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震去外面搞防骗宣传。很多人半开玩笑,随口说,被骗钱的都是有钱人。看看那些被骗了几十万几百万的新闻报道,不都是有钱人吗?骗子能像我一样,存款不足四位数就把我的钱骗走吗?他没骗我就不错了。
这个概念不对。每个人都认为骗子正在尽力从我们的口袋里骗钱。如果一个人身上没钱,骗子能骗钱吗?答案是肯定的。最近有个女的兜里没钱,却被骗了一万多块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2019年7月,正在上班的匡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儿童水杯的天猫客服,告诉她商家最近接到很多顾客反映用了他们的杯子,孩子嘴巴脱皮,红肿,有过敏反应。经工商部门检查,发现铅、汞含量超标,应赔偿顾客的医药费、检查费。
匡女士听到店家主动承认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并愿意承担消费者相应的医疗费用时,态度还是很诚恳的,不禁觉得店家还是挺有良心的,相信了。客服告知匡女士,赔偿费用会通过支付宝的借记卡发放到支付宝账户的余额中,但必须开通这张借记卡才能退款。
“借呗”是支付宝推出的贷款服务,但对方告诉匡女士,这是他们专门用来退款的。匡女士从来没有在淘宝上申请过退款,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所以她想当然。
“借呗”是支付宝推出的一项贷款服务。
在客服的指导下,匡女士成功开通了贷款功能,拿到了两万多元的额度。这其实是匡女士可以借的额度,骗子客服告诉她,这是基于匡女士信用评分的“可赔”额度。
随后,在客服的耐心教导下,匡女士从所借的2万余元中,提取了第一笔“退款”至支付宝余额3053元。匡女士并不知道自己用“借呗”借了3000多元,而这笔钱早已到了自己的支付宝账户上。她以为是商家退款。
所以,钱到账的时候,我就觉得奇怪:明明只有几十杯,怎么会退这么多?就算加上医药费也不会这么多吧?
是的,邝女士觉得奇怪是对的,因为此时此刻,借来的钱还在邝女士手里,骗子就要利用邝女士奇怪的心理把钱吸过去。客服解释,除了邝女士,还有几十个顾客也买了这批质量不好的杯子。这3053元是返还给所有客户的水杯费用,财务部门不小心把所有客户的赔偿款都返还到了匡女士的账户上。客服道歉后,要求匡女士从水杯里扣钱,多出来的钱还给对方。
匡女士心想,哇,客服真不容易。都是劳动人民。我们应该互相体谅。于是,如客服所说,匡女士通过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从第一笔退款3053元中扣除了自己购买的杯子的价格,将多出来的部分退还给了对方。
随后,客服帮助邝女士顺利拿到了贷款的第二笔退款,8986元,这次是赔偿客户因水杯质量问题产生的医疗费用。不用说,这又是骗子帮匡女士向借款人成功借款的8986元。是因为我们还没来得及和财务部沟通做出改变。我们又一次失误,把顾客的医药费全部退回到匡女士的账户上。虽然匡女士认为这家公司的客服工作太不靠谱,但还是要体谅,于是在扣除自己应得的医疗赔偿费用后,匡女士将多出来的部分再次返还给对方。
过了这两次,匡女士在“借呗”里还有可借的钱数,她就可以借钱了。但是匡女士借了钱之后,怎么忽悠她再把钱要回来呢?骗子,但是剧本不够。所以,她的想法变了,她想到了另一个诡计。
这时骗子的客服告诉她,剩下的9000元“可赔”金额必须提出来,转到指定账户,才能清零空,否则会影响她的信用评分。这一刻,匡女士不知所措。她为什么要清空额度?这和信用评分有什么关系?根据她使用信用卡的经验,这种说法没有道理。
一丝疑惑闪过她的脑海,于是她问对方是不是骗子。客服听了这话可能有点心虚,态度立马180度大转变。说匡女士在侮辱她,很凶。他们正规合法,好心退款也被当成骗子。匡女士感觉对方的反应有些激动。她又问客服为什么不清楚空信用额度会受影响。对方可能慌了,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于是匡女士挂了电话,立即拨打110报警,说自己可能被骗了。然而此时,邝女士已经欠下了一万多块钱的点对点贷款。
在这个故事中,骗子没有从匡女士的口袋里拿走任何钱,而是哄着匡女士借给她一万多元。这是网购退款诈骗的新变种。
快速刷高“芝麻信用分”,却欠下2万多?相似的战术,不同的剧本。一天下午,欧女士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淘宝客服的电话,告诉欧女士,她买的纸尿裤质量有问题,需要退款,并支付她三倍的价格。欧女士几周前确实在店里买过同样的纸尿裤,所以想当然加了对方的微信好友。
交谈中,客服表示,由于超过了正规退款流程的申请截止日期,客服只能通过特殊渠道发起操作退款。但这种特殊的退款渠道是有条件的,要求欧女士的芝麻信用分达到760分以上。客服查询了欧女士的芝麻信用分后,告诉她分数不达标,不能退款。这不是开玩笑吗?你刚才说要给我退款,现在不行了?
芝麻信用分是支付宝推出的代表用户信用等级的数字。
于是,客服给欧女士“提示”,教她在短时间内提高芝麻信用分,让她顺利获得赔偿。客服告诉欧女士之后会通过支付宝网商贷、美团app、滴滴出行app、去哪儿app等方式向欧女士银行卡支付一笔费用。然后,扣除赔偿金后,欧女士再把钱转到指定账户,完成信用认证。就是转账而已。而且是她先把钱转给我,然后我再转出去。反正我也没亏,除非是自己转的钱。
于是,从未接触过app点对点借贷的欧女士,在客服的耐心指导下,从这些app上拿到了2万多元。扣除赔偿费后,她把剩下的钱转到了对方指定的账户。后来欧女士还专门查了银行卡的余额,并没有少,还有额外的一笔赔偿,这次还行。
从左到右分别是:支付宝网贷、美团贷、滴滴贷。
第二天,欧女士再次打开支付宝时,看到网商贷款提醒她需要还款,随后又打开了客服教她下载的其他app,同样提醒她还款。当她没有回应时,她很困惑。这钱是我借的吗?我怎么不知道什么时候借的钱?欧女士反复思考后发现,客服声称要“转账”给她的钱,是自己通过各种平台借的!
所以,小真在这里提醒你:
1.接到网购平台客服电话后,一定要咨询在购物平台购买的商家,看是否属实。
2.退款或赔偿是对方给你的钱,不是你转给他的钱。醒醒!
3.只要对方提到“多次汇款需要退回”或者“通过网络平台退款”等非正常渠道,基本可以判定为骗局。
4.还是那句话,不要随意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也不要告诉陌生人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要长点心~
(珠海刑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