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是顺丰速运的创始人和负责人。电子商务离不开物流,王卫创办的顺丰是国内物流行业的领头羊。
如无意外,顺丰将于12月14日在港交所上市。2016年,顺丰开始涉足同城配送业务。三年后才开始独立运营“同城顺丰”品牌。到现在,上市才五年。
这也意味着顺丰掌舵人王卫打造了继顺丰控股、顺丰住房信托、嘉里物流之后的第四家上市公司,难免引起热议。
王微的资本运作似乎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他甚至带着公司去银行抵押贷款,坚持不上市;也在中国物流的大趋势中回归资本,2017年一鸣惊人;他曾经逃避过想投资他的VC;员工受辱时我还高调“宣传”...
同事说“我无法理解他”,把他当成了“上帝的存在”。马云两次被拒绝见他,但他仍然说王微是他“最崇拜的人”。
然而,王卫作为顺丰总裁,从不喜欢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沉稳低调成为他的一贯风格。
王伟出生在上海,7岁时随父母来到香港。由于经济拮据,他在17岁离开学校后做了一段时间的搬运工和清洁工。
1993年顺丰成立时,王卫只有23岁。
当时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大陆制造,香港销售”的模式让两岸各种信件、文章满天飞。但当时粤港分属不同关区,报关审批手续复杂。即使是“紧急”邮件,最快也要三天,最慢也要一周,所以许多商人会找人给他们送货。这些人还有一个统称,叫“水客”。
王伟因为帮工厂跑货,经常往返香港和内地。他经常被人委托搬运一些货物,发现这个商机。另一方面,我对当时快递行业的服务也不太满意,就想着干脆自己做一个。
创业之初,他带着6个小伙伴,把自己攒下的4万工资和妻子、父亲给的6万港币拿出来,在广东省顺德市注册成立了顺丰公司。
最开始,王维在香港博兰街租了一个几十平米的小店,专门给企业跑腿,给珠三角送信。
(2003年香港SF的第一个立足点——凌豹商业中心)
为什么说“跑腿”?因为王维和他的朋友确实是用自己的脚送东西。哪个公司要往内地寄信或寄物品,他们就全速赶到那里,然后拎着包从香港到顺德到行李箱的陆路口岸,或者坐快船到番禺到广东。发货完成后,收货人寄回的货物会被带回进行传递。诸如此类。
创业初期,王微的策略是“降价抢滩”。别人一件商品收70,他只收40。低价策略吸引了很多中小商家,生意出奇的红火。
那段时间,王伟每天疯狂工作十五六个小时,骑着摩托车在大街小巷来回穿梭。凭着这份努力,到1997年,王卫的顺丰几乎垄断了所有到香港的快件。
据媒体报道,当时通钢公路上70%的快车都是顺丰运营的。当香港回归中国时,海关甚至拒绝了国有企业中铁快运的要求。
2002年底,非典开始肆虐,线下交易几乎完全瘫痪,电商每一朵乌云都有一线希望,从历史的波折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当时全国范围内对口罩、消毒产品等防疫产品的需求激增,中国快递业迎来了最大的商机。
当时王伟所在的深圳是重灾区。随着非典的蔓延,顺丰的快递业务量不断增加,他开始思考如何拓展全国业务。
当时受非典影响,航空空公司整体受到冷落,航空空运费及时大幅下降。王伟顺势签下了长江快运的5架包机,把自己的包裹送上了天。顺丰成为中国首家坐飞机的民营快递公司。
除了自己买货机,王伟还和多家航空公司空签订协议,承包了230多条航线的专用腹舱,在全国范围内配送快件。
Air 空运输自然成本高,但是运输时间长、零件丢失、零件损坏等客户集中投诉的痛点都得到了解决。正如刘十年来一意孤行,试图建立自己的物流一样,王伟和刘追求的是长远利益。
同年,王卫将顺丰的加盟制改为直营制,并在深圳设立总部,业务开始成倍增长。当时国内只有中国邮政,国家队,做这种模式。
2003年以后,顺丰的年出货量基本保持了70%以上的持续增长。王微凭借低价港件的产品策略,迅速完成了全国200多家网点的布局。
2009年,新《邮政法》颁布实施,在灰色地带徘徊多年的民营快递行业终于摘掉了“黑户”的帽子,拿到了法律认可的“身份证”。同年,民航局宣布顺丰速运空正式获准运营,顺丰速运成为国内首家拥有自己飞机的民营快递企业。顺丰形成了北京-上海次日达、全天候、全年无休的配送优势。
规模带来的优势可以覆盖运营成本,良性循环进一步巩固了顺丰在运输效率上的优势,“优质快递员”逐渐成为顺丰的背书。
后来,当四通一达愉快地选择与淘宝合作时,王微冷眼旁观,拒绝了马云的邀请。于是,四通一达为了竞争,不得不“迷恋”价格战,以至于脱不了干系。但是顺丰遇到了危机,就按兵不动,保持了20元的定价。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句话很适合商业战场。起步早,发行快,布局快,成长快。“快”成为王微早期创业的一个显著特征。
2011年,王微明确表示“不圈钱,不上市”因为他不希望利润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助长浮躁。
他确实坚持了很久。在顺丰的前20年,它从未从投资者那里拿到过一分钱。缺钱的时候,王伟把自己的店铺或者房产抵押给银行贷款。甚至在2005年,他把顺丰抵押给了中国银行,却只拿到了420万的小额贷款。
然而,随着电子商务交易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快递行业正在竞相进入资本逐利阶段。
2016年10月,以童渊成功借壳上市为起点,国内快递企业掀起了一股上市潮。10月27日,ZTO快递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快递公司。12月12日,申通上市借壳议程,证监会正式通过。12月14日,大云货运的借壳上市提案也获得了中国证监会的批准。
在今年的年会演讲中,王微心情复杂坦言“我不接受,我不认可,我们这几年所谓的辉煌。如果只是为了上市,就失去了一点信仰。”
然而,资本是没有感情的。中国物流的大趋势是回归资本竞争,于是王微低下了头:“一个人,一个企业,怎么跟资本和产业竞争?”
2017年2月24日,顺丰携太丁新材成功登陆深交所。
尘埃落定,但王伟的危机感并没有减轻。上市当天,他提醒员工今后要更加谨慎“少说多做”。
上市后顺丰市值高达2100亿。三天后,顺丰控股再次涨停,总市值2541亿,王卫身家突破1500亿,直追马花藤。在当年的胡润百富榜上,王微排名第六,公司其他七兄弟也榜上有名。顺丰成为当年上榜人数最多的公司之一。
(深圳华侨城和快递员一起送包裹)
随着顺丰的上市,王卫和马云的“菜鸟网络”与刘的“京东物流”在快递行业的竞争才真正拉开序幕。
2017年6月3日,国家邮政局正式发布通知《国家邮政局协调解决菜鸟顺丰数据交换问题》。这份公告的背后,是阿里旗下菜鸟网络与顺丰近40小时的攻防战。矛盾的焦点是双方的数据之争。
矛盾的迹象直指马云半个月前在菜鸟全球智慧物流大会上的发言,而王微并未出席。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化专家黄的帖子解读,新零售时代对快递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提供基于大数据的全面供应链服务。“三通一达”在供应链上没有基因,根本玩不起来。只有顺丰有这个能力。
然而不幸的是,顺丰的老板是王卫。马云想把王微作为菜鸟部门的标杆,但王微坚持物流信息的核心数据永远不会共享,这是双方的较量。
其实在加入菜鸟部门的同时,王微也很早就开始搭建自己的快递体系。【/S2/】2015年5月,王微携手中通、申通、大云、普洛斯投资5亿成立“蜂巢盒子科技”,与阿里扶持的菜鸟直接竞争。这也成为王微争夺话语权的关键因素。
同时,对于顺丰来说,与其他几家依靠淘宝电商生存的快递公司不同,顺丰只有一小部分业务来自淘宝。放弃菜鸟联盟订单,短期痛苦难以避免,但也是独立发展的新起点。此外,刘的改革团队也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
网络上的江湖,是一个需要持续战斗的血腥之地。有时候,对手和朋友只是一夜之间。
如今,顺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快递帝国,年营收1600亿元,拥有64架飞机、8万辆卡车、30万名员工,服务延伸至限时快递、经济快递、同城配送、仓储服务、国际快递等多个运输业务。
对于王微来说,“三通一达”已经不是对手了。至于阿里系,已经有和他调解的空间了。
马云说王微是他“最崇拜的人”,刘直言:王微和儿是未来快递唯一的英雄。
从基层创业,到绿翔崛起,再到成名,王微本人非常安静内向。
几年前网上流传的一个关于他的故事是,有人和一群顺丰的人吃饭,吃完饭才知道,那个坐在角落里,话不多,不抽烟不喝酒的人就是王微。
有投资人追着他融资。结果王伟一直不出来见面,逼着对方交了50万的中介费,到处想办法就是为了和他吃个饭。许多美国投资者到处找他,其中一些人向咨询公司支付高达1000万美元的佣金...
但这样一个处处低调的总统,偶尔也会在一些事情上有高调的“宣传”时刻。2016年4月的一件事,可能还会让很多人印象深刻。当时一名顺丰快递员在北京某小区送货过程中与一辆车发生扭打。下车后,车主扇了快递员五个耳光,并对其破口大骂。很快,“快递小哥被扇耳光”的视频传遍了网络。
王卫看到后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发表声明:
“这件事不会追究到底,我不再担任顺丰总裁!”短短的一句话,却让人听出了他的愤怒。
随后,顺丰集团发表声明称将对失主追究到底,并已找到受害快递员。SF会好好照顾这个孩子的,请放心。
这不仅仅是言语。后来在顺丰的努力下,打人者因涉嫌寻衅滋事被依法行政拘留10天。
2017年顺丰上市的时候,王卫也和这个快递小哥一起敲钟。用行动践行尊严不仅从物质上,更从“尊重”二字本身。上市的这段时间,王微确实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霸道总裁帮被打的小快递员讨回公道,已经够刺激了。不想敲钟的那一天,他低调现身给40万员工发红包。从网友截图来看,金额从1888元到1.5万元不等,红包总价值超过10亿元。这种敲钟方式在a股是史无前例的,估计也是后继无人了。
在上市钟声敲响之前,王卫做了一个简短的发言,“没有员工的努力,就没有顺丰,没有戴岳的一线、二线、三线员工。我不是王卫做的顺丰,是全体员工做的。因为上市不会改变对员工的关怀,永远不会改变。”
王伟因关心员工而出名。
2018年,他又做了两件印象深刻的事。
第一件事是为员工定制耐克的盾牌工作服,价值2099元,顺丰快递几十万员工。最后,整体定制费用过亿。有多少人不愿意买这套西装,即使买得起。因此,人们把它当作工作服。
第二件事是邀请顺丰40多万员工和新夏回人吃麦当劳定制套餐。
所以很多人感叹“顺丰对员工真好!”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代价的,也是有因果的。作为快递公司,最重要的员工是一线快递员,因为他们和客户直接接触。如果我们不能保护他们的权益,维护他们的尊严和体面,那么顺丰的服务质量将直接受到影响。所以,在员工管理上,无论一线、二线、三线员工,王伟说,“如果你不想吃亏,不想和别人分享利益,那你就永远不会做大。”对于企业的长期规划来说,这个起点或许可以作为参考。
从王微身上我可以看出,有时候沉默是金,有时候不是。其实道路简单了,人性回归了,很多问题和困惑都会迎刃而解。[/s2/]作者:李迎