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查个人信用报告是真的吗(第三方征信APP泛滥存隐患!胡乱编造的身份证号,也能查到信用报告)

楚天都市报记者周丹

近日,央行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将正式上线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个人申请贷款,大部分金融机构都会先查征信报告,这也刺激了个人征信业务。很多人为了方便而信任第三方征信APP,不仅付出了金钱,得到的结果也不真实,还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楚天都市报记者实验发现,通过输入随机编造的身份证号,输入两次不同的姓名,可以在付款后检测出所谓的信用报告。



第三方APP查征信不靠谱

个人信用信息报告,相当于个人经济身份证,记录个人信用卡、住房贷款、欠税等情况,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管理。

市民胡先生称,不久前,他想消费贷款,金融机构要求他出示个人信用报告。他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发现了很多号称可以查询征信的APP。支付39.8元后,生成了所谓的信用报告,但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奇怪的是,继续付费还能优化一些风险项。意识到自己被骗,胡先生非常气愤:“如果有不良记录,交了钱怎么消除?”

连日来,记者以“征信”为关键词,下载了多种手机app进行查询。大部分都要付费使用,很少有免费的项目。一个名为“无忧信用”的应用程序免费检查信用。记者在网上随机搜索了一张身份证照片,上传后生成征信报告,显示有多家平台贷款申请,其中P2P网贷数量为0。同样的身份证,记者换了一个手机号再次查看,P2P网贷的数量瞬间变成了1。

记者随后换了另一个身份证照片测试,同样的模式再次操作,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测试结果。

还有一个APP叫“安牛优信”。8日,记者输入自己的名字后,随意编造了一个身份证号。支付19.9元后,出现黑名单风险检测报告,提示有不良记录,18%借贷平台贷款申请通过率会受影响。

9日,记者再次操作,改名并按照之前的身份证号支付19.9元,再次生成检测报告。



央行表示未授权第三方APP

为什么随机输入的身份证号可以检测到征信报告?记者咨询了“安牛优信”的客服,客服表示同名的人很多。“我只是猜了同名人的身份证号?”记者问。“如果真是这么巧呢?”客服。

记者进一步提出,同一个身份证号改名,付款后再次检测到举报,要求联系相关负责人。随后,一名自称产品负责人的男子联系记者,称他们的检测只匹配身份证,不匹配姓名。记者使用的是ios系统,数据库没有更新,数据来源是第三方平台,准确性无法说明。并且仅供参考,不作为贷款依据。目前已连接更多数据源,将进行优化。

记者注意到,在很多类似app的用户评价中,“作弊”、“被忽悠”、“假货”、“垃圾”等评价比比皆是。不过这些负面评论都在比较靠后的位置,置顶的评论多是正面的。

网上查个人信用报告

在央行官网征信中心首页,记者看到有一条鲜红字体的横幅提示:“征信中心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应用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请用户关注”。也就是说,市面上的这些征信app,其实都是非官方授权认可的。



个人信用可以通过三个正规渠道查询

据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个人信用报告的正规查询渠道有三种:在央行分支机构现场查询;通过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代理进行查询;登录央行征信中心官网查询。个人征信App的数据不会来自央行征信中心,因为央行征信只接入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相关机构。

记者注意到,这类app很多不仅要上传身份证照片,还要检查并同意相关协议。“当您同意本协议时,您已不可撤销地授权我公司从我公司、其关联方或我们合作的第三方机构收集、查询、收集和使用用户的相关信息......”类似的协议广泛存在。换句话说,使用这些app查询信用记录的用户,很可能被“窃取”了个人隐私。



而且这些app很多都是和贷款平台直接相关的,你可以在app里申请贷款。业内人士分析,通过相关征信App查询个人征信信息,很可能被第三方平台私自保存,可能导致信息泄露,也可能导致相关信息被出售给其他机构,进而引发骚扰电话,影响个人生活和工作。

有银行人士表示,通过手机APP查询到的个人征信报告不是官方征信报告,不能作为办理贷款业务的依据,实际用处不大。而且如果频繁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可能会影响个人信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