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鑫网编辑:光影2021-12-20 14:16:16
12月20日电(记者杜)营商环境好不好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当前,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保障和重要抓手。连续八年被列为国务院常务会议“新年第一会”议题,凸显了营商环境在新的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性。
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青岛的活力和潜力不断释放,营商环境的优化以冲刺的速度推进。市北区作为青岛主城区的核心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乘着青岛港经贸合作试点创新基地的东风,不断加快跨越,推陈出新,齐心协力推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实践。
(来源:市北区)
创新帮助企业提高商业诚信
近年来,市北区全面成形,赋予百年历史名城新的活力,拓展城市发展新空区域,打造RCEP青岛港经贸合作试验创新基地核心区。一个强大的城市需要经济的支撑,而一个繁荣的商业将导致经济的繁荣,而良好的商业环境是商业繁荣的基本保证。
对于市北区来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根本和前提,因此市北区不遗余力地优化营商环境。历史城区商业形态丰富,商业环境复杂,过程中对商家的监管也要到位。商业诚信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潜力和社会消费信心,也是打造辖区一流营商环境的实力和着力点。
作为青岛的顶层战略,营商环境的优化不能有短板。尤其是台东商圈附近的商业形态复杂多样,多为中小型商家。商业诚信对整个台东商圈至关重要。市北区市场监管局以台东三路、登州路、营口路为重点,创新推出“统一海鲜加工价格”三项制度,从根源上解决了监管难题,以点带面,辐射全区,帮助辖区企业提高经营诚信,提振社会消费信心。
截至目前,全区示范街22条,登州路啤酒街消费纠纷同比下降70%,现已实现“零投诉”。
(来源:市北区)
兼顾服务发展、监督和执法
餐饮业作为一个涉及面广的行业,一直是市北区的重点行业。今年以来,市北区积极创新工作思路。5月起,在全市率先试点建设网络订餐工程,探索建立智能监管长效机制,试图解决餐饮行业城市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市北区围绕历史城区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品质强区、品牌发展区”为重点,全面开展品牌培育和创建,以“工匠精神”优化服务输出,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三年获得国家、省、市质量奖86项。2021年在全国90个“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名单中获得2席。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超银中学成功入选。在第四届中国质量奖评选中,青岛阴超中学作为教育机构的杰出代表,首次突破了青岛只有“大制造企业”获奖的传统局面,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初中。
知识产权是近年来经常被提及的一个新话题。随着人们的认知和了解,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到重视。市北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坚持服务发展与监管执法统筹考虑,全力推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为企业做大做强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市北区商标申请9224件,注册商标7422件,有效注册商标44475件,申请量、注册商标数、有效注册商标数均居全市第三。驰名商标17件,马德里国际商标289件。
(来源:市北区)
人才赋权和税收有助于改善商业环境
人才作为区域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市北区紧紧围绕RCEP创新实验基地规划,打造高水平、全方位、开放式的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RCEP国际人才服务中心。今年6月29日,RCEP国际人才服务中心正式“开门迎客”。通过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从公共人才服务、国际人才招聘服务、人力资源产业平台市场化服务三个维度,构建了集政策推荐、人才招聘、创新创业、市场化运营、生活服务五大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国际人才服务赋能平台。
《RCEP协定》的实施,为货物贸易减免税、吸引外资和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外贸企业抓住发展机遇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局青岛市市北区税务局顺应大势,主动帮助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增添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市北区税务局针对青岛外贸行业的税收需求,组成RCEP协议课题组,通过优质服务和深入调研,形成了RCEP战略下青岛外贸行业专题分析报告,为当地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帮助青岛外贸企业最大程度享受RCEP战略带来的政策红利。
部门和街道对齐后,营地的商业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营商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发展。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除了市北区各部门的努力外,各街道要抓紧制定年度发展计划,转变发展思路,进一步激发社会创造力和辖区发展活力,为全区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奠定基础。
大港街道紧紧围绕市北区“打造中国北方最佳营商环境城市”的目标,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青岛形象”的理念,引进大连海事大学校友会、青岛船舶供应与维修行业协会、青岛远洋船员学院校友会共同组建新型航运与船舶管理行业服务平台,积极盘活多个辖区资源低效利用, 推动产业业态转型升级,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服务集团和企业新生态。
洛阳路街道依托“互联网+”,不断提高惠企政策知晓率。让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了解市北,了解市北,投资市北。今年以来,我们共推送相关信息300余条,接听企业各类咨询电话100余次。依托培训研讨会,洛阳路街道进一步打通政策服务最后一公里,面对面为企业解疑释惑。通过定期走访、电话联系,摸清“四上”企业、四园一楼企业、纳税前200强企业的诉求。同时可以和业务主管部门一起帮助解决问题,让企业留下来,发展好。
宁夏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邀请区税务局、区工信局、区发改局、区工业专班等部门,围绕减税降费、“专业化创新”、青岛政策沟通、RCEP青岛经贸合作创业创新实验基地建设等,与辖区企业代表召开政企协商、政策解读会议10余次。先后举办了政企商会、党建产品推介会、主题沙龙、座谈会等30余场活动,与38家合作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形成8个共建品牌。积极走访街道企业,宣传政策,细化“人才哨、街道响应、部门报名”服务流程,组织线下、线上招聘会,提供有效岗位1000个以上,不断优化人才服务模式,优化人才链条。
市北区以建设中国北方最佳营商环境城区为目标,以全国营商环境评估为契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建设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城区,RCEP创新实验基地建设如火如荼!
【来源:网编辑:光影】
作为青岛的顶层战略,营商环境的优化不能有短板。尤其是台东商圈附近的商业形态复杂多样,多为中小型商家。商业诚信对整个台东商圈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