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创业成功的秘诀(马云的成功靠得既不是智商、也非资本,而是两个普通人皆有的强项)

马云,一个众所周知的商业传奇。

1995年是马云命运的转折点,也是马神话开始的一年。

草根出身的马云,成功不是靠智商、技术、资本,而是靠两个大家都有的长处,但都没有成长到极致。而且大部分伟人和巨人(圣人除外)的成功都离不开这两种力量。

1982年,马云第一次高考失利,数学只有一分。之后,他离开了教室,成了一名边工作边学习的社会青年。在此期间,他从事过各种工作,包括秘书、搬运工等。

有一次,马云和他表哥等20多人应聘一个酒店服务员的职位。结果马云被拒绝了,剩下的20个人都被录用了。

酒店给出的理由是:马云太矮,太瘦,长相不好。不适合迎送酒店的服务工作。



1983年,马云再次参加高考。虽然这次他的数学成绩增加到了19分,但他最终还是去了孙山。高考结束后,马云的父母开始劝儿子尽早学一门手艺,不要在高考中浪费时间。之后,马云开始骑着破旧的自行车打零工,但他对学习的渴望依然固执地埋藏在内心深处。

1984年,马云不顾家人反对,第三次参加高考,但这一次他辜负了自己的努力。他的高考总分还是比本科录取分数线少了5分。幸运的是,这一次,马云得到了上帝的怜悯。当时杭州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招生未满,他有机会以优异的英语成绩被学校录取。



马云的语言天赋或许是对“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的生动诠释。马云的数学成绩从小学开始就在班上垫底。1982年高考创下高考史上罕见的1分。但自从进入杭州师范大学英语系后,他成了全校的优秀学生,英语学得很好,成绩一直排在全校前五名。

同时,性格外向健谈的马云也成为了学校的学生会负责人,经常在学校组织各种活动,结识各种各样的人,等等。马云也成了学校里的活跃名人。

此后,马云还担任了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

1988年,马云毕业后被分配到杭州电子科技学院任教。



1992年,马云聘请了一些退休的英语老师,发起成立了海博翻译社,旨在为涉外业务提供翻译服务。在创业初期,他所在的翻译机构由于业务不多,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亏损状态。为了生存,马云不得不背着麻袋在义乌买些鞋袜皮带之类的东西摆摊。

1995年初,马云作为商务翻译,跟随雇主到美国洛杉矶洽谈高速公路投资项目。业务结束后,马云转给了西雅图的好友比尔(前杭师大外教),比尔带他去参观了西雅图第一家ISP公司VBN。

在那里,马云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可以很方便地搜索到全世界的知名企业,却找不到中国的企业,这对他触动很大,让他敏锐地嗅到了商机。



回到国内,1995年4月,马云集资2万元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务公司——杭州海博计算机服务有限公司,5月,中国黄页正式上线,马云的人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马云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不是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也不是提高了多少GDP,而是创造性的发展了互联互通的电子商务,扩大了商品交易市场,加快了商品流通,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商品流通成本,让买卖双方都受益。

电子商务是对几千年来实体店销售模式的革命性和创造性改变。

马云对社会的巨大贡献是他智商的体现吗?

前面说过,爱读书的马云参加过两次中考,三次高考,数学成绩更差。这可能说明马云的智商不高,甚至低于普通人。

这时,可能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马云的智商很一般,为什么他会创立阿里巴巴,成就他的千亿身价?

如前所述,马云最初创建互联网公司是为了获取美国的经验,这是借鉴他人的结果。后来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也是其在互联网业务运营方面长期探索和尝试的结果。在阿里巴巴电商业务刚刚开展的那几年,马云甚至不知道如何从中获利。

包括后来的支付宝业务,也是被经营电商业务过程中的真实交易问题逼出来的。

马云以一个普通人的智商,成功实现了常人无法企及的人生逆袭,创立了商业帝国,开创了电商和支付宝业务,成就了自己的千亿身价。



马云成功的秘诀在于他强烈的自信、外向、善于交际的性格,以及不安于现状、敢于追求的勇气。

为什么这么说?举个例子,如果马云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即使他第一次接触互联网,也很难把想法付诸实践,也有勇气做国内互联网界的第一个“吃螃蟹者”。甚至他连把自己心中的“古怪想法”告诉别人的勇气都没有,更别说创业了。

创业成功的秘诀

马云一生经历了几次创业,每次创业周围总能聚集起一群追随者,再次说明马云的自信能给追随者带来希望。同时,也正是因为马云的高情商和善于交际的性格,才能获得大量的粉丝和追随者。

马云的自信和高情商,在他的青年时代就已经显现。

1980年,中国杭州几乎没有外国游客。然而,为了练习英语口语,年轻的马云敢于主动搭讪白皮肤蓝眼睛的外国人——肯·莫利一家。即使我们习惯了外国人的陪伴空,我相信我们很多成年人还是做不到。

更令人惊讶的是,马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肯·莫利一家,从此他们成为了一生的朋友。年轻时,马云还得到了远在海外的挚友肯·莫利(Ken Morley)的帮助。这段经历再次说明,马云年轻时的情商和口才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同龄人。

马云大学时不仅是学生会主席,后来还当上了杭州市学联主席。这充分证明了马云的沟通和号召能力。当然,我也相信他的经历会进一步提升他的组织和领导能力,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巩固他的自信和信心。

所以,英语专业的马云,能在他一无所知的互联网世界里大有作为。他靠的不是智商,不是技术,不是雄厚的资本,而是强大的自信,超强的情商和号召力,当然还有不安于现状,敢于尝试,做天下第一的勇气。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