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牛网官网大润发商城(家乐福会员店3年百店?大卖场站上新十字路口:向左走会员店 向右走小业态)

每经记者:陈婷

家乐福决定冒险一试。

继8月份宣布“五年内中国市场将有超过30家付费商店”之后,家乐福在更新其会员商店计划方面迈出了大步。

10月22日,家乐福上海首家会员店正式开业。15日,在会员店开业当天,家乐福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田瑞表示,家乐福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200家大卖场中的100家升级为付费会员店。



家乐福上海首家会员店正式开业。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同时,田瑞表示,中国超市行业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左右逢源的问题,危机与机遇并存。

正如田瑞所说,大卖场的业态早已走下坡路,“关店止损”成为主旋律。从2016年到2020年,沃尔玛四年在中国关闭了80家门店;2021年至今,关店数量达到两位数。

现在,家乐福选择打出“您身边的会员店”的旗号,将门店以往的大卖场业态升级为会员店业态,试图寻找一条新路。

大卖场的自助路径,如果说“向左”是去会员店,那么“向右”就是转向中小业态。

在高辛零售2020/2021年年报中,高辛零售CEO林小海表示:“由于顾客的购物半径正在缩小,我们将基于大润发的供应链能力,在未来加快中型超市的布展,试水小润模式,增加现有城市的覆盖密度,以提高供应链效率,扩大线上覆盖半径。”

26年前,家乐福率先将国外的大卖场业态引入中国,与中国超市行业一起,不得不接受当下大卖场业态的“英雄暮年”。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和新零售业态的不断涌现,线下零售进入深度变革期,曾经火爆的大卖场急需自我救赎。

无论向左还是向右,这些实体零售巨头都在重做“新人”。

荣耀不再衰退。

大卖场的辉煌岁月依然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上海90后消费者杨林(化名)表示,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他家周围开了许多大卖场,这成为他成长记忆的一部分。

“每次开大卖场,我们全家都会去逛,对比差价,评价服务。”杨林说,在习惯生鲜电商之前,他每周都会去一次大卖场购买生鲜和生活用品。

多年来,大卖场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1995年,家乐福在中国大陆开设了第一家超市。一时间,这种大而全的格式很受国人欢迎。外国零售商正在涌入。1996年,沃尔玛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大卖场和山姆会员商店。2004年,英国最大的零售商乐购进入中国市场。

后起之秀也同时开始崛起。1997年3月,大润发在中国台湾省桃园市的平针开设了第一家店。开业现场人山人海,打破了所有台湾省大卖场的开业记录。1998年,大陆大润发第一家店在上海开业。

2001年,张选松、张选宁兄弟分别出资60万元、40万元注册成立永辉超市有限公司,第一家生鲜产品永辉超市在福建福州诞生。张氏兄弟也开始了他们的创业生涯。

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随着业绩的突飞猛进,连锁超市行业开始了争夺领头羊的竞争历史,最终以大润发的胜利而告终。

2010年初,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信息,2009年,大润发以404亿元的销售额超越家乐福,成为中国第一大超市。

正因为这次成功,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在实体零售行业地位很高,被誉为“地战之王”。由于他聪明的头脑,快速准确的行动,他也得到了一个绰号:狼王。

辉煌过后,是孤独。

今年4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创始会长郭戈平在一次会议上表示,在2000年至2007年的高速发展时期,连锁百强的增速常年保持在20%以上。如今,线下零售正面临着一个深刻的变革时期。“从2014年到现在,连锁百强每年增速不到10%,现在基本都在6%左右。”郭戈平说。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百强企业整体销售额出现了自1997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2020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2.4万亿元,比上年下降7.2%,其中52家百强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15.4%。连锁百强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1%,比2019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大卖场,站在新的十字路口。

在大卖场衰落的背景下,外资零售商纷纷离开中国市场。2019年,Suning.cn以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在外资零售商纷纷撤资的大潮中,就连沃尔玛也一直传出“即将撤资”的消息。

同时,大润发在求变之后将自己卖给了阿里,为大卖场时代的辉煌与苍凉留下了时代的注脚。

2020年10月,阿里宣布拟投资280亿港元,直接和间接持有大润发母公司高辛零售72%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在决定放下自己的努力去扶持一生名声大噪的大润发之前,黄明已经尝试过转型:早在2013年,黄明端就创办了飞牛网,2014年1月16日正式上线。可惜飞牛网并没有帮助大润发继续腾飞。

对于放下大润发的原因,在2020年底的交接仪式上,黄明端给出了解释:“未来属于互联网时代,必须紧跟时代,及早转型新零售,减少新零售业务的冲击。”

关于大卖场的潮起潮落,业内有过无数的思考。上海尚意咨询创始人胡春才告诉全国商报记者,大卖场的下滑主要体现在单店销售额逐年下滑,但综合毛利率难以反向提升,导致单店总营收下滑,而单店总成本(租金、店面装修成本、人力成本等。)正在快速上升,导致单店利润持续下降,最终影响公司整体利润甚至亏损。

对于单店销售额逐渐下滑的原因,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告诉全国商报记者,云消费时代,消费者可以打破空之间的地域壁垒,购买几乎所有商品,大卖场以往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以前大卖场的优势是大而全。主要盈利空在于杯子、垃圾桶等一些高毛利产品。过去,消费者有“一站式购物”的需求。大卖场在依靠高毛利率产品盈利的同时,用低毛利率产品吸引了消费者,但现在消费者会在网上比价,越来越少的消费者会在大卖场购买高毛利率产品。”赖阳说。

更不用说,近年来零售业态的创新更加多元化,社区生鲜超市、前置仓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等新业态层出不穷。在远场电商冲击大卖场的背景下,大卖场的客流已经在社区层面被拦截。

相比大卖场越来越少的客流量,来自欧美的仓储会员店却越来越火。

2019年8月,美国第二大零售商好市多(Costco)在上海闵行区开设了中国首家门店。开业第一天,Costco门口人头攒动。当天下午,由于交通拥挤,好市多甚至暂停营业。

在新业态的涌动下,大卖场的业态已经面临“廉颇老得吃不下”的挑战。正如田瑞所说,中国超市行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大卖场已经到了必须变革的关键时刻。

向左走,家乐福的“自我转型”

在这个十字路口,家乐福选择了左转,将自己“转型”为大众化的会员制业态。

家乐福会员店作为会员店,自然保持了为会员服务的传统。国家商报记者了解到,家乐福会员店年费标准为258元/年,每张主卡会附赠一张好友卡。

除了门店将由家乐福大卖场的老店改造而成,由于大卖场老店之前的选址多位于市中心,家乐福会员店的定位也是居民的“周边会员店”。此外,由于大卖场层高不够,家乐福会员店放弃了高货架。这也意味着家乐福会员店将无法延续普通会员店“仓储式一体化”的低成本单店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除去美国消费者房屋的分散性,山姆会员店带入中国的仓库会员店业态选择了非城市中心地段和仓店合一模式,多是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低物业成本、仓储成本、低SKU战略、严格的成本控制,共同构成了山姆会员店和Costco“低价高质”口号的现实可能性基础。

如今,家乐福会员店摒弃了一体化仓储模式和非城市中心的选址,保留了选择SKU会员店的惯用操作。

家乐福会员店副总经理李新林表示,目前家乐福会员店的SKU数量定位在3000+。另外,在商品层面,目前家乐福会员店和大卖场的重合度不超过1%。除了茅台、五粮液这样的名牌酒,基本没有和大卖场重叠的产品。

但记者在走访家乐福会员店时发现,与传统会员店不同的是,由于家乐福会员店位于主城区,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家乐福会员店保留了“活鲜”这一品类。

对于家乐福自我转型的成果和未来,目前显然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结论。

赖阳认为,虽然目前流行会员制店铺的业态,但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盈利对于新会员来说将是一个难题。“在会员店的业态上做出特色,建立良好的冰鲜供应链体系,对新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对于如何控制会员店的成本,家乐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李新林认为,家乐福会员店不一定需要加强仓储。“家乐福有自己独特的物流配送体系,在我们门店足够多的情况下,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李新林透露,由于家乐福在长三角有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家乐福会员店在扩张初期也会以长三角为重点。

规模化的发展路线可能也是家乐福会员店敢于规划“三年100家”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会员制店铺赛道的竞争日趋激烈。

沃尔玛的山姆会员店正在加速扩张。9月26日,山姆首家旗舰店在上海正式开业,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山姆会员商店中国业务总裁文表示,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山姆会员商店将有23家左右在建。沃尔玛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晓静曾透露,将尝试在一二线城市新建沃尔玛大卖场,或将部分具备条件的沃尔玛大卖场改造为山姆市中心门店。



山姆会员店(成都天府新区店)电梯口由记者刘雪梅拍摄。

除了山姆会员店的努力,盒马、永辉、华联等零售商也在探索仓库会员店的相关业态。

往右:开始社区狙击行动,大卖场越来越小。

在胡春才看来,大卖场业态的潮起潮落也与“大店遭遇小商圈”有关。

胡春才表示,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商企业提供的便利和商品的价格优势、社区超市在生鲜经营上提供的突破和便利、电商的密度越来越大、各种实体店和新零售店(前仓)越来越多、客流分流越来越大、城市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大卖场的商圈从10年前的3-5公里缩小到现在的1-2公里范围。

“商圈的逐年萎缩,意味着到访人数的大幅减少,却没有相应的措施提高客单价,意味着销售额的持续减少。”胡春才表示,1-2公里商圈的消费者已经无法支撑以前大卖场的体量。

与此同时,社区商业正在兴起。实体零售商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转向中小业态,这是实体零售商给出的对策。

但零售商此前在中小业态的尝试并不成功,率先尝试小业态的永辉超市也在逐渐放弃。早在2018年,永辉超市就开始大力推广永辉迷你业态。截至2019年底,全年开设573家永辉迷你店。到2020年年中,永辉超市披露的永辉迷你店数量将为458家。但永辉超市在2020年年报中表示,由于公司战略调整,关闭了部分迷你店,到2020年底,公司仍有156家迷你店。

飞牛网官网

在阿里的加持下,大润发依然决心大力发展迷你业态。

在高辛零售2020年报电话会议中,林小海表示,中国润发将在全国加速发展,预计明年将扩张30至50家门店,而小润发至今已有30家门店,预计将继续以二三线城市为主。预计明年开店200家以上。在财报中,高辛零售对中小业态寄予厚望:未来,中型超市和小型超市将成为集团收入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发展中小商业,高辛零售还在进行大卖场的自我转型。

高辛零售此前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3月底,已有38家大卖场转型。未来,改造后的大卖场将以每年40到50家的速度增加。此外,高辛零售还建立了“仓库商店”功能,以支持B2B和社区团购业务。

此外,通过与阿里的深度合作,大润发线上流量主要来自淘鲜、饿了么和自建大润发APP,“一小时生鲜电商”已实现盈利;大润发还与天猫超市共享库存,大力拓展B2B业务。大润发也开始为阿里新成立的社区团购事业群提供供应链服务。

然而,时至今日,各种自我提升的措施并没有对实体零售商的股价起到显著的提升作用。以永辉超市为例。截至10月21日收盘,永辉超市收盘价为3.93元。从1月4日到10月21日,永辉超市的股价已经下跌了45%。

无论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实体零售商的核心都是进行大卖场的自我革新和转型,在业绩上扭亏为盈,获得更光明的前景。胡春才认为,到目前为止,实体零售商的自我转型还处于探索期。“实体零售商需要明白,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不再是其他实体零售商,而是电子商务。”

关于大卖场转型的方向,胡春才建议,大卖场首先要转型定位,而不是拘泥于做熟品、卖低价、主打价格战的营销方式。“必须围绕渴望大卖场、支付能力强的高价值客户开展价值营销活动,这样才有出路。”

国家商业日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