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月7日讯(记者张明江)2021年12月以来,债券基金大额赎回频繁发生。今年前4天,已有6只债券基金宣布遭遇大额净赎回。
今日(1月7日),建信伊瑞纯债和财通资管中债1-3年期CDB债券指数分别发布公告。建信伊瑞纯债C于1月6日遭遇大额赎回,财通资管中债1-3年CDB债券指数A/C于1月4日遭遇大额赎回,调整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八位。
今年前三个交易日,华安中债1-3年期政策性金融债券指数、吴栋太丁纯债、中国金信宇1年期定期开放债券、长城中债1-5年期CDB债券指数公告遭遇大额净赎回。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7日,元旦后4天已发布6份提高净值准确率的公告,均为大额赎回,其中1月4日赎回的仅4只,且这6只基金均为债券型基金。
此外,去年12月有13只基金宣布大额净赎回,其中11只为债券型基金。数据显示,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基金频繁进行大额赎回,2021年7月后每个月都有超过10只基金宣布大额赎回,其中以债券基金为主。
有业内人士透露,过去几年,债券基金在大额净赎回后净值暴涨甚至暴跌的案例很多。但在监管部门发布《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公开募集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后,这种情况原则上很少见到。
一般为了满足日常的赎回需求,会预留部分现金资产用于基金的公开募集,但当赎回规模大大超过现金规模时,就不得不将资产变现。但在大额赎回、市场风险正式释放、流动性紧张、债券交易困难的时期,基金管理人被迫低价“出售”资产,这将导致基金短期业绩的下滑。这种情况在中小型基金中尤为明显。为了保护基金投资者的权益,《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对巨额赎回做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基金管理人可以使用“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管理资金流出率。所以目前这种影响在减弱。
对于提高净值的必要性,业内人士认为,基金估值一般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四位,最后一位采用“四舍五入”计算。在“五收益”的情况下,基金的估值高于每个基金持有人的实际资产水平。当赎回金额较大时,高估的程度会较大,对未赎回的投资者的权益会造成一定的损害。但目前所有面临巨额赎回的基金都设置了“提高基金净值准确度”的机制,暂时将准确度调整到小数点后第八位。这样一来,即使是上亿的巨额赎回,估值误差造成的影响也会非常有限。
然而,作为固定收益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基金仍然受到许多中小投资者的关注。中小投资者在选择债券基金时,应积极回避规模过小的债券基金。大型债券基金往往保留足够的流动性来应对大规模赎回,因此大规模赎回对大型债券基金净值的影响有限。此外,中小投资者如果对债券违约或信用债加持有疑问,应定期关注债券基金季报公布的持仓情况。许多债券基金专注于投资国债、金融债等无风险债券,其净值走势主要受货币政策而非债券违约的影响。因此,在当前信用债风险暴露的环境下,负面影响非常有限。
另有数据显示,2021年有240只基金清盘,仅次于2018年的430只,比2020年增长近40%,远超2019年的132只和2017年的108只。此外,2021年共有104只债券基金清盘,其中56只为中长期纯债基金,债券基金成为基金清盘的重灾区。
过去几年,随着基金发行注册制的实施,基金发行变得容易起来,尤其是机构资金新发行的债券基金数量多年来一直维持在高位,而一旦机构资金撤退,这类债券基金顿时变成迷你基金,最终难逃快速清盘的命运。
本文来自中国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