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首席记者李兴佳/摄
重装开业仅4个多月的郑州和盛服装城,因租赁合同纠纷与商户发生矛盾。
是表面的租赁合同纠纷,深层次却是行业饱和下专业服装市场经营艰难的生存现实。
郑州市一马路与正兴街交叉口西北角的服装城的服装商户陆先生和陶先生已经断电三天了。十几个商户,包括已经断电的商户,1月7日聚集在市场办公室,征求意见。
双方矛盾的焦点在于,即将签订的租赁合同违背了市场方当初做出的承诺,甚至有商家认为合同存在诸多霸王条款。
关键区别在于,合同中将商家考虑的一年租期改为四年,年租金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年租金从10元增长到20元)。
市场方对商家承诺的6个月或9个月的免租优惠期,在合同中被推迟到4年后才能兑现。商家反对免租期需要在第一年租期后兑现,四年后才能享受。
同时,商家原本支付的是租赁费,却变成了合同中的“综合管理服务费”。商家对此感到不解。
此外,有商户向河南商报记者表示,市场方承诺给他额外的三个月免租期,但合同中增加了附加条件,要求商户必须归还在其他市场开设的店铺,才能兑现。商家认为这是“被迫选择”,“违反自由市场竞争”。
最让商家担心的是,合同中含有“市场方应根据服装城的需要统一调整经营业态”的条款。这引起了商家的极大怀疑。“这是不是意味着后期市场可以无视商家的反对,淘汰服装,改做其他业态?”
断电商家
市场经理高负责人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解释,突然将一年租期改为一签四年,本质上是市场方出于稳定市场的整体考虑。
2020年5月,郑州凯之盛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之盛公司)作为二房东,从房东“河南嘉达棉业有限公司”处承租了8000平方米的和盛服装城,租期10年。凯世盛公司每年向房东支付租金。
凯世盛公司是接收方。在此之前,这个市场已经存在多年。很多商户在这里经营了3年、6年、10年。凯之声公司接手后,商户继续留下来经营。
当年9月,重新装修的和盛服装城开业,开业不到5个月。
为了赢得市场,高先生说自己投入了500多万。目前市场收取的商户租金只有300万元左右,还没有填满前期投入。高先生承认前期是亏损的,资金投入高于收益,不成比例。
从起步到繁荣的新市场,大部分都有一个培育期,从2年到5年不等。也正是基于此,和盛服装城将前五年定义为“工作期”。这五年“主要考虑商家的利润,公司不考虑利润,公司的信誉最重要,只要活下来就好”。
对于目前的居住状况,和盛市场有着更清晰的认识。市场以四年合同期限制商户,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
【市场饱和,空铺率增加,每家市场吃不饱】签四年租约之争,揭开了服装市场在行业激烈竞争下艰难生存的伤疤。
郑州服装专业市场已经严重饱和和过剩。郑州火车站附近有大大小小十几个服装市场,总商业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今年由于存量业务转型,出现了嘉宝金三角服装市场、美盛服装城、田忠利、和盛服装城的新涌入,新增量超过5万立方米。在本已过剩的服装市场,由于新玩家的蜂拥而至,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每个家庭都从大锅饭中得到一份。结果,每个家庭都吃不饱。
特别是2020年上半年疫情突然来袭,服装市场生存形势越来越严峻,高空开店率。
即使在商圈顶级品牌尹姬广场,今年也有空店铺比往年激增。一些体量超过2亿平方米的服装巨头,在疫情期间的4、5月份空以55%的速度铺位,甚至个别楼层全部空铺位,至今闲置。
河南商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服装市场内部数据显示,复市以来的上半年,市场客流量同比下降70%左右,商户销售额同比下降50%-70%,部分商户甚至多日不开门,导致商户信心不足选择弃店,空到店率同比上升20%。
在商户成为稀缺资源的环境下,市场方为了拉拢商户,防止外流,不得不采用强制签订四年租期甚至要求商户“二选一”的极端方式来绑定商户,获得安心。
【主打尾货、差异化竞争,商户与市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事实上,圈内心照不宣的火车站服装商圈——和盛服装城,实际上没有一席之地,甚至被排斥在外。
规模小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来自和盛服装城尴尬的地理位置。
传统上,郑州火车站服装商圈南起陇海路,一路向北,途经锦荣、世贸、尹姬、大观国贸、钱塘服装城、嘉宝金三角、金城、天龙,北至大同路。他们构建了一个每天都在突飞猛进的火车站服装财富商圈。
与之相对的和盛服装城和凯宾服装城位于正兴街以北,与大同路以南的火车站服装商圈相隔一个小商品批发商圈。虽然只相隔900米,但仿佛是两个世界。
以尹姬、锦荣、世贸、大观国贸为龙头的火车站服装商圈,积累了庞大的零售客流、城市和区域的精准批发客户,享誉省内外,但并没有给900米外的和盛服装城带来多大的集聚效应和产业带动。
但这并不意味着和盛服装城没有行业地位。相反,和盛服装城和凯宾服装城做了差异化定位,以尾货为主。两个市场有很多在尾货领域有多年积累的经验丰富的商家,有的甚至坚持了10年以上,足以见证尾货市场空的容量和想象力。
这个冲突没有谁对谁错。关键在于立场不同。对于市场方来说,在投入数百万资金接盘的时候,就必须以一种负责任的敬业运营的态度开始,前期亏损之后还在想尽办法寻求商家的支持。为了考虑市场的大局,必然无法照顾到单个商家的个性化需求。
对于商家来说,投资市场也是为了把市场做大做强。但如果纸质合同违背了市场方之前的承诺,管理方强势,最终还是会让商家感到寒意。
【/s2/】市场和商户的关系是鱼和水,更需要在危机时刻共同度过难关。市场运作需要商家的支持;企业经营者也需要市场支持。如果双方不能互相理解,产生芥蒂,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所有的荣耀,所有的损失。[/s2/]
1月8日下午,河南商报记者从商家处了解到,双方一直在沟通通电事宜。希望双方都能有个和谐的结局。
(编辑纪孟戈主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