对于小米来说,无论是高端之路,还是世界第一的位置,都是任重道远。
但是,面对停滞不前的股市,每一个手机从业者都必须思考,何去何从,如何去创新。“从宏观的角度,我一直坚持认为,作为未来万物互联的核心,手机的形态可能会不断思考一些变化。另外,就是交互的方式。我们现在开始是小爱同学和Civi。互动的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曾学忠告诉《中国企业家》。
手机部成为技术中台“手机×AIoT”战略是雷军在2020年小米十周年时提出的一个核心战略。它的核心思想是,在未来的智能时代,从智能个人到智能家居,再到智能出行和智能办公,这四个智能场景是未来万物互联时代最重要的四个场景。
在曾学忠看来,手机系的技术中间平台的意义在于,以手机为核心,基于四大智能场景,要构建可用于智能穿戴、带屏家庭音箱、电视、办公大屏、汽车的底层架构。基于此,这些场景和内容可以高效、便捷、方便地自然流动,实现互联互通。
事实证明,小米在组织和人员培养上,一直是这样实践的。
在获得小米百万美元科技奖的团队中,有两位2020届毕业生,其中一位是来自哈尔滨理工大学的许。在参与铁蛋的研发之前,许做的是小米手机部门的开发工作,直到有一天部门领导找到他:“现在有个机器狗项目,要不要参与?”
在本科和硕士期间,许有过机器人开发的经验,所以他欣然同意。10个月后,他们研发并量产了一款售价9999元的四足机器人。更关键的是,铁蛋研发中的相关技术还应用在小米手机、智能音箱等产品上。
除了小米手机呈现的万物聚焦技术,铁蛋团队的语音交互技术也为小米的智能场景带来了新的突破。
或者智能手机音箱中语音交互面临的应用场景有限,多为室内和固定场所,噪音较少。而铁蛋机器狗可能经常带在户外,甚至在接收语音指令的时候,它自己也在动,这对语音识别和降噪算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铁蛋项目负责人郭小萍告诉《中国企业家》:“手机是没有腿的机器人,机器狗有腿但不需要显示屏,汽车是四轮机器人。很多传感器、供电系统、软件交互都是相通的,手机的软件、汽车的雷达技术、机器狗都会用到。”
在加入小米之前,郭小萍曾为其他手机制造商工作。“我们能在10个月内研发并量产铁蛋的关键原因是小米内部没有很深的部门墙,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效率很高。你很难想象这种事情发生在其他企业。如果协调不好,大家可能会想,‘我为什么不早点下班回家’‘对我的考核没有帮助’。”郭小萍布道。
除了铁蛋,越来越多这样的技术研发项目诞生在小米内部。
“小米的人才培养、人才激励、技术和文化都要围绕公司的战略来做。因为‘手机×AIoT’涉及不同的技术领域,包括硬件和软件,所以我们在人才培养上也更加注重集成和创新的培养,鼓励我们的应届毕业生,包括工程师,更多的跨专业交流。”小米技术委员会副主席王飞告诉《中国企业家》。
小米越来越多的举措都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技术人才的建设已经成为雷军最重要的战略。小米内部有一个共识,“没有新兵,就没有未来,没有老兵,就没有团队”。此外,小米还有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未来之星计划、面向青年工程师的青年工程师计划、“星星计划”等涵盖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
截至2021年底,小米已经建立了涵盖12大领域、98个子领域的技术版图,涵盖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机器人、软件与算法、电子商务、智能制造、金融等小米研发和应用的各项技术。
志在芯片除了AIoT和智能汽车,雷军还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芯片。
近日,天眼信息显示,上海宣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宣洁公司”)成立于2021年12月9日,注册资本15亿元,由X-Ring Limited全资拥有。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半导体技术等领域的IC芯片设计和服务、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
隐藏在宣洁公司背后的是小米集团的两位关键人物:执行董事、总经理、法定代表人曾学忠和监事刘德。
刘德目前是小米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和高级副总裁。此外,他还担任小米集团旗下包括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公司的监事或法定代表人;曾学忠现任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手机部门总裁。在小米集团内部最新的人事变动中,接替雷军出任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
曾学忠
一个值得注意的背景是,曾学忠在中兴时期负责手机终端业务,帮助中兴手机实现了国内市场份额前五,全球出货量4800万台。2017年,曾学忠加入紫光集团,2018年,曾学忠出任国产芯片龙头企业紫光展锐副董事长兼CEO。
早在2017年初,小米就正式发布了自主自研芯片澎澎S1。发布后澎澎S1,首款搭载的小米5C澎澎澎澎澎澎澎澎2然而,小米5C上市后遭遇市场冷遇,销量不佳。此后,市场上鲜有筹码暴涨的消息。直到2020年年中,在小米十周年的演讲中,雷军透露小米并没有放弃芯片。
2021年3月,雷军正式发布了澎湃在小米春季发布会上,历时两年投资数亿美元的C1芯片。当时曾学忠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自研芯片难度很大,漏洞很多,需要长期的毅力和对芯片的专业理解。
在前不久的小米12系列发布会上,小米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充电芯片澎湃又是P1。雷军在大会上表示,经过18个月的研发,这款芯片作为充电芯片,不仅能让手机在快速模式下最快18分钟充满电,还能让同样容量的电池续航一小时。
除了小米,很多手机厂商也开始布局芯片。从国外的苹果、三星,到国内的华为、小米、OPPO、vivo,都开始自主研发芯片。但相比OPPO在2019年宣布投入100亿元研发芯片,小米当时对芯片的投入还是比较谨慎的。仅2021年,华为在R&D的投资就达到17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60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谷歌。
当被问及小米在芯片上的1000亿元投资计划时,曾学忠没有直接回答。他表示,小米1000亿元的技术研发投入将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改善研发环境。小米科技园有123个实验室,占地上万平方米,都有不少投入。这些实验室可以为全球的工程师提供在线呼叫自动化设备,还可以模拟全球20多家运营商的网络环境。
第二,人才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小米拥有16000名工程师,仅2021年就招聘了5000名工程师。雷军透露,小米将在2022年继续招聘5000名优秀青年工程师。曾学忠透露:“雷总带领小米高管不断从全球招聘高端人才。我们先后在全球建了9个R&D中心,其中5个在国外,人才遍布芬、法、日等国。”
第三,技术创新投资。“百万美元科技奖之所以要一年一年坚定地做下去,是因为我们真的希望这些年轻有创造力的工程师,不管他们的想法和创意有多疯狂和酷,给他们一个环境,给他们奖励,希望他们能在小米平台上真正发挥价值。”曾学忠说。
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团在R&D投资32亿元,较上年增长39.5%。不过,虽然当季R&D投资占营收的比重较上年再次上升,但仍仅为4.1%,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如果真如雷军所说,“未来五年小米的R&D投资将超过1000亿”,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增加。
每年的R&D投资超过1000亿元,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小米集团年均R&D投资将超过200亿元。据测算,目前小米集团年营收在3000亿左右,利润在200亿左右,也就是说每年的利润都会投入到研发中。这对小米来说是不是压力太大了?然而,R&D的投资并不是利润数字的简单相加。而且在2021年春季的新品发布会上,雷军透露,到2020年底,小米的现金储备已经达到1080亿元。现阶段,可能是财大气粗的小米苦苦补充研发的时候。
目前,在雷军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智能手机、AIoT还是智能汽车,都存在着无尽的挑战和机遇。雷军也知道,对于11岁的小米来说,技术才是决定性的。但他也知道,技术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他在小米十周年演讲中所说:“做长期有价值的事情,和时间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