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朋友圈百科(展现美丽乡村宜居宜业的新画卷)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

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农村便捷生活圈迅速形成。

一大早,陕西省宁强县城高寨子街道肖家坝村村口的便民超市开张了,大米、面粉、粮油、日用品、水果、蔬菜一应俱全。老板王康正忙着打包行李、扫码和收钱。“村里基础设施齐全,一个电话当天就能送到。”肖家坝村有6家这样的便民超市。

71岁的陈万明在超市买了一瓶油,顺手拿起两个大萝卜。说起现在的生活,他赞叹道:“家里有超市,购物方便;自来水到家,新房装了热水器,拧一拧就能洗热水澡。农村人的生活和城里人一样!”

“越来越便利的生活圈,越来越优美的村庄环境,都是大家共同打造的。”肖家坝村党支部书记舒说,去年县里开展了村庄清理行动,村里党员干部带头。村里的道路、沟塘、房屋、民房都被一一清理干净,村民们看到了,纷纷效仿。

如今肖家坝村的村容让人眼前一亮。发臭的池塘变成了“月牙湖”,光秃秃的土地长成了草坪,成了乡亲们休闲的好去处。3条街道安装了60盏路灯,村民早晚出行非常方便。在村庄历史博物馆里,黑白电视、广播喇叭、帽子和蓑衣...每一件“宝贝”都是村民自发捐赠的,很多人也成了志愿者。

良好的生活环境离不开有效的治理。去年以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从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入手,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一大早,厚坡镇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周庆林就把生活垃圾装进了门口的垃圾桶。过了一会儿,皮卡车开进村子,挨家挨户收运垃圾。“村里的保洁员按时打扫,垃圾车每天定时清扫,垃圾当天处理。”周庆林说。

南阳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企业到淅川县,承接了所有乡镇的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业务。

"要促进农村环境和生活的美丽,我们必须继续增加投资."淅川县农业与农村事务局副局长樊华表示,今年该县将投资1.5亿元改造农村污水管网,将支管网连接到每家每户,控制水污染,改善农村环境。

在广大的农村,“环境美”和“生活美”一起敲门,农民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到2020年,中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实现硬化道路。到2021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正河表示,乡村建设行动要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建设农村物流体系为重点,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的现代化生活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公共服务越来越好,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五云镇下潭村的自然资源幼儿园,随处可见笑脸。游乐区有滑梯、跷跷板等完备的设施,学习区有老师在陪孩子看绘本、画报、弹钢琴。

“老师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年轻有为的孩子,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下潭村党支部书记谢瑞山说。

说起往事,谢瑞山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村民看病,孩子上学,都要去十几里外的镇上。”脱贫攻坚战启动以来,水电网络全面完善,下潭村一天一个样。去年被列为乡村振兴示范点。看到变化,一些搬走的村民陆续回村。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及时跟上,村民生活更加舒适,村里人心向背。”去年7月,自然资源部驻村第一书记吴楠邀请省规划院乡村规划师实地考察,帮助规划设计。吴楠的访问表明,村民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他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带村民建文化广场。

有供儿童娱乐的设施,有供妇女跳舞的场地,有供老年人看电影的屏幕,还有一条造福村民的村庄历史走廊。新的文化广场成为下潭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夜幕降临时,许多村民在广场上跳舞。

乡村建设行动针对的是村民们迫切而焦虑的问题。去年,赣县开展了农村建设三年行动,重点是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短板。门口办幼儿园,老人食堂提供温馨午餐,村卫生室升级扩建..................................................................................................................................................

赣县县委书记廖永平介绍,2021年,全区民生支出42.86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86.88%,新增学位6220多个,建设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场所291个,覆盖率100%。“今年,我们将加快农村建设,引导教育、医疗、养老等更多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覆盖,进一步提升村民幸福感。”

一个村庄里藏着一个瓷器。中国所有县级行政单位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远程医疗覆盖所有贫困县,超过70万名乡村医生为农民提供健康服务,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正加速向农村扩展。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是推进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华中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卢表示,要优化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数量、质量、覆盖面和可及性,让农民从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中享受到乡村建设行动带来的实惠。

农村吸引力强,返乡创业就业成为新趋势。

在福建省政和县镇前镇下庄村的茶园里,茶树正在发芽,茶香沁人心脾。在云山的茶海里,村民刘正忙着翻土和施农家肥。“颜色好,叶子厚,赶上老陈的茶叶产业链了。今年收入有望突破两万元。”

刘所说的“老陈”就是村里的“新茶农”陈世斌。几年前,在外打拼的陈世斌看到家乡的发展条件越来越好,便回乡创办了政和白雪芽茶业有限公司,“我一开始就碰了钉子。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很多茶山荒废无人问津。”陈世斌回忆道。

如何激活茶山?正当陈世斌忧心忡忡时,县里的“科技博览会日”让他看到了希望。“科技特派员设了一些问询处解惑,专家跟着我到茶园实地访方。”此次活动,陈世斌对接了县科技特派员服务平台的74位专家。

“嗡嗡,嗡嗡,嗡嗡……”夏庄村茶山山坡上,两架无人机正在喷洒农药。“不受地形影响,茶农的手解放了,效率提高了三倍,还能省水省药。“在专家的指导下,陈世斌积极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依托“物联网+农业”平台,远程实时查看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茶山管理更加科学,茶叶品质大幅提升。

“振兴乡村,人才支撑是关键。”政和县委书记黄巴荣表示,要继续用好资金、土地等各类扶持政策,吸引各类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政策有力,农村成了创业者的大舞台。去年,1560多万农民工回家乡创业,在家门口找工作。张正和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方面要吸引更多优质要素资源流入农村,发展壮大富民产业,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室空;另一方面,要依托乡村风光、村落建筑、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发展休闲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促进农村优势资源全链条增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越来越有吸引力。

古树、古街、古城墙、巷道照明绿化、文化体验区、游客服务区、民宿错落有致。连日来,又有一批省外致富带头人到广东英德市云镇余醉村走访,村务委员会主任廖当了解说员。

当鹅卵石的墙壁、旧门板作为天花板、闲置的老房子被改造成当地的民宿,很受游客欢迎。“旺季一床难求。”村民林将自己的老房子转让给村集体,作为民宿。他做过前台服务员,也做过饮料制作师,一个月几千块钱。

修缮石屋,打造沿河景观带,“修旧如旧”,传承挖掘蚕桑文化、铁匠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引入民宿、商业街等新业态,“吃、住、行、购、娱”,传承保护新理念,为余醉村带来了巨大人气。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廖说,随着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余醉村成了人们争相打卡的“网络名人村”。去年民宿突破11000家,村集体分红40万。

乡村朋友圈

《人民日报》(2022年02月25日18版)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