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中国滑雪产业进入快车道,滑雪装备消费持续升温,吸引众多品牌加速布局。在国内外品牌的“混战”竞争格局中,国产品牌暂时不如外资品牌。这背后,国产滑雪装备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差距在哪里,未来的增长在哪里空?
滑雪装备消费热
临近2022年元旦,在雪原崇礼待了一个多月的单板滑雪“发烧友”白宽(化名)愿意回京。这是白宽接触滑雪的第八个雪季。今年他又入手了一款新的nitro滑雪单板,大概4400元。
虽然白宽自称是“非典型滑雪消费者”,但据新京报果壳财经记者估算,白宽现有的一套滑雪装备花费超过2万元。此外,白宽还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按照两到三年更新一次设备的频率,每次更新设备的支出在15000元以上。即便如此,在白宽看来,与真正的滑雪爱好者相比,他对滑雪的投入根本不算什么。在他认识的滑雪爱好者中,一个雪季换好几块滑雪板的人还真不少。
游客在滑雪场享受速度和激情。图/IC图
除了白宽,刚进入滑雪圈的楚峰(化名)还是新手,也在考虑入手装备。根据伊恩发布的《2021滑雪圈研究》报告,约53.6%的用户会大概率购买带有滑雪元素的产品。JD.COM平台数据显示,去年双十一滑雪类目自营订单量同比增长23倍;天猫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滑雪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20%,女式滑雪服和亲子滑雪产品销售火爆。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搜索小红书平台发现,网友分享了3万+条关于滑雪装备的笔记,主要涉及新手小白和爱好者对滑雪装备的分享、单板滑雪装备攻略、滑雪服装选购攻略等。
贵,入门级装备3000元起
滑雪者从头到脚一般都需要滑雪服、速干衣、滑雪袜、手套等服装配件,雪镜、头盔、护具等安全装备,滑雪板、固定器、雪鞋等。要配置的设备很多,要做的选择也很多。目前有迪卡侬等低价品牌,有始祖鸟、德桑特等专业运动品牌,有phenix、rossugnol、burton、salomon、nitro、bogner等专业滑雪品牌,有LV、Dior、博柏利等奢侈品牌,也有Nanen、vector、goski等国产运动品牌甚至新锐品牌。
滑雪装备价格。
从电商平台的价格来看,滑雪装备中,速干衣、滑雪袜、手套、护具等。都比较便宜,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但是从雪镜、头盔、雪服、雪板开始,价格都是100元,几千元是正常价格,几万元的雪板、雪服、雪鞋也不少见。伯顿天猫旗舰店显示,成人滑雪服价格在1698元-6498元之间,成人滑雪板价格在3498元-6098元之间。然而在淘宝平台上,伯顿的限量版滑雪板售价近4万元,AK系列滑雪服售价近2万元。白宽告诉《新京报》果壳财经记者,波顿的AK系列滑雪服这几年都是一塌糊涂。据悉,一件原价3000元到4000元的粉色AK单板滑雪服,一度被炒到了1万元。
“大多数体验式滑雪者都是从租赁设备开始的。一般滑雪场套餐都包含了租用设备的费用,但实际上买设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贵,”白宽说。虽然新手可以用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到迪卡侬的一整套滑雪装备,但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估算,从迪卡侬买一套入门级装备需要3000元。白宽说,迪卡侬确实便宜,但对于滑雪爱好者来说,正常接触滑雪后,大多不会选择迪卡侬。
滑雪板。图/IC图
白宽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滑雪场上,不同的玩法有不同的装备。北京滑雪场用的滑雪板和新疆“滑野雪”用的滑雪板差别很大。另外,不同的雪板、雪鞋、固定器也不一样,要互相适应。如果更换的雪鞋与固定器不匹配,您需要重新购买设备。
国际专业滑雪品牌“潮人”[S2/]
滑雪装备的普及带动了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滑雪装备行业市场发展模式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滑雪装备行业市场规模为32.2亿元,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增至12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新玩家进入了游戏。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中国滑雪相关企业近6700家,2019年注册企业936家,同比增长8%。2021年1-11月,共新增关联企业1206家,同比增长61%。天猫新生活研究发现,冰雪消费成为国产新品牌弯道超车的机会。2021年,天猫上与滑雪相关的新品牌数量同比增长3倍,新品牌迅速崛起。其中,代工厂出身的原滑雪服品牌vector成立于2016年。近年来脱颖而出,一度与国内新锐滑雪品牌南恩一起挤进“十大Z世代最喜爱的冰雪品牌榜”。背靠拥有16年滑雪历史的冷山集团,goski于去年11月推出了国民潮单板品牌goski originals。
安踏、李宁等运动品牌也没错过。除了新的滑雪系列,安踏还于2016年收购了迪桑特在中国(不包括中国香港和澳门)的经营权,并于2018年收购了拥有瑞典滑雪品牌peak performance的阿玛芬体育公司。此外,三夫户外、探路者、波司登也竞相入局。波司登于2021年底与德国滑雪品牌博格纳签署协议,以合资的方式在中国引进并联合运营博格纳等品牌。
与此同时,专注滑雪几十年的外国品牌涌入中国市场。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单板滑雪品牌Burton,随着中国滑雪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于2019年开始大举投资,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了门店。2019年11月,美国高端专业滑雪品牌spyder宣布进入中国市场。2020年10月,挪威滑雪品牌helly hansen进入中国市场;2021年11月至12月,德国高端滑雪品牌博格纳、奥地利滑雪品牌head相继落地北京首家直营店。天猫数据显示,已邀请超过50家国际品牌代理商和线下品牌入驻,并推出众多新品。
此外,国际奢侈品牌也瞄准了中国滑雪市场。据天猫平台统计,2021年,包括普拉达在内的近百个时尚品牌在天猫奢侈品中销售滑雪运动装备,包括服装、头盔、滑雪板等。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也看到了这片蓝海市场。2020年4月,高瓴资本与美国单板滑雪品牌burton成立合资公司;成立于2014年的傲雪文化,自媒体推出了“零夏”和“诺巴迪”两个滑雪品牌,并于2021年完成了两个融资项目。
据可持续时尚中国SFC创始人杨大军介绍,国外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冰雪市场,主要是看中了北京冬奥会这个重要的推广平台。从全球滑雪市场来看,未来中国的冰雪市场会有很大的发展空,这也是很多国际品牌看重的一点。
国外品牌占据中高端产品消费层,新锐品牌仍需时间和技术投入[/s2/]
目前,国内滑雪装备消费市场正处于国内外品牌的“混战”中。在白宽看来,虽然近年来滑雪圈对国产品牌的讨论和关注度有所上升,但高端产品的选择仍以外资品牌为主。
伊恩的研究报告曾指出,中国的滑雪市场以经验丰富的滑雪爱好者为主,网上高销量的滑雪品牌多为国产品牌,商品客单价适中,500元内销量最好。这与消费者更喜欢在线上购买基本的滑雪配件,线下购买“硬核”装备有关。不过,新京报果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在向量天猫旗舰店,滑雪服最高售价1358元,雪地鞋最高售价1069元,这只是伯顿同类产品中的起步价。
目前国内消费者对进口高端滑雪装备的认可度高,需求大,这也可能是国外品牌涌入中国市场的基础。mob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指出,中国滑雪装备市场长期被国外品牌占据,国产品牌仍处于发展初期。长期以来,我国滑雪装备企业主要依靠贴牌和代理,存在生产利润低、自主品牌发展受限等问题。
滑雪鞋。图/IC图
白宽说,自主品牌的滑雪装备是最近两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在此之前,国内很多滑雪装备公司都是跟着国外品牌的节奏赚一点钱。杨大军认为,专业滑雪装备市场进入门槛很高。比如滑雪服方面,国内很多企业在滑雪服面料工艺和防冻防寒技术的掌握上并没有突出的优势。白宽还指出,面料成本高已经成为很多国内滑雪装备企业进军中高端市场的制约因素之一。“高端产品,一次不成功,企业可能直接倒闭,但从低端开始,尝试两三年是不对的,第四年可能就起来了。只要能起来,企业就有生存和成长的可能。”
基于滑雪的高端和小众市场,杨大军表示并不看好国内专业滑雪品牌的发展。滑雪是户外运动的一个小分支。专门做户外运动的企业发展不会很好。比如north face、哥伦比亚等国际知名户外运动品牌,其实走的都是日常生活或者户外活动的路线,而不是专业装备。许多国外诞生并发展良好的户外运动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为了生存,正在拓展城市运动领域。另外,滑雪装备市场的小众、专业、高端的特点,需要耐心、技术、耐力来做好这个市场。短时间内爆发,在市场上获得暴利,并不现实。除非做生活运动或非专业运动产品,这个方向也是杨大军看好的国内专业滑雪装备企业未来的成长空。
杨大军还指出,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中国喜欢滑雪等职业运动的群体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滑雪群体的崛起,未来十年将会发展壮大,滑雪运动正在从小众趋势向大众趋势转变,这将是任何品牌都无法忽视的市场。
作为滑雪爱好者,白宽更看好国内前沿的滑雪装备品牌。他认为,国内尖端滑雪装备品牌刚刚起步,团队、技术、生产线、分销渠道等。需要慢慢建立,品牌文化也需要慢慢沉淀,高端面料需要成本研发,需要时间。
新京报壳牌财经记者王真真
编辑杰克校对刘军。
图片新京报记者倪萍制图,IC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