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从2021年7月22日开始,在中国已经半年了,没有一个游戏版号发布。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不久,一颗深水炸弹在国内原本平静的游戏圈引爆。
一石激起千层浪,港股游戏概念股集体跌停。包括腾讯、网易和哔哩哔哩在内的许多股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腾讯跌逾5%,网易跌逾3%,哔哩哔哩跌逾9%。上一次游戏概念股集体跌停,恐怕还得追溯到第一版的寒冬。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天,在国内知名投资者交流平台雪球上,有用户爆料称腾讯即将遭受重锤。这一传言迅速引发广泛讨论,并引起投资者恐慌。
各种传言汇集在一起,让“2022停刊数字”越来越可信。
但事实是,这又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相关部门已经积极回应。“2022年停止发布版本号”是谣言。
针对腾讯将被一锤定音的传闻,腾讯集团公关部总经理张军紧急辟谣,直接否认了这一传闻,并喊话爆料人联系他。随后,举报者在雪球上卖起了自己的名字,张军甚至拿空冬奥后的虚证开玩笑。这个谣言不攻自破。
对于“2022年不发售”的真实性,包括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音数协游戏工作委员会在内的多个相关部门均作出回应,称该传闻不符合事实,目前仍在收到版号申请。游戏数据分析机构Gama Data和华娱智库也正面回应传言为“谣言”。至此,事件真相大白。
来源:新浪科技
毋庸置疑,游戏版本号已经成为牵动每一个游戏从业者神经的“薛定谔的猫”。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从2021年7月22日开始,在中国已经半年了,没有一个游戏版号发布。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回应中,仅表示仍在“接收版号申请”,但仍未表示何时能恢复版号发行。
这场闹剧的原因,离不开这半年来国内游戏市场的萧条。与其说游戏概念股的下跌是受谣言影响,不如说今天的版号寒冬只是游戏概念股走势的一个缩影。对此有更深体会的人,是在游戏行业打拼的工作者。
2月15日,网络上出现多名自称“莉莉斯员工”的人,声称莉莉斯第一款二次元游戏《伊甸园启示录》的项目被砍掉。他们原本负责游戏的剧情策划和内容策划,已经在某平台更新了个人信息,显示正在找工作。
《伊甸园启示录》的开发周期长达两年,2021年11月进行了第一次文件删除测试。据外界传言,《伊甸园启示录》被砍了,因为里面含有二次元、赛博朋克等元素,无法审核。对于玩家来说,一款游戏的惨淡收场,进一步加剧了对游戏版号审批的悲观情绪。
《伊甸园启示录》项目被砍掉的原因可能没有外界猜测的那么复杂。这款游戏第一次测试后,TapTap得分只有7.8(最初只有6.9)。在测试期间,作为卖点之一的剧情被玩家普遍诟病,游戏美术甚至被喊出“做不到二次元就不要做”,因此有分析称莉莉斯此举是及时止损。
另一种声音认为,游戏行业项目被杀的情况并不少见,但这些被杀的项目恰好处于版号停止的敏感期,引起了大众的过度联想。2月14日,久游也对R&D战略进行了调整,终止了十余个R&D项目,这一调整已经酝酿多年。如今,九游专注于公司的重点项目,以应对业绩的压力。在运营方针上,九游保持自研和代理并重的模式。
不可忽视的是,如果放在前期,版本号可以轻松获批的时候,即使游戏表现不尽如人意,也远不能直接砍掉整个项目。在批准版本号还未知的时候,及时止损可能是无奈之举。即使项目组为此努力了很久,也只能接受无奈的现实。
与此同时,国内游戏圈出现裁员潮。
公开资料显示,完美世界正在对游戏研发团队进行精简和调优,仅2021年第四季度就“优化”了数百人。在未来的计划中,仍将“优化”1000人左右。过去一年,完美世界股价持续下跌,“开源节流”势在必行。
另一家游戏公司,心跳。com,据说要裁员,占三分之一。心跳相关人士回应称,工作调整确实在心跳内部发生,但数量明显不到三分之一。公司重点业务和重要岗位招牌将继续正常推进。
大厂裁员有不同的原因。完美世界的业务长期低迷,Heartbeat始终没有拿出质量过硬的游戏。但不可否认的是,版本号的停用是无法回避的重要原因。
鉴于如今的寒冬,一种观点认为,像莉莉斯这样的中小型公司受到的影响远远超过腾讯和网易这样的巨头。在国产手游榜单上,排名靠前的游戏基本被腾讯和网易瓜分,比如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三国战略版等等,牢牢占据着各自赛道的主导地位。就算版本号能顺利通过审核,新游戏对其产生影响也不容易,更何况目前的情况,很容易让人高枕无忧。
来源:七种小麦数据
大厂的R&D能力与小厂相差甚远。去年腾讯代理的英雄联盟手游,在推出之初就对王者荣耀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上演了一出“打自己”的戏码。网易新游《哈利波特:魔法的觉醒》微博热搜频繁,成功破圈。在版号寒冬下,大厂依然可以依靠手中的版号“存款”推出全新的游戏,而小厂则没有这样富余的版号储备。
自2021年7月停止游戏版号以来,已有超过14000家游戏公司倒闭。上一次如此大规模的游戏公司倒闭是在2018年游戏行业的第一个冬天。当时游戏行业因为版本数量缩水80%以上,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萧条。
但与当初不同的是,2021年新注册的游戏相关公司超过4万家,比2020年还多。其中,腾讯在2021年上半年每七天投资一家游戏公司。当然,这发生在版本号发布之前。
有时候资本是盲目的。版号寒冬何时结束,谁也不知道,但以过往历史为参照,一旦版号被叫停,游戏行业新一轮洗牌很可能会再次上演。在这次洗牌中,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游戏公司依然会被淘汰。
与此同时,游戏出海也成为国内游戏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前有莉莉斯的《民族觉醒》,后有米哈的《原神》,尤其是后者,在海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全世界玩家的认可。《民族的觉醒》很有代表性。这款游戏先在海外大获成功,然后拿到了国内运营版本号。2020年,《民族觉醒》以超过10亿美元的海外流水成为一匹黑马,让莉莉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工厂打入玩家。
来源:传感塔
游戏出海的另一个动机可以归结为国内游戏市场增长放缓。《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2965.13亿元,同比仅增长6.40%。中国移动游戏实际销售收入2255.38亿元,同比增长7.57%。不少分析师认为,与前几年相比,国内手游市场已经逐渐进入存量阶段,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相比之下,海外市场显示出更大的潜力。
2月26日,网易发布2021年全年财报,游戏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对此,网易CEO丁磊表示,受国内版号暂停影响,公司一直在开拓海外市场和制作人投资。未来将加速全球数字文化的布局,“中国风”文化的影响力将不断扩大。不难发现,即使是网易这样的大厂,也无法忽视版号停止的影响。无论是为了业务增长还是合理规避风险,出海都是不错的选择。
至于游戏出海的困难,很明显国内游戏公司会和全球游戏公司竞争。国内众多游戏公司能否拿出质量过硬的游戏,赢得全球玩家的青睐,还需要画一个问号。
在这方面,像腾讯和网易这样的大厂商采取了另一种策略——在海外开设工作室,吸引当地人才制作游戏。2020年,网易在日本开设樱花工作室,瞄准精品单机游戏。腾讯2021年在美国成立了无上限游戏工作室,这只是腾讯海外工作室之一。不过,虽然这些大厂都在海外设立了工作室,但至少目前来看,这些工作室还没有制作出质量过硬的作品。
无论是“开源节流”减少R&D资金,还是游戏出海寻求新市场,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企业的生存。但是游戏公司的生存永远是靠作品的。谁也说不准这一版的寒冬什么时候结束,还会不会有下一版的寒冬。但可以肯定的是,游戏公司应对危机最好的一张牌就是做出玩家喜爱的游戏。
总希望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不过,我们还是希望这个版本的冬天能尽快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